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纪念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
关于新入栏猪管理和注意事项

关于新入栏猪管理和注意事

新入栏猪由于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运输应激、环境变化、饲料变更等,给
如何饲养管理与保健育成猪

如何饲养管理与保健育成猪

一、育成猪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
【要点三】秋季母猪产前和初生仔猪的护理技术

【要点三】秋季母猪产前和

产房饲养员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照顾好待产母猪舍,特别是临产的母猪。饲养员每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频道 > 养猪技术 > 猪群管理 > 正文

正确的透析与防治“蓝耳病”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09-28 18:07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查看更多评论

    近些年国内外一直都在对蓝耳症进行激烈的争论,甚至于面红耳赤,在这纷乱的争论中我们不能随波逐流,病急乱投病,以至于造成误诊,扰乱我们的正常防疫程序,对猪群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的因素,根据我对众多专家教授的争论观点及养猪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把我对蓝耳病的一些看法做了总结,现在

在此发布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猪“蓝耳病”在猪病理学上被称作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首要危害是引起繁殖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及弱胎,流产时间一般在妊娠中后期,也就是30孕龄以后,在引起流产的同时常伴着发热现象,发热严重或没有得到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到后期会出耳朵发紫现象,治疗起来难度就会增大。而在生长猪群上出现的病态多为猪的健康水平低下造成的,而耳朵发紫不过是发热后期猪体表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受阻,造成血液的反渗透,一般在体温恢复正常,体表毛细血管循环正常后,紫色会自然消褪。

      猪蓝耳病在国内的发生多数认为主要是由外来引进种猪携带的病源所所造成,但是在做检测时大多有一个共在的病源“支原体或衣原体”,所以个人认为,除了外来病源外引起猪蓝耳病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支原体与衣原体;在人类医学上,支原体与衣原体通常是与泌尿系统疾病联系在一起的,蓝耳病的繁殖性障碍与此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同时,猪在发病时出现的肺炎也多为支原体或衣原体型肺炎

      在养猪生产上,生产过程中诸多的操作程序、卫生及消毒问题,出现多种细菌及病毒在猪体内量的增加很难避免,当细菌及病毒在猪体内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疾病的暴发。

     健康的猪体内,一般都维持着一种正常的“菌群平衡”,所谓的“菌群平衡”是指多种寄生微生物在体内相互制约,使得微生物在体内的数量受到控制,达到一种量的平衡,不至于对猪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而对于某种疾病的感染来说,其实就是因为猪体内菌群量的改变,破坏了猪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造成某种病菌量的增加,然后在猪身上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


     同样,所谓的“蓝耳病”病菌,在任何一头猪的体内都是存在的,当猪的健康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也就是维持着正常的“菌群平衡”时,“蓝耳病”病菌受到其它菌群的抑制,量一直维持在一个安全的界线,猪身上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当“蓝耳病”在猪身上明显表现出来时,其实就是猪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其它菌群对“蓝耳病”病菌的抑制受限,不能有效的抑制“蓝耳病”病菌量的增加,造成“蓝耳病”感染。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造成这种“菌群平衡”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外界环境的改变、饲养管理漏洞、其它疫苗的使用、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滥用抗生素等。


     环境的改变包括天气变化、转群应激、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都会对猪的正常“菌群平衡”造成影响,导致猪的正常健康水平下降,引起“蓝耳病”病菌量的增加。


     饲养管理漏洞包括饮水量不足、饲料营养的改变、饲喂量的改变等,这些程序的改变也都可能对猪群的生长造成应激,导致短期内的健康水平下降,引发疾病感染。

     其它疫苗的使用指的是正常的疫苗预防,当在使用某种疫苗时,猪的内分泌系统首先要对这种疫苗病毒产生免疫应答,对其它病菌的抑制或多或少的会放松,造成其它病菌的量的增加。例如,当在生产中的某个阶段使用猪瘟疫苗(或是其它疫苗)时,因猪的自身免疫反应,猪首先要调动全身的组织对注射到体内的猪瘟疫苗毒株(或是其它疫苗毒株)产生对抗,这时体内其它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相对减弱,给“蓝耳病”病菌造成抑制的空隙,引起“蓝耳病”病菌的大量滋生,如果此时又刚好赶上猪的体质较弱,“蓝耳病”病菌就会飞速的复制增长,达到致病的临界数量时,就会导致猪“蓝耳病”的发作。

      大家可能还有个关键性的疑问,为什么“蓝耳病”的治疗难度会那么大,高烧会一直反复,引起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猪发病时健康正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病情的潜伏期会大大的缩短,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进入病情的中后期。引起猪的健康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种,饲料营养不全面、饲养管理不当、先天性遗传疾病、药物残留量大等;

      根据本人在实际生产中对多种病死猪的解剖分析,近几年引起猪健康水平下降的最大的因素主要是药物在猪体内的残留,这些病死猪的肝脏都有轻重不一的损伤,造成猪肝脏正常的解毒功能衰弱,大量的毒素引起一系列的内脏病变,猪基本上一直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生长状态。

      正常的猪体内一般都维持着一种正常的“菌群平衡”,所谓的“菌群平衡”是指猪体内众多的寄生微生物相互之间的制约,这种相互制约使用猪体内的众多微生物达到一种平衡,使相互的数量控制在一个不至于使猪发病的水平。而滥用抗生素是目前造成猪体内正常“菌群平衡”的最大因素,现在我们在养猪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大多为广谱抗生素,而在使用抗生素时,或是因自身对疾病或抗生素使用知识的缺乏,或是受到某些不负责任的技术员的误导,基本上是在盲目的使用,在使用这类抗生素在抑制某种突出的病菌的同时,因药物的广谱性,也造成对其它菌群的量的抑制,破坏了猪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 “蓝耳病”病菌可能就是这场对抗中的漏网之鱼,因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对它有抑制作用的其它菌群,引起“蓝耳病”病菌量的增加,导致发病。

       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的出,不管是哪一个专家或是教授,在对治疗或预防“蓝耳病”时,都没有忽略对增加猪体健康水平药物的使用,最典型的药物就是“黄芪类”。可见,维持猪的正常健康也就是正常的“菌群平衡”相当重要。

      个人认为,所谓的“蓝耳病”并非是单纯的病毒或病菌性疾病,应该是在猪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后引起的病毒与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当这种混合感染比较轻微时,在母猪生产上仅表现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胚胎死亡或是流产;当感染严重时,就会出现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现象可以分为感冒性发热、炎性发热及败血性发热。所以,我们在做诊断治疗时必须对猪发病前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然后针对性的用药,尽可能避免发生误诊,一旦发生误诊,不但造成病情加重、用药成本增加,最严重的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增加淘汰或死亡率。

      在“蓝耳病”预防上,多家的“蓝耳病”疫苗有效的表现多在控制繁殖猪群,基本上可以有效的控制繁殖母猪因“蓝耳病”病菌引起的流产及死胎现象,但在控制生长猪群发热方面并没有体现出良好的效果。所以,个人认为如果本场繁殖猪群在做好其它繁殖性疾病的预防后,如果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妊娠中后期流产、死胎现象,一般不建议盲目和使用疫苗;如果本场繁殖猪群在做好其它繁殖性疾病的预防后,有较明显的妊娠中后期流产、死胎现象再去使用“蓝耳病”疫苗做预防;而在生长猪群的预防方面,我一般不建议使用疫苗。

      以上所述,仅代表个人对实际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分析,难免有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来源:猪E网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