猪烂耳烂尾症原因分析及如何有效防治
- 点击:
- 日期:2015-07-19 16:14
- 来源:藁城区畜牧局
近几年来在规模养殖中,猪烂耳烂尾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文仅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简单介绍。
猪烂耳烂尾症的危害
猪互相咬斗引起的烂耳烂尾症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这种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或饥饿)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甚至死亡,降低胴体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猪烂耳烂尾症发生的原因
猪群互相撕咬引起烂耳烂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营养因素
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中的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引起互相咬斗。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料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以及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烂耳烂尾症的发生。
2 、环境因素
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速度降低,使猪群产生不适或休息不好,均能导致猪群发生咬斗。在恶劣环境中光线过强也是一种应激,促使猪群发生恶癖症。
3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而互相咬斗;一栏猪体重悬殊太大,体重小及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就会引起所有猪都去咬;饲槽不够或饮水不足往往会引起咬尾症的暴发。
4、疾病因素
外寄生虫可成为附加应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虫对皮肤刺激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摩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掉尾巴现象(可用伊维菌素驱虫);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出现猪只的这种现象,除此之外,还可见咬肋、咬蹄和跗关节受伤的现象。
防治措施
1 、满足猪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当发现有咬掉尾巴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禁喂霉败饲料。
2 、合理组群,要将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互相接近的猪只放在同一圈内饲养。
3 、饲养密度要适当,要保持每头猪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如3~4月的猪占地面积为0.5~0.6平方米。
4 、舒适的环境、通风、保温、防潮、光照设施等。
5 、仔猪及时断尾。
6 、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防止外伤。
7 、在饲料中添加0.1%食盐或添加少量镇静剂。
8、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或双链季胺盐类消毒剂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亚铁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疗。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猪因咬斗导致的烂耳烂尾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 2021-09-07疫情三周年 防控再总结丨2021年第四期《猪业
- 2021-08-31张海峰:活猪抵押贷款难怎么解决?
- 2021-08-30邓晓开:生猪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以及与生猪现货市场的相互影响关系
- 2021-08-30谭莹:非瘟后生猪行业投资有何风险?利弊如何?
- 2021-08-23壹号食品宋德清:猪胴体部位分割方法的探讨
- 2021-08-13猪场返情率居高不下,你真的知道原因吗?
- 2021-06-04张佳:如何利用好猪业大数据,保护猪群健康?
- 2021-02-25邓近平:禁抗之后养猪新技术应用与发展之路
- 2021-02-08辛丑金牛,反嚼金猪丨盘点2020,思考2021,给养猪人提4
- 2021-02-04深度解析丨软件定义未来猪场,数字化升级成为猪业“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