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知识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5-26 08:45
- 编辑:admin
- 来源:兽医网
- 查看更多评论
断奶仔猪肠道发育
1.功能背景
在过去的50年里,仔猪的断奶日龄由10~12周龄提前到3~5周龄。由于断奶后,仔猪要迅速适应环境和营养的改变,所以断乳是猪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断乳过渡期往往会伴随一些小肠结构和形态方面不利的变化,如小肠绒毛长度减小、宽度增加、腺体深度变大、吸收能力减弱、消化酶酶活性减弱等。现代养猪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寻找经济的、能使仔猪安全渡过母乳到饲料转换期、能加快生长的各种日粮配方。除了应该满足断乳仔猪的营养需求外,理想日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应各种肠道微生物菌群、稳定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等。
2.断乳仔猪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小肠在断乳后发生形态学改变,说明存在着断乳相关因素。虽然小肠绒毛萎缩可能是由于将仔猪脱离母猪、转入新栏后的应激引起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绒毛萎缩程度与断乳过渡期饲料的摄入有很大关系。这些应激容易造成断乳仔猪的消化不良、脱水、腹泻和肠道感染。断乳前逐渐喂料,有助于减少断乳过渡期给肠道带来组织学和功能上的不利影响。哺乳期间对仔猪进行补料,可以减小断乳后肠绒毛萎缩的程度。
仔猪断乳前后与生长期的区分在于:仔猪发育状况不同,日粮引起的小肠刷状缘细胞酶表达产物不同。水解肠乳中乳糖的乳糖酶一根皮苷水解酶、刷状缘糖苷酶等特殊酶类在仔猪3周龄时达到体内峰值而在断乳后急剧下降。仔猪断乳后,乳糖酶的丢失由小肠代偿性发育弥补;通常会出现仔猪肠道实际消化能力超过了有待消化的日粮负担。与乳糖酶酶活性降低相比,水解谷物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在仔猪出生时体内含量较低,但随着日龄增加含量反而上升。断乳后,这些糖酶至少可达到消化生理成熟时含量的一半。仔猪小肠内乳糖水解酶和其他微纤毛酶的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人们也无法对断乳期乳糖水解酶与蔗糖酶、异麦芽糖酶表达产物问相互调控作用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断乳初期的日粮至少应该能够维持胰腺和小肠内糖酶和蛋白激酶的活力。饲喂高糖日粮引起仔猪的蛋白质消化不良,其体内乳糖水解酶一根皮苷水解酶丰度明显低于营养状况良好的仔猪。对于断乳仔猪来说,已有许多日粮配方既可满足其采食量又可保持小肠的理想状态。分段饲养法可使仔猪适应从高脂肪高糖乳到断乳后以谷类和豆类为主的低脂肪、低乳糖、高碳水化合物日粮的过渡。为了减少仔猪断乳后的厌食症,可以在断乳初期的日粮中添加乳蛋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还可平衡日粮营养。给断乳后的仔猪饲喂牛乳,可以保持纤毛长度和腺体深度,有助于二糖、单糖的消化吸收。在美国和其他地区,还有尝试用于燥血浆粉作为蛋白源。实践表明,干燥血浆粉有利于增加采食量、提高生长率和饲料报酬。这种干燥血浆粉可以减少断乳相关的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减少了进入黏膜的炎症细胞。至今还未发现应用血浆类制品的不利影响。断乳后,多种糖酶取代了乳糖酶的主导地位,在刷状缘酶释放出单糖前,有一部分水解作用是通过肠腔内的酶完成的。断乳仔猪小肠内含有高水平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当然葡萄糖和果糖通过肠细胞顶膜转运活力也十分强。断乳后,载体介导的氨基酸吸收明显下降。这种下降与断乳后仔猪低蛋白质日粮是相一致的。但也有例外,载体介导的赖氨酸的吸收有所增强,这种必需氨基酸将制约断乳早期的仔猪生长。断乳仔猪体内存在调控日粮和氨基酸需求的特殊运输系统。断乳后,小肠对液体和电解质的吸收暂时减少。
3.断乳后小肠黏膜与微生物生态内环境
断乳后,小肠发育主要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包括酶、受体和转运系统等一系列表达产物的变化。与日龄有关的小肠糖基化作用会调整肠受体细胞识别日粮、有益菌和病原菌的功能。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是引起断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容易引发病原菌感染的因素有:保护性IgA和其他常乳中有益因子的缺失;饲料不足、饮水不足、胃酸分泌不足、肠道菌群紊乱、黏膜、黏液素糖聚体表达产物可作为病原菌结合位点。营养不良威胁肠道免疫屏障和正常的免疫功能,往往会引发感染。感染也会对采食和吸收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内源性营养的流失。小肠局部缺血是造成断乳仔猪腹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小肠缺血的原因是,小肠局部血液循环无法满足肠绒毛异常再生时小肠快速发育的代谢需求。小肠缺血会造成小肠内环境酸中毒,进而有利于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的入侵。断乳仔猪肠道内微生物的分布受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如环境因素、日粮变换、宿主生理变化、内源性营养变化以及微生物的构成等。仔猪断乳时,厌氧菌逐渐变为优势菌群,而大肠杆菌和肠道球菌的数量有所减少。后肠内厌氧菌增幅最大,但回肠内厌氧菌的数量最多。这种厌氧菌与宿主竞争营养物质。断乳仔猪日粮净能的6%被胃和小肠内厌氧菌发酵消耗而流失。然而,成猪总能量5%~20%来自于大肠内微生物的发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应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但是,抗生素的应用机理至今还不大清楚。促生长抗生素可以减少细菌的潜在数量,进而减少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功能的紊乱,但是大肠菌群的变化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在饲料中添加威里霉素等作为促生长剂,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甚至会引起人的耐药性。欧洲现今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在猪饲料中添加促生长抗生素。欧洲养猪研究中心正在致力于寻找维持养猪生产中猪生长速度和健康的替代品。液态发酵饲料含有高水平的乳酸和乳酸杆菌,可以降低胃内pH、减少小肠内微生物的活力和整个胃肠道内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数量。关于液态发酵饲料是否能够减少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阻止断乳仔猪小肠内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还需进一步研究。
4.断乳仔猪小肠糖生物学和微生物病原学
仔猪断乳后比断乳前小肠黏液素水平增高。上皮黏液素是覆盖胃肠道黏膜表面糖蛋白的主要组成。肠上皮黏液素保护上皮细胞免遭感染、脱水以及物理或化学损伤,对胃肠道内容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黏液素的产生是小肠上皮细胞重要的先天性免疫机制。黏液素的负面效应是它可能会降低营养素的吸收。日粮组成、肠道微生物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黏液素的组成和功效。黏液素糖蛋白支链降解需要由正常肠细菌的特异菌株产生的糖苷酶和糖磷酸化酶的作用,降解产物可以作为一些菌群的能源。这样一种功能专一化模式为酶产生的专一性提供了小生态内环境,也使得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化成为可能。细菌一黏膜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黏液素表达产物的变异。例如,乳酸菌的产生的益生素抑制其他细菌黏附,对小肠黏液素MUC2、MUC3表达产物进行调控。
-
声明: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广东养猪信息网”的文、图、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如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的稿件,请注明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本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若资料与原文有疑,请以原文为准。
- 2012-05-17做好母猪喂养是—养猪成本控制的根本
- 2012-04-19仔猪教槽是养猪过程中不可忽视问题
- 2012-04-19初生幼崽仔猪的喂食技术措施
- 2012-03-13初春仔猪高效护理及提高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 2012-02-22强制补饲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012-02-03母猪每日添食脂肪有利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 2011-12-28仔猪养殖怎样用好油脂饲料
- 2011-07-29微量元素与仔猪营养
- 2011-11-11哺乳仔猪的小肠发育知识
- 2011-04-15教槽料对仔猪的作用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发表评论 | ||||
|
- 养猪要重视光照作用和管理 720
- 我国养猪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02
- 规模猪场种猪质量控制系统 420
- 防治高热病 以不变应万变 378
-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治体会 373
- 规模猪场防暑降温工作阶段小结 326
- 后备种母猪选留和饲养你有何绝招? 312
- 如何净化猪场环境 311
- 猪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有哪些 273
- 猪发生病毒性腹泻怎么办?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