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以其难以置信的生存、感染、繁殖能力及对环境的顽强抵抗力,成为影响猪场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走访中发现我省猪场,特别是中小型养猪场户,猪寄生虫感染非常严重,在驱虫模式和驱虫药物的选择上也比较混乱。现将当前一些常用的驱虫模式及驱虫药物作简要归纳比较介绍,以供参考。
1、寄生虫感染特点
猪场常见寄生虫主要包括猪蛔虫、毛首线虫(鞭虫)、食道口线虫(结节虫)、猪球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疥螨等。这些寄生虫对各阶段猪群的感染程度不尽相同,其特点表现为:⑴不同阶段猪群的寄生虫感染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生长猪、保育猪。因此,种猪是猪场最主要的带虫者,是散播寄生虫的源头。⑵各类寄生虫感染率的高低排列顺序以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猪蛔虫和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率较低。⑶猪场寄生虫存在较严重的混合感染现象。
鉴于上述寄生虫感染特点,猪场只有采取了科学的驱虫模式与有针对性的驱虫药物,才能全面、彻底地控制猪场寄生虫的感染。所以驱虫模式及驱虫药物的选择是决定猪场驱虫效果的重要前提。
2、驱虫模式的选择
2.1不定期驱虫模式
操作内容:以发现猪群寄生虫感染病征的时刻确定为驱虫时期,针对所发现的感染寄生虫种类选择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效果评价:目前,采用该驱虫模式的猪场比例较高,占26.3%,尤其是在中小型猪场户使用非常普遍。其优点是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但该模式问题较多,其驱虫效果不甚明显。由于其以表征为判断依据,往往在猪寄生虫感染非常严重时才采取驱虫措施,而实际上轻度和中度感染就已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再者,寄生虫繁殖力强,容易造成寄生虫病的迅速扩散和再次感染;往往忽略了那些外在表征不甚明显的寄生虫的存在。
2.2一年两次全场驱虫模式
操作内容:每年春季(3~4月份)进行第一次驱虫,秋冬季(10~12月份)进行第二次驱虫,每次都对全场所有存栏猪进行全面用药驱虫。
效果评价:该模式在较大的规模猪场使用较多,占65%左右。该驱虫模式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但是,两次驱虫的时间间隔太长,连生活周期长达2.5~3个月的蛔虫,在理论上也能完成2个时代的繁殖,其他各种常见寄生虫的重复感染更难以避免,导致采取该模式驱虫的猪场寄生虫感染也较严重。故该模式的驱虫效果也不甚理想。
2.3阶段性驱虫模式
操作内容:指在猪的某个特定阶段进行定期用药驱虫。现实中较常用的用药方案是:种母猪产前15天左右驱虫1次;保育仔猪阶段驱虫1次;后备种猪转入种猪舍前15天左右驱虫1次;种公猪一年驱虫2~3次。
效果评价:该法多在管理比较规范的猪场使用,其控制寄生虫感染的效果较不定期驱虫和一年两次全场驱虫的效果要好。阶段性驱虫模式能较好地控制猪场寄生虫感染,特别是母猪产前驱虫,切断了母猪将寄生虫传播给仔猪的这一主要途径,较好地保护了肉猪免受寄生虫的侵害。
但是该方案不能彻底净化猪场各阶段猪群的寄生虫感染,种猪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寄生虫感染。而且阶段性驱虫用药时间非常分散,实际操作执行较为不便,尤其是使用预混剂类驱虫药时,实施难度较大。
2.4“四加一”驱虫模式
操作内容:“四”是指猪场中的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种公猪)一年4次驱虫,“一”则是指新生仔猪在保育舍或生长舍驱虫1次,以及引进种猪并群前驱虫1次。
效果评价:该模式由“建立猪场寄生虫病监测系统与驱虫模式的研究”攻关课题提出,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在猪场中的感染分布情况、主要散播方式等重要科研内容,科学设计而成的猪场驱虫方案。其特点是:⑴加强了对猪场种猪的驱虫强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寄生虫的散播,起到了全场逐渐净化的效果;⑵考虑到了小猪对寄生虫最易感,在保育阶段后期和生长舍阶段驱虫1次能帮助小猪安全渡过易感期;⑶依据了猪场各种常见寄生虫的生活史与发育周期所需的时间,种猪每间隔3个月驱虫1次,如果选用药物得当,可对蛔虫、毛首线虫等起到成熟前驱虫的作用,从而避免虫卵排出而污染猪舍,减少重复感染的机会。故该模式是当前比较理想的猪场驱虫模式。
然而,该模式使用成功的基础是选择低毒、安全、驱虫谱广、能驱杀线虫的幼虫、使用方便的驱虫药。药物必须保证:⑴不引起母猪流产、死胎;⑵全面、彻底驱除包括球虫在内的各种常见寄生虫;⑶驱虫后猪只较长时间内不排出虫卵,减少重复感染的机会;⑷使用简便,能方便实行群体驱虫,最好选用通过拌料给药的预混剂类驱虫药,以减少驱虫劳动量并能达到群体给药的目的。
3、 驱虫药物的选择
3.1有机磷酸酯类驱虫药
用作驱虫的低毒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萘肽磷、蝇毒磷等,其中以敌百虫在猪场的应用最广。
驱虫机理:敌百虫驱虫广谱,能与虫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导致乙酰胆碱蓄积,从而使虫体肌肉先兴奋、痉挛,后麻痹直至死亡。
使用效果:敌百虫按80~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用药,对猪蛔虫、毛首线虫和食道口线虫均有较好的驱除作用;敌百虫按1%浓度对猪的体表喷洒用药,对猪疥螨有一定杀灭作用,但效果不够彻底;敌百虫对猪球虫等原虫类寄生虫无效。
敌百虫使用注意事项:⑴因毒性大,不要随意加大剂量;⑵其水溶液应现配现用,禁止与碱性药物或碱性水质配合使用;⑶用药前后,禁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有机磷杀虫剂及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否则毒性大大增强;⑷怀孕母猪及胃肠炎患猪禁用;⑸休药期不得少于7天。
3.2咪唑骈噻唑类
主要有左旋咪唑和噻咪唑,其中以左旋咪唑在猪场应用最广泛,属广谱、高效、低毒驱线虫药。
驱虫机理:⑴抑制虫体肌肉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阻断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虫体糖代谢中止,肌肉ATP减少,导致虫体肌肉麻痹;⑵与虫体接触后,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肌肉去极化,引起肌肉持续收缩而导致虫体麻痹。
使用效果:左旋咪唑有片剂、针剂和透皮剂等多种剂型。驱蛔虫效果极佳;对食道口线虫效果良好;对毛首线虫效果不稳定;对猪疥螨和原虫类寄生虫完全无效。
左旋咪唑使用注意事项:⑴左旋咪唑可引起肝功能变化,肝病患猪禁用;⑵本品中毒症状似胆碱酯酶抑制剂,阿托品可解除中毒时的M-胆碱样症状;⑶肌注或皮下注射时,对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⑷内服给药的休药期不得少于3天,注射给药的休药期不得少于7天。
3.3苯骈咪唑类
主要有阿苯达唑、尼妥必敏、噻苯达、甲苯达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丙氧苯达唑、氟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等,其中阿苯达唑是临床使用最广的广谱、高效、低毒驱虫药。
驱虫机理:用于干扰虫体的能量代谢。⑴抑制虫体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阻断ATP的产生,导致虫体肌肉麻痹而死亡;⑵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ATP缺乏而产生驱虫作用。
使用效果:阿苯达唑内服对常见的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除效果。给猪内服5~10毫克/千克阿苯达唑后,对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等有良好的驱虫效力,但对猪疥螨和原虫类无效。
阿苯达唑使用注意事项:⑴有致畸作用,切忌大剂量连续使用;⑵休药期不少于14天。
3.4大环内酯类
主要包括阿维菌素(Avermectin)、伊维菌素(Ivermectin)、多拉菌素(Doramectin)、埃普利诺菌素(Eprinomectin)等阿维菌素类和摩西菌素(Moxidectin)、杀线虫菌素(Nemadectin)、杀螨菌素D(Milbemycin D)、杀螨菌素肟(Milbemycin Oxime)的杀螨菌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伊维菌素,为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也有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
驱虫机理:阿维菌素能在线虫的神经元及节肢动物的肌肉内增加抑制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GABA能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减少兴奋性递质释放,从而引起抑制,直至虫体麻痹死亡。由于吸虫和绦虫不利用GABA作为周围神经递质,因而对其没有作用。
使用效果:按0.3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或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0毫克内服伊维菌素,对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疥螨等有极佳的驱除效果,对毛首线虫有部分驱虫效果,但对猪球虫等原虫类寄生虫无效。
伊维菌素使用注意事项:皮下注射有局部刺激作用;皮下注射休药期不少于28天,混饲给药休药期不少于5天。
3.5复方驱虫新药——虫力黑
虫力黑是由伊维菌素(Ivermectin)与阿苯达唑(Albendazole)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该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除了能对猪各种常用寄生虫起到双重杀灭作用外,还拓宽了驱虫谱(包括猪球虫在内的各种常见寄生虫)及抗寄生虫范围,尤其是提高了对猪蛔虫和毛首线虫早期幼虫的驱虫效果。因此,虫力黑能真正做到全面、彻底地驱除猪场中各种常见寄生虫。
使用效果:虫力黑在猪场的配套使用技术是“四加一”驱虫模式(技术咨询热线0531-7198620或13854195385),通过拌料给药,使用方法如下: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和公猪)按每吨饲料添加1千克;连喂5天;中大肉猪、哺乳母猪按每吨饲料添加0.75千克,连喂5天;保育仔猪(包括小猪)按每吨饲料添加0.5千克,连喂5天。虫力黑对猪非常安全,可以放心地用于包括怀孕母猪、甚至重胎临产母猪在内的各阶段猪只。
近一年来,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委托省内各大猪场进行了多次对比试验,效果非常理想,在会员猪场的强烈要求下,全面代理虫力黑在山东市场的销售。
虫力黑使用注意事项:因该药在饲料中添加量少,混料给药时须充分搅拌均匀;休药期要不少于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