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纪念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
哺乳仔猪的小肠发育知识

哺乳仔猪的小肠发育知识

围产期内的仔猪的能量代谢方式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胎猪在母体内时生长和有氧代
肉猪生产的饲料调制与饲喂方法

肉猪生产的饲料调制与饲喂

肉猪生产中谷实类饲料适当粉碎是必要的,但粉碎过细有害。饲料饲喂前适当掺水
饲料防霉及霉变饲料的处理

饲料防霉及霉变饲料的处理

饲料防霉及霉变饲料的处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频道 > 养猪技术 > 饲料营养 > 正文

影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09-29 18:07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查看更多评论

       维生素是维持畜、禽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从分子结构来看,有的具羟基,有的带旁链,有的具双键,还有的带电反应基。这是许多维生素的稳定性较差和娇嫩特性的基本原因所在,易受周围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影响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怕光、怕热、怕潮湿、怕氧化还原、怕接触酸和碱性物质、怕接触金属离子,否则发生化学反应,使活性消失,效价锐减。因此,预混料和配合饲料中维生素的实际含量是饲料生产厂家及家畜(禽)饲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影响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如下:

        (1)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不稳定维生素在贮存过程中活性的重要因素。在高温、高湿的贮存条件下,特别是载体含水量高时,损失更大。其中以维生素K、A、B1、叶酸、B2等较为明显。 在室温(18—20℃)或在4℃条件下,维生素A、E预混料的贮存时间和其中维生素含量之间没有关系,保存1年后其含量为原重量的98.5%。 保存时间长短和周围环境温度对预混料和配合饲料中维生素A和E的含量有影响。在室温(18~20℃)或高温30℃条件下,预混料保存3个月后,其中维生素A含量与原含量相比分别减少10%和30%,在同样时间内维生素E的含量则变化不大(99.5%)。在以上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后,维生素A的含量分别减少21%和32%。在室温条件下,1年后维生素E含量几乎无变化,仅减少3.4%。在相同条件下,维生素A、E在预混料中降低比配合饲料中少,可能是配合饲料中氧化反应的结果。 对其他维生素预混料如维生素B1、B2、烟酸等的损失随贮存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贮存温度、时间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是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开始时损失缓慢,随着时间延长,损失率逐渐增大。

       (2)湿度:由于吸附在维生素表面的微生物繁衍,使得饲料添加剂易吸收水分,所以加速了维生素氧化变性及氯化胆碱、微量元素和其他化学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环境湿度及载体含水量过高,均会导致维生素在贮存过程中活性降低。水是许多反应的介质,这些反应会导致或加速维生素在贮存过程中活性降低。主要根源在于微量元素,PH值和加工负荷。

        (3)各种维生素之间的作用:除氯化胆碱外,常见的维生素制剂及其预混料在干燥基质中是彼此相容的。氯化胆碱不仅是一种可以完全溶解的含水化合物,同时还具有明显的酸性、亲水性和亲脂性,因此它能损害其他维生素。尤其高含量的氯化胆碱对预混料中维生素A影响极大。因此,在维生素预混料中不添加氯化胆碱则维生素的稳定性大为提高。

       (4)载体(稀释剂):可影响维生素添加的活性,对维生素A、B2、烟酸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用玉米芯或稻壳作为载体,维生素A的损失最少。高脂肪原料对维生素A的稳定性有害。玉米芯是维生素B2和烟酸的最好载体。用玉米芯作载体的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预混料在室温下贮存24周后,烟酸的损失仅为3%。载体加入的比例也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加入比例越大损失越小。载体PH值对维生素活性影响较大,使用接近中性的物料最为保险;PH值控制在6—8为宜。其他,如载体含水量、粒子数、容重、分离特性、静电性、表面特性等都有影响。因此在选择载体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5)矿物元素:矿物元素能促进维生素的氧化。这是因为,矿物元素多以硫酸盐的形式添加,呈离子状态存在,在氧化反应中为氧化剂,诱导维生素氧化、变色、变质,使维生素失去活性。

        (6)光线和氧的影响:可见光和紫外线对维生素A、D3、E、K、B1、B2、B6、B12、C、叶酸均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在35℃,相对湿度为90%时,在直射光线和充足氧的环境中,维生素A迅速被破坏,维生素B2虽然经受住许多因素(包括加工)的影响,但极易被可见光或紫外线所破坏。

        (7)饲料中抗维生素因子的影响:凡能够破坏某种维生素或使其丧失生理作用的物质都可视为抗维生素因子。通常抗维生素因子有:生大豆粉中的脂肪氧化酶,能够间接地破坏维生素A;可通过添加适宜的防腐剂及高温蒸煮来抑制这种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或免除其破坏作用。酸败脂肪能破坏维生素A、D、E。草木樨等植物中的双香豆素会降低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血液的凝固。硫胺酶存在于生鱼和一些饲料中,为维生素B1的拮抗物。存在于亚麻仁中的0——脯氨酸衍生物为抗维生素B6因子。抗烟酸因子为烟酸原,存在于小麦、高梁、玉米等谷物饲料中。卵粘蛋白中抗生素蛋白及抗生蛋白链霉素为生物素代谢拮抗物,酸败脂肪也能使生物素失活。抗维生素C因子为抗坏血酸氧化酶,维生素C遇氧化剂时极易遭到破坏。某些药物也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如磺胺喹啉抗维生素K,氯丙啉抗维生素Bl,磺胺增效剂抗叶酸等,在喂用这些药物时要添加维生素K、B1和叶酸等,以免引起缺乏症。

       (8)加工工艺的影响:粉状料和颗粒料两种不同形式对维生素的活性及贮存稳定性均有不同的影响。在制粒时高温高压对维生素影响较大,热蒸汽处理会加快破坏维生素。干法高压蒸汽制粒较湿法低压蒸汽制粒维生素A活性损失少,为18—25%,而后者为50%以上。 由于维生素对外界条件比较敏感,所以在维生素的贮存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其降解,如选择稳定的维生素制剂或剂型,改变维生素的分子结构,选择适宜的载体,禁用不利于维生素稳定的物质,选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创造适宜的维生素贮存环境,加速产品周转等。

 

来源:不详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