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9-13 09:36
- 编辑:admin
- 来源:视频兽医网
- 评论
病原在1974年出版的《伯氏细菌鉴定手册》中,将列为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血虫体属。直径约0. 3-0. 8微米,最大可达2.5微米。虫体呈现多形态性,通常形状为环形,也有球状、杆状和发芽状。虫体多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寄生,呈链状或鳞片状,也有的虫体游离在血浆中。
1、运动方式复杂,可升降进退、扭转、伸屈等,前者多见于球形虫体,后者多见于长形和盘形虫体。虫体多围绕红细胞旋转或直接吸附其上,虫体附着于红细胞后停止活动。
2、流行病学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无地域分布特征,主要以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和媒介昆虫四种方式传播,并以吸血昆虫中的蚊、蛰蝇、虱等为主要传播媒介。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附红体感染率井无季节差异,也未显示季节特征。可能是多传播方式导致了附红体感染的多季节性,夏季高温湿热及吸血昆虫的孳生叮咬等不良因素可能会促进感染家畜的发病。只是季节不同,发病程度有差异。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应激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主要因素。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他疾病感染时,可能引起猪群暴发附红体病。目前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猪的高密度饲养为本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在本病流行地区,猪血中虫体出现率很高,大多数幼龄猪在夏秋季节被感染,成为不表现症状的带虫者,入冬后遇到应激因素如气温骤降、管理不良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附红体大量繁殖而发病。
3、临床症状潜伏期约6-10天,病程长短不一,几天至数年。一般拒食2-3天后体温才上升。各种年龄的猪均可被感染,断奶仔猪尤易感。急性期间表现苍白,高热(42℃),有时有黄疽,四肢、耳廓边缘发绀。临床特征在青年猪只中更常见。严重感染的仔猪呈现黄疸,多数属于亚临床感染;慢性感染仔猪生长缓慢、衰竭、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断奶仔猪和青年猪临床表现有差异。急性感染首先出现肺炎,表现发热、消瘦、生长缓慢、衰竭,贫血苍白(临床上也可见到黄色皮肤病例),耳部坏死、湿性腹泻、肠炎;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易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引起严重的酸中毒和低血糖症。在感染晚期,很难检测到虫体,慢性病例常导致猪只消瘦苍白。
母猪常呈急性感染,食欲不振,持续高热(40-42℃).贫血、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少乳或无乳,生产性能下降。高热期间血液中可见虫体,并以产后多见;慢性感染猪只虚弱、苍白、受孕率降低、发情推迟、贫血黄疽、组织出血、消瘦、流产、死产等;母猪可携带,但外观健康,并可能出现繁殖障碍。可穿过胎盘,导致母猪产下苍白衰弱仔猪。猪感染后期常继发肠炎而出现下痢。
4剖检病变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疽,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四肢末端、耳尖、鼻盘及腹下皮肤出现较大面积紫红色斑块,腹下有蓝色小点,耳朵偏蓝色;血液稀薄、呈淡红色、凝固不良;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及肌间湿润,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骨骼肌色泽变淡;肝肿大、淤血水肿、肝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脾肿大、质地柔软,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胸腔、腹腔积液,心包液明显增多,心脏松弛;肺水肿或肺实质肉变、缺乏弹性、有出血斑或出血点;肾脏、肠道黏膜、膀胱黏膜可见点状出血。骨髓液和脑脊液增多。死亡动物病变广泛,往往具有全身性。
5血液学变化主要寄生于骨髓及周围血液中,在骨髓中浓度最大,其次是末梢血,动静脉中的虫体数量相对很少。虫体多的血液里,红血球被破坏较多,呈樱红色。 由于大量的虫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上,使膜的变形性和可塑性消失,膜凹陷,通透性改变,形成空洞,红细胞体积增大,脆性增高。
病猪红细胞减少,网状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脆性随红细胞感染率的增减而呈平行变化,两者呈正相关。Hb随附红体数及红细胞感染率升高和降低而下降和增高,两者呈负相关。
6诊断 以前的诊断一般建立在临床表现的基础虫血症期间,作血涂片,用吖啶黄染色镜检,观察病原。目前的诊断方法较多,但各有优劣。
直接镜检是当前诊断人畜附红体的主要手段。采集病猪高热期耳静脉血(注意不要用酒精棉球擦拭以防细胞变形),涂片,姬姆萨染色,在1 000倍油镜下观察到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和游离在血浆巾的紫褐色、球菌样小体,有折光性,外周有一白环,其数量不等,发病初期3-5日时,红细胞染虫率95%以上,第7-11日时,附红细胞体从血浆中消失。病程发展到最后阶段(15-20日)在红细胞表面上也难以观察到,在血象检查中,观察到几乎所有的红细胞严重变形,呈现溶血性星芒状畸形,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大单核细胞数量增多,而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耳静脉采血2毫升,生理盐水等量稀释,滴于载玻片上一滴,加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在血浆和红细胞上见到圆盘状、球状病原体,血浆中病原体有较强的运动性,可上下翻滚,前后移动,运动速度慢,运动中形态会发生变化,附着在红细胞上的病原体无运动性,虫体大多位于红细胞边缘,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如在涂片上加入0.1%稀盐酸,将红细胞溶解掉,则虫体的运动加强,呈前后爬行、上下翻滚、左右摇摆等。如在涂片上加入一滴1%碘液,则虫体运动停止。
7防治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缺乏特效药物。常用治疗药物一般有血虫净、尼可苏、黄色素、四环索、卡那霉素、利高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等对本病疗效甚微。经非肠道途径补铁对仔猪贫血衰弱症状无改善作用,但口服四环素治疗呼吸道疾病期间会掩盖附红体的贫血衰弱等临床症状。早期用药,能有效控制病情,中晚期用药疗效欠佳,预后多不良。这可能是由于中晚期用药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而使病畜成为带虫者,易发生二次感染的缘故。中后期使用血虫净的同时须保肝利胆,促进造血、健胃缓泻,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用中草药清热解毒、补血、泻肝火、利尿排毒。在病情严重时,可结合对症治疗。如针对贫血症状,可在用药同时肌注维生素B12内服硫酸亚铁,以促进机体造血机能的恢复。
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患猪常伴发细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虫性等疾病,如链球菌病、猪水肿病、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等。这些病原体易污染猪舍环境,使隐性感染抵抗力下降的猪只呈现混合感染,并可能导致高死亡率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在临床上,应给予充分重视,并予相应治疗,以保证疗效。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一般应将支持疗法和预防性措施结合起来。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减少不良应激是防止该病发生的关键。
加强饲养管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猪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消毒驱虫,杀灭蚊蝇、猪虱,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隔离病猪,及早淘汰重症猪以减少传染源,防止感染的再发生。安定环境,减少应激及其他病的发生。
- 2011-02-25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疗法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秋天来了,猪场不可忽视的问题 838
- 哺乳仔猪为什么怕冷?适宜的温度是多少 513
-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 502
- 育肥猪不吃食的对策 482
- 屁股大不一定就是好种猪 454
- 猪呕吐、痉挛、抽搐或兴奋不安应该用什 414
- 猪场规划设计技术探讨 411
- 养猪如何做到环境保护 407
- 巧用韭菜治猪病 396
-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要领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