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几个误区与改进措施
- 点击:
- 日期:2012-03-26 15:03
- 来源:凌源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目前,在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有的是关键技术的攻关探索问题,有的是推广应用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此仅就推广应用中的几个误区列举一下,希望能引起注意和改进。
一、种公猪的利用问题
主要是高频率采精、掠夺式利用和非正常淘汰。
种公猪的采精频率不能超过每周二次,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三周,根据现时理论要求,种公猪的采精频率以间隔72小时至96小时,符合种公猪的精子生成和性行为规律。
在种公猪利用过程中,忽视年龄、体况、性欲表现的具体情况,一个模式的采精制度,只要有精液采出就不停断采精,掠夺式利用。
由于上述两种不正常的利用,优良个体的种公猪不能充分发挥种用价值,造成种公猪过度早衰,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致以被迫非正常淘汰。另外,对优良个体种公猪出现问题时,不认真分析原因,不进行观察处理,盲目淘汰。
种公猪从8月龄开始利用,到12—15月龄是适应阶段,不宜过度利用。12—48月龄是利用的黄金阶段,要合理利用,要既不影响种公猪身心健康,又要充分发挥种用潜能。48月龄以后,如果体况良好,精液品质不下降,应该继续留用至淘汰标准。
种公猪的淘汰标准要参考年龄、体况、种用价值、经济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灵活掌握。
二、母猪的选配与输精问题
最突出的是母猪档案和输精记录不健全问题,养殖户不设立母猪档案,只记配置日期,不记公猪个体耳号。猪的世代间隔较短,记录不全极易发生母女选用同一公猪站,同一个体的公猪精液配种的错误,引起母猪生产中的“三率”下降,出现问题时,很难找到这个原因,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效益。
建立母猪档案,第一,可以为二元母猪的繁育提供有关的技术信息,有目的、有依据的选择优良个体的种公猪进行选配。第二,有目的、有依据的选择优良个体公猪配种,生产商品猪。
输精量与次数要根据母猪个体的胎次、体况、性欲表现灵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初产母猪性欲表现不稳定、个体较小,可以一个情期两次输精,输精量40—50毫升,有效精子20亿即可。体型较大的经产母猪发情表现稳定时,增加输精量80—100毫升,有效精子30亿以上,一次输精尽可能减少输精感染。
三、异性隔离问题
现时中确实有让公母猪异性隔离的说法和做法,使公母猪互相听不到声、闻不到味、见不到面,这就是人工授精技术最欠人性化的缺点。导致的是后备母猪发情延迟,无规律。断奶母猪乏情,非生产时间延长。种公猪性欲不稳定,生产力下降。给母猪找个“情郎”,为公猪包个“二奶”叫它们定期相见,沟通一下,刺激一下,别来真的或少来真的。这就是公猪效应和母猪效应的技术应用。
(编辑:admin)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 2017-08-18数据科普关于公猪精液的10个问题
- 2016-07-26人工授精的三大关键技术
- 2016-06-06人工授精中传播风险较大的几种病毒,要注意
- 2016-02-21有了这些,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配种率了……
- 2015-12-18这个人工授精技巧可以使产仔率提高10个点
- 2015-07-02猪在人工授精输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015-05-28户外猪舍人工授精新技术将提高育种质量
- 2014-05-29母猪深度人工输精技术研究进展
- 2014-05-08后备母猪发情管理与人工授精操作技术
- 2013-09-22成功进行猪人工授精八个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