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利用种公猪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10-16 20:15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种公猪配种能力、精液品质的优劣和利用年限的长短,不仅与饲养管理有关,而且取决于初配年龄和利用强度。
一、公猪初配应多大年龄
1 公猪性机能的发育分为初情期和性成熟二个阶段。性成熟之前,就有一定的性表现,甚至有交配动作,但还不同于真正典型的性行为。往往不射精或精液中无成型的精子。有的客户见到公猪会爬猪了,就令其配种,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2 公猪在性成熟时5~6月龄,虽然具备了正常的繁殖能力,然而身体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如果此时开始配种则精力消耗很大,必然缩短公猪使用所限,而且受胎率也低。合适的初配年龄,国外培育的良种公猪,杜、长、约公猪参配适期应在8月龄,体重达到120千克以上时开始配种。但对种公猪也不宜使用过晚,不仅经济上不合算,而且使种公猪烦燥不安,影响性欲,不利于正常发育,甚至造成自淫等恶癖。
二、初配公猪应怎样训练配种
由于小公猪多是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往往没机会学习如何爬跨母猪并与之交配。如果遇上发情不太好的母猪或将其与许多母猪置于一栏的话,如果有数次不成功的尝试,很可能丧失再交配的勇气。因此青年公猪的首次配种,需要一位有经验的配种员,保证其交配成功。初次交配应选择体小的经产母猪,并且发情很好,公猪爬跨后不要急于手握阴茎,要等阴茎几番试探未成时,再用手协助交配,防止公猪不习惯而退下来。对有性欲不爬跨的公猪,要用手轻轻按摩阴茎,待情绪高涨时,协助其爬跨交配。
三、为什么有的公猪会早衰
种公猪必须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精液和强烈的性机能,才能保证公猪配种能力,延长使用年限。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配种技术掌握得不好等原因,常常会使种公猪早期衰退。其原因如下:
1 配种过早易引起公猪未老先衰。为此必须克服早配,作到适龄配种。
2 饲料单一,青饲料过少,种公猪营养不良或因配种过度,造成公猪提早衰退。为此应利用质量可靠的预混料,以及氨基酸含量齐全的蛋白质,配制成全价料。并要严格控制配种次数。
3 长期圈养运动不足,或能量饲料过高,使公猪过肥,性欲减弱,精液品质下降,丧失配种能力。为此要饲喂优质全价料。保证公猪每天做4~8公里的充分运动,以降低膘情,保持旺盛的配种能力。
4 公猪母猪同圈饲养存在弊病。由于经常爬跨接触,不仅影响食欲和增长,更容易降低性欲和配种能力,减少使用年限。为此种公猪必须单圈饲养,保持环境安静,免受外界刺激,不使公猪受惊。最好使公猪不见母猪,听不见母猪声,闻不到母猪味。
四、怎样合理使用种公猪
对种公猪合理使用极为重要,交配过频或长期不用都是有害的。适宜的利用强度是1~2岁青年种公猪,每周配种2~3次。2岁以上的种公猪在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每天可配种1~2次(早晚各配一次),连续4~6天休息一天。老龄种公猪应及时淘汰。
五、怎样正确给猪配种
1 给猪配种最好在早饲和晚饲前一小时,进行交配。最好远离公猪舍以免引起其它公猪骚动不安。交配时应给予必要的辅助。当公猪爬上母猪后要及时拉开母猪尾巴,避免公猪阴茎长时间在外边摩擦,受伤或引起体外排精,交配时要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喊叫和鞭打公猪。
2 在配种时碰到公母猪大小不配套时,要选择斜坡的地势调整。交配结束后用手轻轻按压腰部,不让其弓腰或立即躺卧,防止精液倒流。配后不要立即洗澡和喂饲。
3 公猪是多次排精的家畜,一次交配时间长达15~20分钟,射精时间累计5~6分钟,体力消耗较大。一般不必控制,任其配完退下。但当配种量大较为集中时,为减少体力消耗,则可把每次交配的射精次数控制在2次为宜,到时可赶母猪向前走动,让公猪自然滑下来。公猪射精可根据肛门是否波动来判断。
来源:河南省畜牧业信息港
- 2012-09-29勿用育肥料喂公猪
- 2012-09-20瘦肉型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分析
- 2012-08-02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方法
- 2012-08-02怎样提高母猪繁殖率?
- 2012-06-25杜洛克猪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有哪些
- 2012-05-07东北民猪——中国优秀生猪品种(图)
- 2012-05-02两广小花猪——中国优秀生猪品种(图)
- 2012-04-09挑选种猪首看繁殖性能
- 2012-01-11如何让繁殖母猪冬季排卵配种?
- 2011-12-30冬季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新技术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谈谈母猪配种与繁殖问题 537
- 如何科学选购种猪 473
- 优化母猪繁殖力和情期受胎率的管理体会 355
- 猪引入品种的选育与育种新技术的应用 209
- 母猪各个发情期的特点 150
- 影响饲料适口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114
- 猪干扰素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 107
- 分娩后母猪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103
- 给母猪配种时的注意事项 64
-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其改善策略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