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纪念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
挪威研究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率

挪威研究提高新生仔猪的存

挪威生命科学大学(UMB)的科学家针对新生仔猪和它们的妈妈们开展了一项研
皖浙花猪介绍

皖浙花猪介绍

皖浙花猪介绍
东北民猪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

东北民猪的品种特征和生产

东北民猪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频道 > 养猪技术 > 遗传育种 > 正文

母猪生产繁殖及应激综合症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10-06 19:00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查看更多评论

1 “生产繁殖应激”假说主要学术观点

     2003年文利新等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生产繁殖应激”这一概念和“生产繁殖应激”假说,并以母猪生产繁殖应激为例阐述了假说的主要学术观点,包括:人类和动物的生产繁殖过程如发情、妊娠、分娩和过度哺乳等特殊生理活动本身就是应激原,能引起应激,这种应激称为“生产繁殖应激”(简称“生产应激或生殖应激”);胎儿也是母体的一个特殊应激原,胎儿分泌的CRH和胎儿皮质醇进入母体血液引起的应激称为母体被动应激;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不断地生长发育成熟,同样会受到母体、母体子宫张力、宫内环境等应激原作用而引起应激,称为胎儿宫内应激;应激机制是人类和动物在正常完成生产繁殖任务过程时必需的,如分娩需要CRH、ACTH和肾上腺素参与,胎儿宫内应激可能是正常分娩的原始动因;在营养供给不足或生产繁殖任务加重时,母体过度哺乳从而导致机体负氮平衡会加重生殖应激。生殖应激对母体来说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而长期持续的过程必然导致机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如CRH和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从而引起母体免疫力减弱、抗病力下降和母体损害,在临床上表现为生殖应激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人类的产后抑郁症、母猪肢蹄软弱综合症、奶牛变形蹄和母畜产后乏情和不发情以及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等。“生产繁殖应激”假说对揭示人类生产繁殖的相关疾病如产后抑郁症、畜牧生产中的奶牛变形蹄、母畜产后乏情和不发情以及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规律均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母猪肢蹄软弱、产后乏情和不发情以及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等多种疾病不仅长期困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这些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据笔者初步估算,全国每年因母猪生产繁殖应激造成的损失达了150亿元以上。文利新以这一理论作指导,从2002年开始对“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开展了研究,经过多年实践与应用,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现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如下:

2、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及其综合征发病原因

     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及其综合征主要病因:(一)是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这些特殊生理活动对母体来说是生死关,必然对机体造成强烈刺激;(二)是我们采取的各种提高单产的高产措施如采用重配或复配技术使母猪每胎产仔10头以上和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使母猪年产2.5胎;三是营养供给不足或供给不平衡,母猪在完成生产繁殖活动时对营养需要有其特殊性,其质和量均与肥猪不同如VE:肥猪营养需要量13g/t而母猪是44g/t以上,但养猪实践中,大家都知道“仔猪过三关”,大家从来没有想到母猪要过什么关,而现实中母猪是要过的“生死关”,这个特殊“生死关”往往被忽视了,母猪不仅没有享受这种特殊待遇,往往是一般待遇都没有享受;四是其它因素作用如母猪药源性便秘,导致母猪营养摄入严重不足,仔猪早期补料不到位或过奶过迟,母猪消耗太多。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母猪往往是不堪重负,但为了优先保证生产繁殖任务的完成,不得不全面应用应激机制动员机体贮备,同时,也导致机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其中主要是CRH和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大量分泌。而长期大量的CRH和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母体免疫力减弱、抗病力下降和机体损害,导致一系列的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

3、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1骨胳代谢异常、肢蹄软弱

     骨胳代谢异常,主要表现是肢势、步态异常、支持躯体困难、软脚,蹄壳下出血,蹄裂,最为严重的可能导致产前产后瘫痪。

3.2母体出现损害或繁殖障碍

     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发情延迟、乏情和不发情;母猪产仔头胎多第二胎少或一胎多一胎少;母猪抗病力弱,免疫机能减退,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发病增高,易并发各种感染、淘汰率增高。

3.2母猪繁殖力下降和仔猪成活率下降

     母猪产仔数少,弱仔弱胎多,胎儿大小不均匀;仔猪表现初生重小,抗病力弱,仔猪黄白痢发病率高,哺乳母猪产后泌乳不足;生长发育慢,断奶体重较小;

     母猪生产繁殖及应激综合症
5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防治原则及具体措施

     从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发病机理来看,奶牛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防治原则是:一是在妊娠期适度保证营养供给、哺乳期充分供给营养,保持营养摄入和输出的基本平衡,避免妊娠后期特别是哺乳期应用应激机制动员机体贮备。二是适度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水平。动物在正常完成生产繁殖任务分娩和泌乳需要应激机制协助,因此,适度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水平非常重要,妊娠期需要控制其分泌水平,分娩前数天,主要是胎儿分泌大量ACTH,这时控制其分泌水平,可能引起分娩延迟或难产。三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可应用中药如饲料中特别是哺乳期饲料中添加黄芪,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治类固醇类骨质疏松;四是加强围产期护理,特别分娩前后,糖皮质激素水平最高,机体抗病力最弱,容易并发多种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四是在治疗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中禁用糖皮质激素,因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

     根据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显然不能以治疗为主,必须转变观念,以保健预防为主,由被动治病转变为主动保健。笔者针对母猪高强 度的生产繁殖任务补充的营养物质,避免大量动员机体贮备,同时,应用中药调控糖皮质激素水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研制了抗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剂“牲命1号”(已在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量生产,产品批准文号:湘饲预字(2002)245004)。并制定了预防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的保健方案即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抓好四个关键。

     一是后备母猪从6月龄开始至配种后7 d。抓质是针对促进母猪性成熟供给营养,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1%的“牲命1号”;抓量是促进体成熟,母猪6月龄体重应达到80~90 kg,8~10月龄达120~140 kg,如体重不达标,应适度增加饲喂量。

     二是母猪怀孕后期70~114 d,胎儿初生重的70~80%以及胎儿免疫器官的发育在此期间形成。抓质主要是供给胎儿和胎儿免疫器官发育的营养物质,方法是按1~1.5%比例添加“牲命1号”;抓量是指怀孕后期应适当增加饲喂量,增加幅度为30%~50%。(如果母猪有药源性便秘现象,影响采食量,则应先消除便秘,方法是将原预混料用量减少40~50%,然后再加入“牲命1号”1.5%)。

     三是哺乳期,哺乳期是关键之关键,抓质是针对母猪泌乳、母猪子宫修复所需营养物质供给,方法是按2%比例添加“牲命1号”;抓量是指母猪产仔10头以上,最好采用自由采食(如果母猪有药源性便秘现象,则应先消除便秘,方法是将原预混料用量减少50%,然后再加入2%的“牲命1号”)。

     四是经产母猪断奶至配种后7d,抓质是促进母猪多排卵、多排活力强的卵,促进子宫乳分泌,方法是保持哺乳期饲料质量不变,而数量据母猪膘情适度减少。

6、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的防治实践

     上述综合保健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向明江[5]等应用上述保健方案,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仔猪白痢下降了80.2%,仔猪成活率提高了9%;断奶体重对照组为6.5kg,试验组为11.1k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70%;母猪平均发情时间试验组为3.8d,对照组为6.4d,平均缩短了2.6d。吴利发[6]等在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上述保健方案试验,选择长白初产母猪30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头,试验组哺乳期添加2% “牲命1号”;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6天仔猪表现差别明显;28日龄断奶,试验组仔猪均重为9.12kg,成活率为98.4%,对照组为7.62KG,成活率92.3%,断奶重提高了19.6%,成活率提高了6.1%;试验组的发情率为100%,对照组为86.6%,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了2d发情且相对集中。蒋政云[7]等在湖南省涔澹农场七千头猪场进行的试验等也取得了类似效果。

     文利新等[8]总结了应用上述保健方案预防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的12猪场和多个临床实验报告以及湖南、江西、河南等几十个县的推广应用,其结果表明,仔猪初生重平均提高30%以上达1.5 kg以上;胎儿均匀一致,抗病力显著增强,黄白痢减少50%以上;规范猪场配合早期补料技术,25-28 d断奶体重达10 kg以上,最高记录达14 kg,育肥猪饲养期缩短10 d,母猪每胎次平均多产仔1-3头,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断奶后乏情甚至不发情的现象减少90%,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降低,每头猪节省成本10-50元。

来源:不详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