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猪蓝耳病的防控技术
- 点击:
- 日期:2016-03-09 17:39
- 来源:互联网
陈楚雄1,李江燕1,陈敏2,刘果2
1.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湖南鹏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鹏扬原种猪场
猪蓝耳病也叫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国际兽医局(OIE)将PRRS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把经典蓝耳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igh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蓝耳病的流行情况
1.1国外蓝耳病的发生情况
1987年首次报道美国中西部神秘病,1991年分离获得病毒(欧洲型、美洲型),1996年急性流产风暴,1999年美国出现欧洲型病毒,2000年急性非典型MN184,全球90%以上猪场为蓝耳病阳性场。
1.2中国蓝耳病的发生情况
1996年~1997年:第一次爆发流行(J1、S1);2001-2003年:第二次大流行(PRRSV、PCV2);2006年至今:第三次爆发(HP-PRRS)。2006年对湖南、湖北地区的发病猪进行诊断,利用Marc145细胞从发病猪的脑、肺等组织中分离出变异PRRSV。
2.蓝耳病病原分析
蓝耳病,属动脉炎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可分两种类型:第一型-欧洲株;第二型-北美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PRRSV)中国株(高热病)。结构蛋白(GP5)在病毒吸附和侵入宿主靶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发生变化可使病毒更易在宿主体內持续存在,并在宿主间散播。
主要依据的是两个诊断性的结论:剖检猪的一系列脏器包括肺脏、脾脏、肾脏等的病变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病变组织或者病变细胞的周围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到的都是蓝耳病病毒,可以证明这些病变是和蓝耳病病毒直接相关;这种蓝耳病病毒在其基因序列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所有发生所谓猪高热病的猪场所检测结果都具有同样的特点;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呈现组织泛嗜性;临床上起病急、传播快,容易诱发混合感染,引起机体多组织病变,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3.蓝耳病的发病机理
3.1宿主
猪是本病唯一的天然宿主,具有高度的易感性。
感染后可通过鼻液、唾液、乳汁、精液、粪便和尿液等排毒。蓝耳病可通过口、鼻、眼、咬伤、针头、阴道和胎盘等多种途径入侵机体而引起感染。
3.2传播媒介
飞沫传播、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养猪生产密集地(最远3公里);污染的器具、交通工具、靴子和衣物;感染的公猪的精液;野鸭等鸟类可携带该病毒。长期使用不空舍消毒的猪舍病毒水平会很高,尤其是一期和二期的保育舍。
3.3发病机理
3.3.1感染机理
蓝耳病具严格的细胞嗜性,在体内,只能够感染肺、淋巴和胎盘组织中分化形成的特定亚型巨噬细胞。感染细胞破裂、溶解。巨噬细胞损伤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易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3.3.2繁殖障碍机理
妊娠中期母猪持续感染,妊娠后期经胎盘感染胎盘导致死胎和流产。
蓝耳病感染母体子宫血管内巨噬细胞,病毒在子宫内巨噬细胞复制后,穿过母体子宫层及滋养层,散布在胎盘上,感染局部胎盘巨噬细胞;病毒随着血液进入胎盘体内引起感染导致其死亡。
3.3.3呼吸道损伤
蓝耳病的原发性靶器官是肺,肺泡巨噬细胞为其靶细胞,蓝耳病病毒在此细胞内复制并引起巨噬细胞死亡,从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猪易继发肺部感染。
4.临床特点
4.1繁殖母猪
繁殖母猪发烧(40℃~41℃),呼吸加速,腹式呼吸;母猪(30%)耳朵(耳尖)、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和腿部皮肤呈蓝紫色;妊娠晚期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死产率可达80%~100%。
4.2仔猪
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死亡率高(80%~100%);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部分仔猪耳、躯干末段发紫;发烧(40℃以上),并可见仔猪顽固性腹泻。
4.3育肥猪或种公猪
发病率低(2%~10%),发热、咳嗽、气喘;少数猪耳、背部或体表发紫;公猪出现性欲与精液品质下降。
5.病理变化
肺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呈暗红色实变或水肿(橡皮肺);镜检:肺泡壁、小叶间显著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水肿子宫、胎盘、胎儿及新生仔猪无肉眼可见变化。
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6.1临床诊断指标:
体温升高,41℃以上,部分猪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妊娠母猪感染主要见于妊娠期100天以上的母猪,尤其妊娠107-112天的母猪,妊娠后期流产(10%~15%),早产(妊娠104天~112天),分娩困难、产弱仔,死胎、木乃伊,延迟分娩(116d~118d),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增加。
6.2病理指标: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血性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呈间质性肾炎。全身出血,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肺出血性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顽固性腹泻。
6.3HP-PRRS影响巨大:
我国PRRSV流行毒株变异毒株HP-PRRS检出率较高,HP-PRRS具有高发病率、高热、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由于此病毒基因组易变性、造成免疫抑制、持续感染、隐性感染带毒及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ADE现象)等特点,以及疫苗免疫问题的分歧大。此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6.4病原学指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7.蓝耳病的防治
7.1我国控制猪蓝耳病出现的问题:
PRRSV毒株的多样性,我国以北美洲型(基因2型)毒株为主,但呈现致病性和基因组变异的多样,HP-PRRSV是我国优势流行毒株。猪场多个毒株共存,野毒间的重组毒株、疫苗毒株。
7.2疫苗免疫问题:
我国蓝耳病的流行在2006年以前主要是经典蓝耳病,2006年以后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因此高致病性蓝耳苗应用成为主流,因为经典毒株蓝耳苗对高致病性蓝耳病交叉保护是不够的。另外,蓝耳病防疫保护方面,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PRRS灭活疫苗仅能调动体液免疫,仅对抗原同源性高的野生病毒有免疫作用,甚至因抗体介导的感染增强效应(ADE)而使临床疾病加剧,因此目前已很少用。然而,PRRS弱毒疫苗病毒可在猪体内生长增殖而引起机体长期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保护率高、保护范围宽、免疫保护期长等优点,因此PRRS 弱毒疫苗比灭活疫苗更有效。我国市场的PRRS弱毒疫苗根据所用毒株致病力、分离株的不同有数种,见表1。
注:我国猪群感染的PRRSV以亚群4的变异株为主,各亚群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我国蓝耳活疫苗分为传统蓝耳活疫苗和新型蓝耳活疫苗(表1),同亚群间免疫原性差异不大,主要区别在安全性的问题上。
7.2.1疫苗病毒免疫抑制的特点
PRRSV在猪的巨噬细胞中生长,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而破坏淋巴细胞,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影响其他疫苗效果,可能引起继发感染或加速其他疾病的进程。传统的蓝耳弱毒疫苗的免疫抑制特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清除,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机体自身免疫力可能的影响,二是对其他疫苗效果的影响。
7.2.2接种PRRS疫苗后的猪瘟免疫状态
猪瘟受母源抗体干扰严重,接种过早会中和疫苗抗原,降低免疫效力,过迟则形成免疫空白期,增加感染猪瘟的风险。研究表明,蓝耳病的母源抗体在仔猪21日龄左右开始衰退,猪瘟母源抗体在仔猪28日龄开始衰退加剧。因此,建议蓝耳免疫时间在断奶前后,猪瘟免疫在25日龄左右。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传统蓝耳疫苗免疫对猪瘟免疫产生明显干扰作用,两者同时免疫干扰作用极显著;即使间隔2周免疫,也有明显干扰作用,长期效果不佳,这也说明了当前猪场猪瘟抗体不合格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蓝耳疫苗的免疫抑制性对猪瘟的免疫效果尤为重要。
7.2.3接种PRRS疫苗后伪狂犬的免疫状态
临床中我们发现,在伪狂犬免疫方案合理的情况下,猪场伪狂犬gE抗体转阳的比例不断升高,一方面和伪狂犬病毒出现新的变异有一定的相关性,导致现有疫苗的保护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和传统蓝耳苗免疫后有关,因为免疫抑制的存在,同时也影响到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说蓝耳苗的免疫抑制的缺陷必须予以重视,不重视猪场其他疫病的防控缺陷便会不断。
7.2.4接种PRRS疫苗后猪群的生产能力
从蓝耳弱毒疫苗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因此需要注意蓝耳疫苗的长期安全性。优秀的蓝耳弱毒疫苗确实应该具备不散毒,不返强,无免疫抑制的特性。武华筛选出的首个PRRSV nsp2基因自然双缺失的弱毒疫苗株TJM F-92株。该毒株缺失了nsp2区域的免疫抑制相关基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快,从而阻止了疫苗毒的散毒,不再对其他疫苗产生影响。天津株蓝耳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蓝耳苗。
7.2.5对PRRS弱毒疫苗安全问题的应对
慎重选择PRRS弱毒疫苗,由于PRRS 弱毒疫苗确实能够引发更加有效的免疫反应,对猪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目前在无更好替代方法防控PRRS 的情况下,使用PRRS 弱毒疫苗不失为一种防控PRRS 的良策。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弱毒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免疫机制以及最佳免疫程序等,有一点可以确认,不同的猪场情况不一样,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场的蓝耳苗,最好结合实验室检测野毒感染类型选择,在疫苗有效性的前提下,更要注重疫苗的安全性,选择疫苗不散毒,不返强,公猪精液不带毒的天津株蓝耳弱毒疫苗。
更换不同蓝耳疫苗应严格确定两种疫苗的免疫隔离期限,更换蓝耳弱毒疫苗时,两种疫苗种间隔最少为一个月,以减少前一疫苗对后者的影响。另外有两点需强调,第一点:猪场有蓝耳病毒流行,是因为猪的免疫力不足,如果接种新疫苗不能改变这种现象,免疫将是无效的。因而不建议一个场应用不同毒株蓝耳弱毒疫苗;第二点:母猪第一次更换蓝耳弱毒疫苗一个月后,务必补充免疫一次,以防因个别猪只带毒而出现免疫漏洞。
7.3猪蓝耳病的防治
7.3.1加强饲养管理,选择优质全价饲料;适当添加脱霉剂,防止饲料霉变。
7.3.2保持适宜温度养猪场各类猪只最适温度、湿度范围:
哺乳仔猪:29-33℃;保育仔猪:22-25℃;种公猪:17-21℃;妊娠母猪:18-21℃;哺乳母猪:20-22℃;育肥猪:19-22℃。相对湿度控制住40-60%为最佳。
7.3.3加强生物安全控制,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全进全出模式:
消除传染源 ,病死猪和污染物做生物安全处理。加强消毒,空猪舍彻底消毒。空舍消毒程序与方法;每批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猪舍,采用一冲、二烧、三喷、四熏蒸的程序进行消毒。
一冲:彻底清冲洗猪舍。
二烧:对墙壁、地面和用具等用火焰喷射器消毒。
三喷:对地面和墙壁用火碱等进行消毒,用具及屋顶用氯制剂、过氧乙酸、碘制剂等进行消毒。消毒应进行2次~3次,每次间隔24小时。喷药量:水泥墙、石灰墙为100毫升/平方米,地面喷药量为200~300毫升/平方米。
四熏蒸:关闭猪舍门窗和风机,并密封。将40%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用量为20~45毫升/立方米空间)倒入搪瓷或陶瓷容器,加入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空间)使甲醛迅速蒸发,密封熏蒸12~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以上除去甲醛气味。
注意事项:熏蒸时,相对湿度应为60%~80% ;如室温低于18℃,要加热水(20毫升/立方米空间);为减少成本,可不加高锰酸钾,但要用猛火加热甲醛。
平时消毒要选择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或复方消毒药,消毒频率为1次/2~3天,消毒药浓度为蛋白凝固性消毒药
7.3.4加强通风管理,猪舍务必通风良好,如果通风不良及潮湿,极易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冬春季节要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8.关于蓝耳病的补充
8.1全群普免:
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既是群防群控,全群防控,全程保护;在临床应用中,往往有不少猪场为省成本而只免母猪不免仔猪。这是相当危险的,蓝耳病主要影响繁殖母猪和保育仔猪,母猪基础免疫做的再好,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充其量到断奶,而整个保育期便是空白期,蓝耳感染压力会非常大,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得不偿失。育肥期如果蓝耳压力大,建议仔猪14日龄免疫一头份,42日龄补充免疫一头份,效果较好。
8.2蓝耳病净化:
蓝耳病净化也是当今国际养猪业热门话题。有人通过清群、重新建群、检测淘汰阳性猪和闭群管理等方法建立猪蓝耳病阴性场;免疫、检测淘汰阳性猪和闭群管理; 蓝耳病净化方案需要承担很高的经济费用(包括淘汰阳性猪群,检测费用,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费用),而且需要大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否则,周边地区有蓝耳病流行,即使净化了也难以维持,且一旦再次感染,作为一个阴性场将遭受巨大损失。
8.3蓝耳病的科学免疫:
后备母猪:配种前完成基础免疫(即间隔30天打两针,每针1头份/头猪);生产母猪:一年3-4次或非怀孕期1头份/头猪;育肥猪:14~35日龄首免1头份/头猪,间隔30天后加强免疫1头份/头猪。
9.小结
自2006年6月以来,多个省份的养猪场、养猪户家暴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据不完全统计,死亡超过300万头,给养猪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流行和分布日益广泛,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且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应用PRRS弱毒疫苗免疫是主要的预防措施。综合防控蓝耳病势在必行。
- 2018-07-13母猪产死胎、木乃伊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 2018-06-20蔡汝健:蓝耳阳性猪场使用活+死组合免疫方案效果更好
- 2018-05-23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
- 2018-04-28纯干货!邓衔柏:伪狂犬免疫程序的制定和疫苗选择
- 2018-04-25这样做才是解决猪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
- 2017-11-15多病原背景下蓝耳病防控措施探讨
- 2017-09-14猪蓝耳病防控难?你可以试试这三个措施...
- 2016-04-18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措施
- 2016-01-20警惕猪群异常蓝耳发病有先兆
- 2015-11-09蓝耳病毒出现罕见的自然重组,疫苗该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