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农区养殖与环境关系及生态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 点击:
  • 日期:2014-03-03 09:23
  •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禽数量成倍增长,养殖规模快速扩张,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畜禽产品需求。养殖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生存之道,不可或缺、无可替代,但与之同时,养殖业又使可利用的环境资源越发紧张。如何厘清现代农区养殖与环境及生态模式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与读者探讨。
 
    农区养殖与环境关系
 
    养殖业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空间、光照、温度等。环境资源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一切条件和可能,也为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繁衍生息共同拥有和享用。养殖业依赖环境,但又对环境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表现在正反两方面:正面影响,畜牧生产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高一级转化饲草作物,又以其自身作为肥源(粪尿、尸身)反哺农业种植业,此谓以牧促农、以农养牧、农牧结合。负面影响,畜牧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粪尿对土地、水体、大气的污染,畜禽疫病传播对其他动物和人类的威胁。近几年这个问题较为突出,污染已上升为养殖与环境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激发和深化着人们对养殖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
 
    环境资源保障了养殖业所需的生产条件,决定着养殖的数量、规模和发展方式,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过去,养殖业以散养的生产方式为主,农区养殖对环境贡献大于负面影响,基本上保持着生态和谐良性互动,但随着养殖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这种格局被打破,不少地方水体不再清澈,土壤重金属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环境有害气体增多,受害人众不断发声、多有非议。
 
    鉴于当前养殖与环境关系已出现的矛盾,转变饲养方式、推广生态养殖、保护生态环境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为缓解矛盾,趋利避害,提出以下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措施。
 
    生态养殖模式建立
 
    一是发展草食家畜。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草食家畜。过去,除少部分谷类秸秆被利用于牲畜的饲草外,大部分被养殖户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农区作物秸秆丰富,要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奶牛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并以此取得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草食畜禽与人争粮少,并能将人类不可食植物秸秆等转化成人类可食动物性产品,既满足人们膳食的需要又能减轻粮食生产压力。按粮秸比1:1计算,每生产一吨粮食将会有一吨秸秆产生,因此科学配置资源,以畜产品单位计算应当保持耗粮型畜产品与草食畜产品对等的比重。
 
    二是林下养殖。这是林区或果区经常采用的模式,一般选择放养形式,主要以养鸡、养鹅等家禽为主。也可采取林下搭建棚舍,实行半舍饲养。皖北地区利用果园养鸡较为普遍,一般每100亩果园可放养2000只~5000只,观察林下草场生态,适时出栏,采取轮牧,留出休牧期。
 
    三是“果(林)-草-牧”工程。果园兼作牧草,如苜蓿草、鲁梅克斯、三叶草等,采取多次收割办法,一般每100亩饲草可负载200只~300只山羊。
 
    四是“牧-沼-果(菜等)”工程。在皖北地区,该模式已小有推广,以养猪为多。畜禽养殖粪便通过厌氧环境下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等,沼气用于燃气、发电等,沼液、沼渣可用作生物有机肥或作物叶面肥等,沼渣可用于养殖蝇咀、蚯蚓等,用以生产优质蛋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从而形成“牧-沼-果(蔬、草、花卉)”综合利用生态链。
 
    五是立体种养。一种是“鸡-猪-蚯蚓”或“蝇蛆-鸡-猪”模式,利用鸡粪喂猪,猪粪养殖蚯蚓、蝇蛆等低等动物,用以加工蛋白饲料,据资料介绍,其粗蛋白含量高达60%以上。该蛋白饲料用来饲养家畜,效果与其他动物蛋白饲料相仿,蚯蚓、蝇蛆体内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提高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另一种是“葡萄-鸡-鱼(水产)”模式,房舍上架葡萄,房舍内养鸡,房下鱼池内养鱼、栽藕等,形成立体种养模式。
 
    生态养殖新技术应用
 
    资源化利用。一是据上所述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副产品等农牧废弃物饲养蚯蚓、蝇蛆,再利用蚯蚓、蝇蛆饲养畜禽,既能降低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把养殖后的粪便用于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用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二是通过提供最佳日粮配方及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粪便中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和粪便的排泄量,起到生物除臭和节料减排的作用,从而改善养殖环境。三是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畜禽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通过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使畜禽养殖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经过除臭、腐熟、脱水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终转化为活性生物有机肥,使之无害化、资源化。四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粪尿回收工艺,对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目前中小养猪场(2000头以下)主要推行实施雨污分流,建造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多级沉淀池,实行逐级沉淀和厌氧发酵,建造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储粪池,有条件的鼓励建造沼气池。大型养殖企业配套的除污设施和设备,应做到达标排放。
 
    发酵床养猪。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生物制剂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消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养殖环节消纳污染物,实现零排放,从而解决了外排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节省劳力30%~50%,用水70%~90%,饲料10%~15%,减少用药,降低死亡率,育肥猪可提前8天~10天出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要严格控制。
 
    小规模养殖循环型畜牧业。除集约化饲养外,小规模饲养有利于就地取材,可将树叶、农作物秸秆、果皮、酒糟等非常规饲料充分利用,以节约饲料粮。有资料显示,以上青粗饲料能满足畜禽生长育肥所需85%的蛋白质、60%的能量以及大部分微量元素等,再添加一定量的饲料粮,即可满足畜禽的生长需要,其肉食安全性较高,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同时要解决饲养场标准化管理和卫生问题。
 
    微生态制剂应用。新近推出的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又叫活菌制剂,这些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大量增殖,使病原菌受到抑制,有益菌还可产生一些多肽类抗菌物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K、类胡萝卜素、促生长因子等,抑制或杀死病原菌,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益菌还可在肠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从而降低粪便中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起到生物除臭的作用,对于改善养殖环境十分有利。使用活菌制剂可以消除使用抗菌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是发展生态养殖的重要手段。
 
  原标题:农区养殖与环境关系及生态模式探讨
 
    (编辑:admin)
    农区养殖与环境关系及生态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