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口蹄疫病毒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3-02 00:16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
口蹄疫发病后一般不致死,但会使病兽的口、蹄部出现大量水疱,高烧不退,使实际畜产量锐减。另外,有个别口蹄疫病毒的变种可传染给人。因此,每次爆发后只能屠宰和集体焚毁染病牲畜以绝后患。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口蹄疫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
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在病毒的中心为一条单链的正链RNA,由大约8000个碱基组成,是感染和遗传的基础;周围包裹着蛋白质决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病毒外壳为对称的20面体。
FMDV在病畜的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发热期间血液内含毒量最多,奶、尿、口涎、泪和粪便中都含有FMDV。不过,FMDV也有较大的弱点:耐热性差,所以夏季很少爆发,而病兽的肉只要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FMDV的免疫是依赖T细胞的B细胞应答,疫苗接种主要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在皮肤与皮肤黏膜上出现泡状斑疹等症状。
排病毒量以在病畜的内唇、舌面水泡或糜烂处,在蹄趾间、蹄上皮部水疱或烂斑处以及乳房处水泡最多;其次在流涎、乳汁、粪、尿及呼出的气体中也会有病毒排出。
恶性口蹄疫还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泡(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在数天后痊愈,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例如分泌物、排泄物、畜产品、污染的空气、饲料等)传给易感动物。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黏膜(眼结膜)。另外还可通过空气,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
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治,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注射接种,发生口蹄疫的则捕杀。
- 2012-06-25猪口蹄疫疫苗在猪传染病中合理应用
- 2011-10-28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症状及如何进行治疗?
- 2011-02-23我国口蹄疫疫苗详表
- 2011-01-31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2010-03-04口蹄疫疫苗生产和检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010-03-04口蹄疫疫苗的质量分析
- 2010-03-04国内生产口蹄疫疫苗的企业及疫苗品种
- 2010-03-02口蹄疫的防控治疗对策
- 2010-03-02生猪注射口蹄疫疫苗的注意事项
- 2010-03-02个人对口蹄疫的防治一点看法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规模化猪场猪粪尿的综合利用技术 568
- 如何提高肉猪的料肉比 293
- 国外养猪小窍门 207
- 口蹄疫的防控治疗对策 199
- 化学阉猪有效方法 199
- 个人对口蹄疫的防治一点看法 169
- 生猪注射口蹄疫疫苗的注意事项 153
- 管护用六招仔猪成活高 151
-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及防治办法 142
- 冬春季节猪口蹄疫的防治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