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大北农”特约精选【主题策划】吴志君 薛小强:种猪各阶段精准营养与饲喂管理

  • 点击:
  • 日期:2024-05-08 17:09
  • 来源:养猪信息网

种猪各阶段精准营养与饲喂管理

 
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
吴志君 薛小强

摘要:随着中国养猪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母猪精准营养的需要不断提升,如何提供精准营养方案与对应的饲喂管理成为当前养殖企业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国内外最新母猪精准营养、饲喂管理研究报告及多年大型猪场生产数据,概述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关键营养技术与关键饲养管理,为养猪同行生产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猪、精准营养需要、饲喂管理

我国是世界养猪兼猪肉消费第一大国,随着近些年因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而导致行业集约化程度加剧提升,个别优秀猪场MSY已经超过欧美,但与丹麦等养猪头部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产仔数和断奶育成率、减少非生产天数、以及增加母猪前3胎的留存率,从而使猪场获得更大的养殖效益,不仅是大型养殖企业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母猪精准饲养就是根据每头种猪或者某个品种个性化营养需要,确定准确的饲养目标,在猪群不同健康、环境及品种等因素的条件下,通过饲喂器设备给特定的猪群提供精准的饲喂量和适当成分的日粮,其目的在于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延长种猪使用年限,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根据每头母猪的背膘及体况及时调整饲喂量及营养浓度。种猪的精准营养供给体系包含种猪的精准饲喂管理和精准营养供给两个方面,其中精准营养供给包含动态营养需要模型、动态原料数据库及精准饲喂设备等。关于智能设备及动态营养需要及动态原料数据库,目前已经有较多的文献综述,本文作者将通过多年的一线养殖经验,从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母猪的营养需要角度介绍种猪的精准营养供给技术。

一、后备母猪

在生长发育阶段,给后备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与正确的饲养管理,将为能够正常繁殖以及繁殖寿命奠定良好基础。建立规范的后备母猪选留标准、饲养标准和培育与管理方案,是提高母猪群体繁殖性能的关键,对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后备母猪饲养目标确定

研究表明,首次配种的背膘厚度与使用年限相关性不强,其中PIC推荐后备母猪饲养中,对后备母猪背膘不做限制。研究表明,后备母猪理想成熟体况(年龄和身体组成共同影响)是由基因型决定的(Johnon 等,2008;Knauer 等,2010;Rozeboom,1999)。Pinilla等(2013)表明,后备母猪正常的生产指标是指第一胎和第二胎总产仔数达30头,在5.2胎次的繁殖年限中总产78头仔猪。在过去8年中,对于后备母猪发育而言,最一致的意见:

关于首次配种的关键指标:

-体重135-170kg;

-220-270日龄;

-饲养期生长速度≤850g/d;

-背膘厚度为12~18mm;

-体况评分为3-3.5。

1.2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

根据后备母猪配种前的目标,通常对选育的后备母猪分阶段饲养,其中有代表性阶段饲养方案的包含NRC(2012)、丹麦SEGES以及美国PIC等。

NRC(2012)将后备母猪分成3个阶段,即50~75kg,75~100kg和100~135kg,3个阶段预期日增重依次为866g/d、897g/d和853g/d。推荐各阶段代谢能水平依次分别为27870 kJ/d、33124kJ/d、37297kJ/d,SID Lys水平依次分别为17.56g/d,18.46g/d和17.28g/d。在整个生长阶段,为了使骨骼的钙化状态达到最佳,需要增加饲粮钙和磷的水平应在最高生长所需基础上提高10%(NRC2012,Nimmo等,1981)。

1.3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关键点

猪场为避免发情延缓或不发情的主要措施如下:①为后备母猪提供充足的空间和环境条件。②为后备母猪提供特定的日粮,而不是一般的育肥猪饲粮。③正确的发情检测程序(已培训的员工)。④适当使用公猪试情的频率(每天两次),每次20~30min,使用不同的成年公猪,并与配种者一起控制发情。⑤避免在繁殖发育的任何阶段和妊娠期间过度喂养母猪(肥胖母猪综合征)。⑥在哺乳期最大限度地消耗水分和营养,避免体重减轻过多。⑦夏季产房的环境控制-降温。⑧房间的环境控制-夏季断奶后区域-降温。⑨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最合适的激素治疗。

二、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饲养目标是要尽量减少胚胎和胎儿的损失,并为母猪分娩和泌乳做好准备。在妊娠早期即受孕30d,首要的饲养目标就是保证最大的胚胎存活率,同时增加分娩的窝产仔数。在妊娠中期(30-75d)的主要饲养目标保证胎儿发育及母猪营养储备的增加。初产母猪还需要不断生长来增加营养储备;对于经产母猪,通过恢复上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来补充营养储备。在妊娠后期(75-114d),胎儿继续迅速生长,乳腺发育也非常快,为哺乳期做好准备。正确的饲养方案不仅要满足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还要确保母猪繁殖性能得到延续。

2.1妊娠期精准背膘管理技术

母猪在妊娠阶段主要表现为增重,,其中增重包含母体增重、子宫和乳腺的生长及孕体的增重(含胎儿、胎盘和羊水)(Young等,2005)。其中蛋白质增重主要包含孕体增重、母体子宫、乳腺以及头胎母猪的瘦肉组织(Einarsson和ROjkittikhun,1997),而脂肪主要沉积在母体上。母猪在妊娠阶段摄入的能量中,多余的脂肪将用于脂肪的沉积,而当摄入的能量不足以满足维持需要、孕体增重和母猪蛋白沉积的需要时,母体脂肪将被用作能量来源,以满足妊娠需要(NRC,2012)。对妊娠母猪而言,体况过肥和过瘦均会对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Close和Cole,2000)。妊娠期背膘过厚,会增加弱仔猪数,同时减少哺乳阶段的采食量影响哺乳期的自由采食(Williams,1998;Kim等,2003)。因此,维持母猪背膘厚适中,可改善窝均活仔数和出生窝重,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Ferguson等,2007)。

近些年随着便携式A超和B超设备的应用,通过建立以背膘为标准的体况管理技术成为可能。研究表明,通过测膘进行体况管理比传统的体况评分,可使分娩前的母猪群体况的一致性更好,并获得更优秀的繁殖性能(Young等,2004)。

通过对生产周期中评定母猪的体况调整喂量,让所有的经产母猪在妊娠到50-60天时,体况评分为2.75-3.25分,在分娩时背膘达18mm。

例如某大型养猪公司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母猪全部通过测膘定喂量,实施的效果很好,从表2看出,每窝总仔增加0.8头,活仔增加0.63头,提高6.5%。断奶耗料(后备种猪、母猪及公猪耗料合计,以断奶仔猪分摊)减少3.29公斤/头。胎间距少23.91天 。分娩率提高6.66个百分点,断配率提高5.87个百分点。

表2-1 5年A超测背膘定饲喂量技术应用后指标进步情况

从上表分析,母猪群30天、65天、107天平均背膘合格率,近7年持续在进步,同时,母猪的产总仔、产活仔也渐进提高,说明该技术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帮助。

2.2妊娠期的饲喂模式

妊娠母猪的饲喂模式根据妊娠期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对妊娠生理阶段进行划分,并确认不同的妊娠阶段营养需要量的策略(Boyd等,2000)。目前国内外母猪妊娠期的饲养模式主要包含两种模式,以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为代表的北美模式——“步步高”模式(north amerian system),以及以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丹麦模式——“高低高”模式(danish system)。

在美系大白猪的大群体试验表明,以上两种饲喂模式整个妊娠期的总采食量一致(张夏鸣,2017)。与“步步高”模式相比,“高低高”母猪妊娠30d时背膘厚显著提高,加快了母猪妊娠早期背膘恢复效果,此外还能显著提高母猪总产仔数及产活仔((张夏鸣,2017)。因此,对于现代高产母猪而言,在妊娠阶段采用“高低高”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图2-2 北美模式和丹麦模式的比较

交配后的前 2 天内,采食量应控制在每天 2.3k以下。妊娠30天至110天,每天喂量2.2至3.0kg,具体根据母猪体况评分及背膘厚度决定喂量。

表2-3 不同的体况评分时母猪状况

表2-4 妊娠母猪饲喂水平,kg/d

通过对生产周期中评定母猪的体况调整喂量,让所有的经产母猪在妊娠到50-60天时,体况评分为2.75-3.25分,在分娩时背膘达18mm。

三、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的饲喂关键是要在可能减少体组织动员的条件下提高产奶量,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窝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母猪在哺乳期的损失,可能会促进母猪断奶后迅速发情并提高下一窝产仔数。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提高母猪采食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饲粮要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以满足母猪每天的营养需要量。

3.1精准营养需要 

随着哺乳仔猪数量的显著增加,现代哺乳期母猪的能量需求亦随之显著增加。泌乳量占哺乳母猪能量需求的65%~80%,这也是在分娩的第一周内,能量需求突然增长3倍的原因。哺乳期间的能量需求对母猪维持正常的代谢过程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能量摄入不足,母猪会以牺牲自身的身体储备为代价,优先维持泌乳量。能量摄入通常低于泌乳需求,导致母猪在哺乳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能量负平衡。在哺乳日粮中添加高能量成分可以增加乳汁的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在泌乳期中,乳成分的变化实际上并没有引起氨基酸需要模式的太大变化,并且适宜的赖氨酸和能量比(Lys:DE为0.65g/MJ)在泌乳也相对固定(Garcia-Rodenas等,2016)。但是母猪的泌乳量在泌乳期会有显著变化,分娩后母猪的泌乳量会逐渐提高,直到10-14d达到最大。

按照最新研究表明,NRC(2012)推荐蛋氨酸与赖氨酸比值0.27,仅适用与产仔数小于12头的母猪,当产仔数大于12头时,获得最佳产仔性能的蛋氨酸与赖氨酸比值需要提高到0.37(Xia等,2019)。

表3-1泌乳母猪日粮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

3.2 哺乳期母猪的饲喂策略

哺乳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提高泌乳母猪在此阶段的泌乳量,减少哺乳期失重,所以自由采食是唯一的选择,但要防止浪费饲料。

表3-2 每天总饲喂量(泌乳0-1天)

表3-3 每天饲喂的总量(泌乳第2天到断奶,如果做不到自由采食)

此外注意环境温度对泌乳期母猪采饲量和体重失重的影响

3.3 饲养管理

泌乳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喂管理的重点是将母猪从妊娠后期的有限采食量转变为哺乳期的自由采食量。分娩后,应允许母猪逐步增加饲料量,以便提供母猪在产后4天或更早摄入量。泌乳期间的目标是实施饲料配方、喂养管理实践和环境控制,以确保最大限度的自由采食量母猪的数量(Johnston,1993)。在哺乳期间的任何时候限制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会增加母猪体重减轻,降低产仔性能,并可能影响随后的繁殖能力(Koketstetal.1996)。

四、小结与展望

精准营养是一个相对较新,且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话题。目前有关精准营养的实践主要是在对原料营养价值进行准确评价的基础上,为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猪只提供相应的精确数量营养。精细的饲喂程序是精准营养的体现。母猪尤其是妊娠母讲究精细饲喂。在实际生产中,影响母猪精准营养方案制定的因素很多,母猪繁殖周期的各阶段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而密切相关彼此影响,需要通过生产大数据中进行不断剖析以此来制定母猪的营养策略及对应的饲养管理,这样才能使母猪的生产性能得以最大的发挥。

 
吴志君研究员简介

1983年大学毕业长期在猪场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农场畜牧公司经理、农场副场长。2002年组建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公司,先后担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2021年到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任副总裁,负责养殖板块工作。本人从事养猪工作40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邮箱地址:wuzj2006@163.com

 

来源:《猪业》2024年第1期"生猪种业新技术"系列文章
编辑:杨锦帆

    (编辑:吴志君 薛小强)
    “大北农”特约精选【主题策划】吴志君 薛小强:种猪各阶段精准营养与饲喂管理-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