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基本知识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3-01 23:19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主要有三型。各型不能互相免疫。病畜水泡中及淋巴液中病毒含量最多。病毒多由于直接接触而传播。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寒冷对容易流行。
1.症状
(1)本病以牛最易感。最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缓慢或停止,不喜饮水,闭口呆立,开口时。大量流涎。病畜口腔粘膜,齿龈、唇部、舌部及趾间等发生水泡或糜烂。起初水泡只有婉豆到蚕豆大,继而融合增大或连成片状,1~2天破溃后,形成红色烂斑。很多病例在看上出现条状,高低不平的水泡(波浪式),用手抓取舌时,常能大片地脱落。少数病例在鼻镜、角基及乳房上发生水泡。在发生口腔水泡后或同时,在蹄冠、蹄踵和趾间发生水泡和烂斑,若破溃后被细菌污染,时发跛行严重。幼牛常并发严重的胃肠炎。
(2)羊的感染率低。病羊口腔粘膜上可见到水泡、烂斑和弥漫性炎症变化,山羊比绵羊明显,但主要症状在蹄部,有50%以上病例为蹄型口蹄疫。在蹄冠、蹄踵和趾间发生水泡和烂斑,跛行。哺乳羔羊对口蹄疫特别敏感,常呈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发病急,死亡快。
2.防治
(1)预防
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含有效氯 ≥20%)、l%~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以免散毒。
接种。对疫区周围牛羊,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治疗
病初,即口腔出现水泡前,用血清或耐过的病畜血液治疗。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
口腔有溃疡时,用碘甘油合剂(1:豆)每天涂搽3~4天,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
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涂甲紫溶液(紫药水)或碘甘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 2012-06-25猪口蹄疫疫苗在猪传染病中合理应用
- 2011-10-28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症状及如何进行治疗?
- 2011-02-23我国口蹄疫疫苗详表
- 2011-01-31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2010-03-04口蹄疫疫苗生产和检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010-03-04口蹄疫疫苗的质量分析
- 2010-03-04国内生产口蹄疫疫苗的企业及疫苗品种
- 2010-03-02百科:口蹄疫病毒
- 2010-03-02口蹄疫的防控治疗对策
- 2010-03-02生猪注射口蹄疫疫苗的注意事项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规模化猪场猪粪尿的综合利用技术 568
- 如何提高肉猪的料肉比 293
- 国外养猪小窍门 207
- 化学阉猪有效方法 199
- 猪养殖之场设备 192
- 环境保护技术对规模化猪场的重要性 164
- 管护用六招仔猪成活高 151
-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及防治办法 142
- 冬春季节猪口蹄疫的防治 139
- 三元杂交肉猪养殖之养殖技术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