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绝迹重出江湖,细说非洲猪瘟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11-02 09:46
- 编辑:admin
- 来源:互联网
- 评论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发病情况
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单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
病原
非洲猪瘟病毒属虹彩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子26代后攻毒猪照样致死。
2.传播媒介:
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ASFV的贮藏宿主和媒介。近来发现,美洲等地分布广泛的很多其他蜱种也可传播ASFV。一般认为,ASFV传入无病地区都与来自国际机场和港口的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或残羹喂猪有关,或由于接触了感染的家猪的污染物,胎儿,粪便,病猪组织,并喂了污染饲料而发生。
发病机理
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天,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度 ,约持续四天,直到死前四十八小时,体温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最初三至四日发热期间,猪只之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要它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後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三分之一,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从三至五个病例中,显示有50%之白血球数减少现象,淋巴球也同样减少,体温升高时发生白血球性贫血,至第四日白血球数便降至40%才不下降,未成熟中性球数增加也可观察到,往往发热後第七天死亡,或症状出现仅一、二天便死亡。
病理变化
在耳、鼻、腋下、鶥腹、会阴、尾、脚无毛部分呈界线明显的紫色斑,耳朵紫斑部分常肿胀,中心深暗色分散性出血,边缘褪色,尤其在腿及腹壁皮肤肉眼可见到。显微镜所见,于真皮内小血管,尤其在乳头状真皮呈严重的充血和肉眼可见的紫色斑,血管内发生纤维性血栓,血管周围有许多之嗜酸球,耳朵紫斑部分上皮之基层组织内,可见到血管血栓性小坏死现象,切开胸腹腔、心包、胸膜、腹膜上有许多澄清、黄或带血色液体,尤其在腹部内脏或肠系膜上表部分,小血管受到影响更甚,于内脏浆液膜可见到棕色转变成浅红色之瘀斑,即所谓的麸斑(Bran Flecks),尤其于小肠更多,直肠壁深处有暗色出血现象,肾脏有弥漫性出血情形,胸膜下水肿特别明显,及心包出血。
(一)在淋巴节有猪瘟罕见的某种程度之出血现象,上表或切面似血肿之结节较淋巴节多。
(二)腺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淋巴滤胞小而少,有7%猪脾脏发生小而暗红色突起三角形栓塞情形。
(三)循环系统:心包液特别多,少数病例中呈混浊且含有纤维蛋白,但多数心包下及次心内膜充血。
(四)呼吸系统:喉、会厌有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比猪瘟更甚,瘀斑有发生於气管前三分之一处,镜检下,肠有充血而没有出血病灶,肺泡则呈现出血现象,淋巴球呈破裂。
(五)肝:肉眼检查显正常,充血暗色或斑点大多异常,近胆部分组织有充血及水肿现象,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Plasma Cell)及间质细胞浸润,同时淋巴球之核破裂为其特征。
诊断
1.临诊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其他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病变都很相似,他们的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在生产现场实际上是不能区别的,因而必须用实验室方法才能鉴别。现场如果发现尸体解剖的猪出现脾和淋巴结严重充血,形如血肿,则可怀疑为猪瘟。
2.实验室诊断
(1)红细胞吸附试验:将健康猪的白细胞加上非洲猪瘟猪的血液或组织提取物,37℃培养,如见许多红细胞吸附在白细胞上,形成玫瑰花状或桑椹体状,则为阳性。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见细胞浆内有明亮荧光团,则为阳性。
(3)动物接种试验
(4)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将非洲猪瘟病毒接种在长满Vero细胞的盖玻片上,并准备未接种病毒的Vero细胞对照。试验后,对照正常,待检样品在细胞浆内出现明亮的荧光团核荧光细点可被判定为阳性。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照成立时(阳性血清对照吸收值大于0.3,阴性血清吸收值小于0.1),待检样品的吸收值大于0.3时,判定为阳性。
(6)免疫电泳试验:抗原于待检血清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者可判定为阳性。
(7)间接酶联免疫蚀斑试验: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蚀斑呈棕色则为阳性,无色则为阴性。
防治
在无本病的国家和地区应防止ASFV的传入,在国际机场和港口,从飞机和船舶来的食物废料均应焚毁。对无本病地区事先建立快速诊断方法和制定一旦发生本病时的扑灭计划。
- 2011-04-28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特征与病理分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标准化养猪场工艺建设势在必行 822
- 一例母猪仔猪群高致病性混合性腹泻的诊 797
- 怀孕母猪不吃食怎么办? 790
- 猪场常见寄生虫及其驱虫策略 608
- 美国的设施化养猪生产 529
- 生猪养殖新方法:建设猪场需注意的三点 510
- 农民养什么品种猪最划算? 486
- 新目标—母猪年提供35头断奶仔猪 481
- 猪业顽疾——猪链球菌病 446
- 冷血五阿哥——口蹄疫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