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措施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9-02 09:20
- 编辑:admin
- 来源:中国畜牧街
- 评论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或“油猪病”。此病是由表皮感染葡萄球菌引起的,又叫葡萄球菌性皮炎,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1.诊断要点
1.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特别是4~10日龄的仔猪(也有2日龄发病的),断奶仔猪和育成猪也能发生。一般呈散发,感染率约为30%,哺乳仔猪全身性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感染一般不发生死亡。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由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入侵,在局部发生病变后,于24~48小时可波及全身,哺乳仔猪常见全窝或数窝同时发病,可形成暴发的局面。本病的发生与体表外伤、仔猪打斗、栏圈、地面与墙壁碰伤等有关。发病没有季节性,饲养密度过大,猪舍空气污染,卫生条件不佳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1.2症状特征
潜伏期为4~6天。病猪初期精神沉郁,在眼睛周围、耳部、面颊、鼻、背腹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等无被毛处皮肤出现红斑,并发生3~4毫米大小的微黄水疱,水疱破裂后,渗出清亮的浆液或粘液。由于渗出物和溃疡使尘埃、皮屑和垢物凝集成龟背样的痂块,并发出难闻的气味。常于24~48小时蔓延至全身。病仔猪不吃乳、不食、体温升高,脱水,消瘦,3~5天内死亡。大猪发病多呈局限性病灶,常无全身症状。
1.3病理变化
死亡仔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严重脱水,剥除皮肤痂皮可见暗红色创面。眼睑水肿,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肾的髓质切面中可见尿酸盐结晶,出现肾炎症候。输尿管肿大,肾囊肿。其它内脏多无明显病变。若继发感染时病变即为复杂。
1.4 实验室诊断
1.4.1 镜检 取病变部的渗出物或渗出血,死亡猪的肝、脾等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圆形单个或成对的葡萄串状的革兰氏阳性球状菌,即为葡萄球菌。
1.4.2 取病料接种于绵羊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上,37℃温箱培养24小时,可见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菌,绵羊血平板上生长,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单一菌落,为圆形隆起、温润、边缘整齐、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将单一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阳性球菌,并进行生化特性鉴定。
一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才进行实验室检查。
2.防治措施
2.1预防措施
2.1.1仔猪出生后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将口、鼻及皮肤上的粘液擦洗干净,产床与保温箱严格消毒,防止仔猪发生外伤。
2.1.2产房实行全进全出,母猪上产床之前,产房要彻底清扫干净,并用卫康或强力消毒灵消毒3次,空舍2天后进入母猪待产。
2.1.3 母猪进产房前要用40℃温水冲洗体表,并带猪消毒,然后再上产床待产。
2.1.4 避免仔猪发生外伤,如仔猪断脐、剪牙、断尾、去势、打针等一定要用碘酊消毒,防止感染病菌。
2.1.5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和产床上的卫生,保持猪舍干净、干燥,空气新鲜,清除污物与污水,定期消毒,消灭传染源,可防止本病的发生。
2.1.6 药物保健
方案1:仔猪出生1~2日龄,每头用副猪清(含有细菌素和免疫细胞因子)2克兑水10毫升稀释后口服,每日1次,连用2次,可有效的提高免疫力,预防仔猪拉稀和多种细菌感染。
方案2:7日龄仔猪开食后,可用抗菌肽50克拌料200公斤,连续饲喂仔猪12天,可预防多种细菌病的感染,并能提高免疫力。
2.2 治疗方法
2.2.1氨苄青霉素0.5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4天。
2.2.2板蓝根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加头孢噻呋钠(每公斤体重5毫克),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4次。
2.2.3丁胺卡那、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强力霉素等也可用于治疗。
2.2.4 强力霉素100克、溶菌酶200克,板蓝根粉500克,拌入1000公斤料中,连续饲喂仔猪12天。
2.4.5严重者口服补液盐和葡萄糖水加排疫肽,每天口服2次,连用3天。防止脱水,调节水盐平衡,提高免疫力。
2.4.6体表病变部用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然后再喷雾碘伏溶液,每日2次,连用3天。
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找出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如何给猪量体温 618
- 规模养猪场成本费用的控制 525
- 养猪场是水泥地面有哪些弊端? 502
- 育肥猪不吃食的对策 482
- 治疗五号病的七要点 476
- 为什么夏天高温时公猪容易出现死精? 473
- 屁股大不一定就是好种猪 454
- 猪呕吐、痉挛、抽搐或兴奋不安应该用什 414
- 猪场规划设计技术探讨 411
- 养猪如何做到环境保护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