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不宜滥用磺胺类药物控制疾病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07-26 09:32
- 编辑:admin
- 来源:互联网
- 评论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含有氨苯磺酰胺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是偶尔发现偶氮染料百浪多息(1932年,Domagk)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发展而来的;1933年,第一次报道使用百浪多息治愈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的首个病例,并开始试用于临床;1948年No.hey确立了对氨苯磺酰胺基是磺胺类药物具有抑菌活性的必需化学结构,确立了化学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后,整体世界开始了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抑菌活性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短效、中效和长效磺胺。
由于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抑菌、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穿透力强、性质稳定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动物疾病防控。其适应症主要有:用于弓形体、球虫、链球菌、附猪嗜血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引起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和各种败血症等预防和治疗;以及具有穿透血脑屏障、血胸屏障、血浆屏障和血腔屏障等特殊能力,被普遍用于脑膜炎、关节炎、胸膜炎、腹膜炎、子宫阴道炎和败血症等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使使用较多的磺胺药物主要有:磺胺六甲氧嘧啶(长效磺胺,主要用于弓形体、混感和败血症等,是目前临床上抗菌活性最高且长效的磺胺类药物,其乙酰化率也低,不易在肾脏中形成磺胺结晶而损害肾脏),磺胺二甲嘧啶(短效磺胺,用于敏感菌的中轻度感染)、磺胺嘧啶钠(中效磺胺,组织穿透能力最强的药物,主要用于脑膜炎、关节炎等)、磺胺氯哒嗪钠(主要用于球虫等)等。
近年来,由于母猪多发肢蹄病、肢蹄不结实,多发混合感染性的败血症、乳腺炎、关节炎、脑膜炎、胸膜肺炎以及由弓形体、球虫等出血性原虫病等,磺胺类药物在母猪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缓解了部分临床问题。但大家忽略了磺胺类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母猪和胎儿的不利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使用方法的错误性
磺胺类药物属于慢性抑菌剂,在临床上使用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点:(1)不能选择磺胺类药物来防控疾病;(2)磺胺类正确使用方法:要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首次必须使用爆破量,也就是正常剂量的2-4倍,然后使用正常剂量,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再减半使用。因为磺胺类的抑菌活性单位为对氨基苯磺酰胺,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非常相似,竞争性地与PABA争夺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结合位点,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要大得多(约5,000~15,000倍),因此,如果长期小剂量使用磺胺类只可能增加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达不到临床应用的目的;(3)最好能配合甲氧苄啶(TMP)使用,发挥双重阻断细菌叶酸合成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增加磺胺类的抑菌活性;(4)使用磺胺时先2天使用等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避免形成结晶造成肾脏的急性损伤。
2、充分认识磺胺类药物用药环境,避免用药失误和增加耐药性产生
磺胺类抑菌活性与用药环境存在直接的关联:对能直接利用叶酸的细菌(如支原体、立克次体,甚至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对有大量脓肿或坏死组织(含有大量的PABA,而链球菌病最容易形成脓肿)、对有发酵产物或场所(如发酵床养猪,发酵物中常有PABA)、对乳腺或关节进行普鲁卡因(体内分解产生大量PABA)封闭治疗等,应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否则由于PABA的存在使得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活性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 2013-08-12母猪无乳综合防治措施
- 2013-07-26母猪瘫痪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 2013-06-05养猪莫滥用磺胺类药物
- 2013-05-08母猪乏情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 2013-05-08母猪无乳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 2013-05-07治疗生产过程中母猪产仔后四种疾病的方法
- 2013-04-26母猪缺钙性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 2013-04-27母猪胚胎死亡、化胎流产、吃仔的预防措施
- 2013-04-24养猪场如何处理后备母猪不发情和重复返情
- 2013-04-24养猪的科学免疫程序 注意猪群抗体水平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氯前列烯醇在母猪养殖过程的应用技术要 1028
- 提供多种养猪简单省钱又有效的技术方法 942
- 规模化养猪场中仔猪标准保育栏的设计要 902
- 提高母猪产子数与子猪初生重的管理措施 899
- 生猪养殖过程驱虫的技巧分享 893
- 教你如何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牌? 891
- 抓住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关键点 880
- 养猪场内母猪推迟分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876
- 养猪场应选择合适的猪饲料 862
- 昼夜温差大,养猪须注意 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