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基因组编辑技术横空出世 完美对抗猪蓝耳病!
- 点击:
- 日期:2018-05-25 15:57
- 来源:央视财经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是现代科技前沿三大主导学科。这些前沿科技在推动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悄悄改写着我们的未来。
编基因 植胚胎 困扰全球的猪二类传染病正在被攻克
在天津市的宁河原种猪场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刘志国正在忙着准备一场特殊的手术,猪胚胎移植手术,就是把他们在实验室制备的已经基因编辑过的猪的胚胎,移植到受体猪的子宫内,进一步发育,最后得到基因编辑的小猪。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这是39度恒温的一个保温箱,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把胚胎移到显微镜下看它的状态,如果状态好的话,我们就进行后一步的移植手术,把胚胎移到猪的子宫里面去,让它代孕。
找卵巢是个技术活,既要做到不伤害其他内脏,又要顺利把卵巢拿出来,这道环节,刘志国和他的助手费了不少功夫。
随着移植导管慢慢把胚胎注入子宫内,这台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手术也随即进入尾声。刘志国和助手把创面缝好后,紧接着开始准备下一台同样的手术。一上午的时间刘志国完成了两台胚胎移植手术。
每年五月到十月,每周两次的手术,刘志国已经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像他们这样通过移植手术生出来的基因编辑猪,在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未来会对这些群体进行系统性比对检测。而现在这些猪群体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是刘志国最牵挂的事,这天他又找到猪场负责人李继良想看看小猪生长情况。
刘志国:我们选了最好种猪的细胞,利用传统育种的高起点,再加上基因编辑的新技术,这样它的竞争力更强。
刘志国所说的基因编辑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为什么要研究这样的技术呢?
带着疑问,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的记者来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从2012年开始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猪进行研究试验。基因组编辑技术就是科学家可以在DNA序列的特定位置上剪开双链,然后敲除一个片段,或者插入另一个片段,从而改变生命,是名副其实的基因“剪刀手”。这项技术可以解决传统育种中的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的不足。
牟玉莲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基因组编辑课题组组长。她向记者介绍说,与转基因引入外源基因不同,基因组编辑可以不引入任何外源基因和碱基,它能够高效地对基因组内部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删除和突变。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在饲料资源短缺、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培育高效优质的猪新品种是未来猪育种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单位,近几年一直在共同进行基因编辑猪的培育和制备工作。据了解,这些被基因组编辑过的猪不仅更健康,而且普遍具有“抗蓝耳病”的抗病基因。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由国外传入我国,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此病毒,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蓝耳病是目前影响全球养殖业的第一大病。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出现,给对抗蓝耳病的养殖管理者们带来了福音。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合作来共同进行抗猪蓝耳病CD163基因编辑猪的制备,目前还在建立基因编辑猪的群体,方便后期进行繁殖性能和抗病性能的检测。
牟玉莲:现在在猪的抗病方面,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应用在抗蓝耳病方面,研究比较多。在国际上,罗斯林研究所,包括美国密苏里大学他们都得到了这个抗蓝耳病的基因猪,并且从他们的文献报道来讲,抗病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作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潜力,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
- 2018-07-262018年上半年猪蓝耳病病原检测结果
- 2018-07-19夏季生猪经常拉稀,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 2018-07-11研究表明仔猪处理液中猪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更高,且更省时省力省
- 2018-07-10新威胁! 猪塞内卡病的防控手册
- 2018-04-26猪中的蝙蝠起源的冠状病毒可能传播到人?猪是冠状病毒混合器吗?
- 2018-03-21樊福好:关于伪狂犬的这个结论要改变了!
- 2018-02-09日本科学家:猪体特定基因的变异会导致猪更易感染禽流感
- 2018-01-04一文告诉你PRRSV如何吸附宿主细胞
- 2017-09-11养猪人的福音,这种新技术或能打开猪病防控的新局面!
- 2017-03-31蓝耳病防控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