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实施猪人工授精效果的技术措施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10-19 17:54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加上设备器械先进,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日趋成熟,并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在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因素影响了其技术效果,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也给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正视猪人工授精技术对畜牧业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提高对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认识,笔者就如下问题与同行商榷。
一.实施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好处
1.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种公猪的遗传潜力
鲜精液使用一次性包装,可保存3~7 d,精子活力不受影响;可实现长途运输,不再受地域、场际、时间及国别的限制;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使优秀种公猪的优良性能基因,迅
速在猪群中扩散。
2. 可降低饲养成本
l 降低了引种费用与损失
一般种公猪的利用年限为三年,按年1/3的淘汰率,每年需引种,一头种公猪的引种费大约为3 000-5 000元;同时,引进的种公猪个别个体虽然体型外貌符合种用要求,但生产性能或种用性能不佳,不能留作种用,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l 降低了种公猪舍的建筑投资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饲养场户可根据饲养规模和公母猪比例不养或少养种公猪,适当饲养1 头试情公猪,从而减少了公猪舍的建筑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
l 节省饲料费用
一头种公猪每年需要饲料费用为1 500~1 800元,以规模为300头母猪的种猪场为例,若实施本交生产,需饲养种公猪12头,年需饲料费用为18 000~21 600元。
3. 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因人工授精的精液来源于优秀的、健康的、无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瘟、猪细小病毒病、萎缩性鼻炎和日本乙型脑炎)的种公猪,避免了将疾病带给仔猪,降低了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可逐步净化猪群、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本交配种而带来的公、母猪某些疫病的交叉感染。
4. 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性能
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是实现商品猪高效益的重要指标,这三个性状属中等遗传力性状,可通过亲本将其优秀的基因遗传给后代,假定母猪生产性能相同,配种(人工授精)所用的种公猪不同,其后代的生产性能差异非常大。
二.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因素
1. 母猪体况
母猪的体况受较多因素影响,其最主要的因素是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和疾病。如母猪的妊娠期、哺乳期管理不当,饲料营养水平低或不全价,造成母猪过肥或过瘦,直接影响母猪的发情,不利于母猪的配种及受胎。由于疾病,造成了母猪的体质下降,使母猪体况过瘦,影响母猪的发情,或配种受胎率低。
2.疾病
母猪繁殖方面的疾病,如子宫炎、阴道炎、卵巢囊肿,或母猪患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隐性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等疫病,直接影响母猪的发情和受精效果,会造成屡配不孕,或窝产仔少、死胎等现象。
3.输精时间与方法
由于对母猪的发情鉴定不准确、或对母猪繁殖生理不了解,造成了输精时间过早或过晚,影响了受精效果。同时,由于输精方法不正确,输精过程操作时间过短或过长,使精液外溢或输精不到位,都直接影响了受精效果。
三.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1.确保精液质量
l 严格选、淘种公猪
采用人工授精的种公猪,必须经过严格的选育,使其种用性能优秀;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精液品质不好、受胎率及后代生产性能低下)后,及时淘汰不良个体。
l 合理利用种公猪
种公猪的合理利用,可以保证精液品质,同时也可延长种公猪的利用年限。合理利用种公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初配年龄,一般掌握在公猪性成熟后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50%-60%(体重为90~120 kg时)、8~10月龄,可进行初次配种。二是利用频率,经训练调教后的公猪,一般每周采精一次,达12月龄后,每周采精可增至2次,成年后可每周采精2~3次。
l 科学处理、贮存精液
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采集精液,并根据需要量进行稀释,确保每份精液含有效精子30--40亿个,每份精液量为60-100ml;稀释后的精液在17℃恒温冰箱中贮存。
2.清整母猪群体
主要是对母猪进行有关繁殖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对患有子宫炎、阴道炎、卵巢囊肿等疾病的母猪,通过对症治疗,得到治愈或基本治愈,可以继续留用;若仍未治愈,应及时予以淘汰。对患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母猪,要予以淘汰;因这样的母猪已无使用价值;同时,也可节省一大笔开支。这里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如一般农户饲养一头母猪每年需饲料费用为1 000元,由于疾病的原因,这头母猪一年来也未生产一窝仔猪,这一年等于白养,没带来经济效益;同样是一头母猪,一年内生产2窝仔猪,提供了18头商品猪,去掉饲养成本,这头母猪给饲养户带来了1 200元的经济效益;相反,一头不产仔母猪与产仔母猪相比,一年给饲养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2 200元;因此,必须及时淘汰不育母猪,每年更新、淘汰1/3的母猪,这样既保证了母猪群体的整齐度及繁殖性能,也给饲养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要分成三个不同繁殖时期,即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这三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保证母猪的体况良好、无繁殖疾病,膘情适中。
l 满足营养需求
根据母猪三个繁殖阶段,提供能满足营养需求的全价、营养平衡的饲料,空怀期和妊娠期每千克饲料中含粗蛋白质12%、消化能11.72 MJ、代谢能11.09 MJ;哺乳期的饲料营养水平要高于空怀期和妊娠期,每千克饲料中含粗蛋白质14%、消化能12.13 MJ、代谢能12.72 MJ;这三个阶段饲料中的维生素A、B族、D、E要满足需求;如能提供部分青绿饲料更好。
l 加强管理
空怀母猪的管理目的是促进发情;其管理要点是短期优饲,在饲料供给上要满足需要,使母猪保持7—8成的膘情;对断奶后特别消瘦的母猪加强营养,使其尽快恢复体况;同时要并圈,以每圈4—6头为宜;采用试情公猪催情。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清洁卫生、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在管理上,妊娠母猪栏舍内保持安静,喂料及时迅速,以减少对妊娠母猪的应激,达到减少流产、早产。提高仔猪个体重和均匀度的目的。对哺乳母猪在饲喂上要少食多餐,提供充足的营养;对难产母猪采取适当的助产方式,注意清洁与消毒;为防止母猪产后患子宫炎、阴道炎、乳房炎等疾病,于产后3 d每天一次注射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100万IU);从而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维持母猪体况和延长利用年限的目的。
4.适时断奶适时配种
l 适时断奶
目前,在仔猪生产中都应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仔猪3~5周(出生28~35 d)断奶,其母猪年产仔胎数、断奶仔猪数、56 d成活仔猪数这三项指标最好;但3周时断奶,仔猪由于消化机能尚不完善,需要饲喂人工乳及给予良好的管理条件,这增加了我国国情下的饲养管理难度,并由于人工乳的费用高而加大了饲养成本。因此,仔猪4~5周断奶,在生产中已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 适时配种
关键是对母猪的发情做出准确的鉴定。母猪的发情鉴定主要是根据母猪的外阴部变化及表现来判断;一是肉眼观察,母猪的外阴部呈红肿,有丝状粘液流出;二是利用试情公猪试情,母猪表现呆立;三是“静立反射”(也称“压背反射”),即用双手按住母猪的腰部用力下按时,母猪站立不动。由于青年母猪发情时间较长一些,配种时间则在出现静立反射后10—12 h配种为宜,而成年母猪一旦出现静立反射即可配种,即老配早,少配晚。
5.正确的输精方法
关键是一要做到“仿生”,二要输精到位。输精时,输精管要沿着阴道徐徐插入,并边旋转边推进,通过子宫颈进入子宫体,插入深度为23—30 cm(视母猪大小而定),过深过浅都影响受胎效果;注入精液时速度要适当,或模仿公猪的射精方式和频率,徐徐注入为宜。
来源:不详
- 2012-09-29如何处理母猪精液过敏
- 2012-09-20提高猪人工受精成功率的细节
- 2012-08-27公猪精液保存与运输过程
- 2012-07-26人工授精公猪调教经验分享
- 2012-07-17种猪场公猪精液采集操作步骤及注意要点
- 2012-07-17猪精液稀释方法介绍
- 2012-05-02养猪细节决定人工授精成败
- 2012-04-24如何开展规模化养猪场的人工授精技术
- 2012-03-26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 2012-03-26猪场简易人工授精站的精确设计与操作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母猪各个发情期的特点 150
- 影响饲料适口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114
- 分娩后母猪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103
- 给母猪配种时的注意事项 64
-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其改善策略 64
- 断奶母猪和后备母猪久不发情的原因与解 62
- 如何饲养好母猪 61
- 配种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60
- 母猪产后不发情的原因及对策 57
- 饲料中营养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