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仔猪腹泻 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点击:
  • 日期:2013-03-06 09:48
  • 来源:互联网

  一、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的原因:

  1.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

  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2.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的发生。

  3.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由于仔猪胃液PH值低于4时才能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灭活。

  4.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促进致病,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据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易发生腹泻。

  5.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由于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腹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十分普遍,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断奶应激等。仔猪腹泻在养猪业危害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即所谓的僵猪),甚至死亡。由于引起本病发生的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交叉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困难,引起仔猪大量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1. 仔猪腹泻的病因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日粮抗原过敏、断奶、饲料突然更换、寒冷、环境应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混合感染。

  1.1传染病病因。哺乳仔猪腹泻大多由传染性因素造成,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原,其中病毒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1.1.1 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pigs)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其次为回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尤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 100%, 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传染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临诊以消化道感染为特征,其中以仔猪的症状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和死亡率都逐渐降低,在老疫区,发病率较低,症状较轻。 轮状病毒感染(Roavirus infection)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高(50%-80%),死亡率低(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较轻且缓和。 1.1.2 细菌性腹泻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诊症状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病仔猪精神萎顿,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从各个国家报道的血清型来看,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的优势血清型也有所不同,且出现新的血清型。据笔者研究发现,在我国四川规模化猪场分离到优势血清型O1l9,与广东省姜卫东等报道的血清型相似,大肠杆菌O119是犊牛消化道致病菌的主要血清型,而作为仔猪的优势血清型在国内外少见有报道。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发于寒冬、炎热季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常常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味稀粪为特征。 仔猪副伤寒 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多发于l-2月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 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l—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发生于2-4周龄以下的仔猪。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2 非传染病病因。断奶仔猪的腹泻大多为非传染性因素造成。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1.2.1断奶仔猪腹泻病因。刚断奶的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1.2.2 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腹泻。此外,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加剧腹泻病程。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天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一个星期左右病情得以缓解。

  1.2.3 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加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1.2.4 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病仔猪排水样或鸭粪样稀粪。

  2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血清制剂或疫苗的免疫预防、口服补液盐等。并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2.1 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对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据研究表明,传染性胃肠炎经胃肠外或口服灭活疫苗和弱毒苗,仅能在乳汁中产生少量IgA分泌型抗体,而给母猪产前20—40天口服强毒能产生良好的乳汁免疫,但存在散毒的危险,应严格控制;在产前6周和2周对母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未发病猪场可不免。猪轮状病毒病主要通过给母猪免疫注射提高初乳免疫的途径进行预防,国外报道用OSV猪轮状病毒致弱株制成苗,在母猪怀孕前2周和仔猪出生后1周使用;国内何家惠等用RV弱毒株Na86F90制成的疫苗与大肠杆菌苗在春秋两季给母猪同时免疫,效果十分明显,可基本控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在没有疫苗的疫区,可在出生后一周内使之感染病毒以刺激仔猪产生主动免疫。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对于患病仔猪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对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疫苗免疫用自家苗针对性好,是目前国内外用疫苗防治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笔者在四川部分规模化猪场对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和本场自家苗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家苗免疫保护率( 93.l%)较基因工程苗免疫保护率(87.5%)高,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仔猪副伤寒用本地菌株在30-40日龄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仔猪黄、白痢对种母猪在产前14-21无注射本地菌株疫苗,对发病严重的猪场在猪出生后1—2天,12-20天接种本地菌株苗。仔猪红痢用本地菌对种母猪在产前14天和28天各免疫1次,每次5一10ml。连续产仔的母猪,因前一胎已在分娩前注射过本苗,故只需在分娩前半个月注射1次,剂量为3-5ml,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在药物防治方面,笔者通过对四川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药敏区系的调查,发现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现象十分普遍,且以多重耐药为主,但对硫酸新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等耐药较少,为此研制出了复方硫酸新霉素制剂,对防治猪细菌性腹泻有良好效果。

  2.2 非传染性因素腹泻的防治

  2.2.1 加强饲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天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让其及早(15分钟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仔猪出生后及时补铁、硒和维生素E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硒缺乏症,仅补硒和补铁应间隔7天以上,以防两者拮抗。

   2.2.2 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 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g,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也可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或减少抗原物质,如大豆经 65%-70%的热乙醇( 78℃)后,其抗原作用可大大降低。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2.2.3 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引起腹泻。因此,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持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更换饲料。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3. 防治乳猪细菌性拉稀小偏方:

  (1)20g痢菌净粉(250g/袋)+3支链霉素(120万单位/支)+60ml生理盐水,根据仔猪体重灌服3ml-5ml/头。

  (2)1支痢菌净注射液10ml + 1支链霉素(120万单位/支或100万单位/支)根据体重灌服或肌注(最好后海穴注射)2ml-5ml/头

  (3)庆大注射液10 ml+6粒诺佛沙星胶囊(人用)+木炭黑5克(可从未燃尽的干木材刮去)根据体重灌服2ml-5ml/ 头

  (4)庆大注射液10ml+阿托品4 ml根据体重灌服或肌注3 ml-5ml

  (5)链霉素(100或120万单位)+痢菌净注射液5ml+阿托品注射液4ml+生理盐水(温热)50ml根据体重腹腔注射10ml-40ml

  对于腹泻严重的仔猪或单方效果不明显的猪可同时用处方(2)和(3)、(2)和(4)或(3)和(4)以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需要强调的是15日龄以前的乳猪,最好采用口服。若怀疑有病毒性因素可在上述配方中加入利巴韦林和黄芪多糖等抗病毒注射液。

    (编辑:admin)
    仔猪腹泻 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