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秋冬季猪易发病原因及防控策略

  • 点击:
  • 日期:2014-11-10 09:41
  •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近年来,人们越发感到秋季猪的发病率比冬季还要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气骤冷及昼夜温差较大是主要的发病诱因,且除常见的病毒病以外,很多细菌病也在秋季机会性地入侵机体,导致发病率升高。下面笔者简要阐述秋季猪病多发原因及防控策略。
 
  秋季易发猪病的原因
 
  秋季气候因素。猪场多为开放或半开放猪舍,秋季天气变化、昼夜温差大,常使猪发生冷、热应激,导致猪机体正常代谢发生紊乱,抗病力下降。小猪容易受凉感冒,很多猪病都是在感冒后诱发产生。
 
  霉菌及其毒素的影响。目前能对猪造成不良影响的霉菌毒素有14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主要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猪的免疫力下降,使各种病原乘虚而入发挥致病作用。这是秋季猪病高发的又一重要原因。
  
  人员管理以及疾病传播媒介的影响。一般农户养猪的猪舍条件差,没有纱窗非常普遍,开放的环境使蚊、蝇、蠓等吸血昆虫泛滥。这些吸血昆虫是很多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导致了秋季猪病发生和流行,尤其要警惕吸血昆虫对附红细胞体病、乙型脑炎、猪丹毒等病传播。
 
  秋季常见的猪病及其防治措施
 
  母猪好返情。衡量猪场经营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准是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头商品猪。我国一头母猪年均产16头仔猪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能达到23头~25头。影响母猪一年产多少窝仔猪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断奶时间长短,二是返情发生。一次返情就要浪费18天~20天的时间,而每延迟一天配种,每头母猪每天将会提高20块钱的成本费用。较少的返情次数能有效利用繁殖时间,提高母猪产仔频率。导致母猪秋季配种时发生返情现象高可能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高温高湿使公猪精液质量下降,受胎失败;二是热应激使母猪体温升高,造成胚胎死亡(可减少母猪采食量,降低其体温);三是由于热应激使母猪的促性腺等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妊娠失败;四是繁殖障碍疾病等原因。
 
  皮肤红点。秋季部分猪皮肤上出现小红点或疹块,病因为猪圆环病毒二型引起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情况较多,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笔者研究证明,引起猪皮肤红点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部分猪对蚊子叮咬过敏,严重时继发葡萄球菌感染。饲料中T-2等霉菌毒素超标,损伤皮肤的免疫屏障功能,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猪舍高温潮湿,引发皮肤湿疹。用劣质消毒药带猪消毒时引起皮肤过敏。防治措施:消灭蚊子,防止饲料霉变。在饲料中添加优质的防霉剂,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抗病毒、细菌的药物等,防止继发感染。
 
  附红细胞体病。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猪附红细胞体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多发生在秋季,其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或其他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状态的猪发病。附红细胞体病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则危害性不大。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较少。
 
  猪弓形体病。本病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此病发病突然,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此病与猪瘟和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
 
 
  原标题:秋季猪易发病原因及防控策略
    (编辑:曦阳下)
    秋冬季猪易发病原因及防控策略-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