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仔猪保育阶段的这两种新的猪病

  • 点击:
  • 日期:2016-10-18 09:51
  • 来源:中国畜牧网

断奶猪通常是指断奶后 1 个月以内的猪,即保育前期 10 周龄以内的猪。目前断奶日龄最早有 14 d,也有 35 d 的,猪场一般采用 28d 断奶。由于仔猪断奶后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变化一是仔猪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二是由吃温热的液体母乳到吃固体的生干饲料; 变化三是仔猪母源抗体衰减和消失使得其更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本文就仔猪断奶的环境应激、断奶猪应激因素和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以及综合饲养管理 4 个方面阐述仔猪断奶容易发病的原因以及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 以期为断奶猪的饲养管理和部分主要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免疫时机提供参考。

1、断奶猪环境应激和心理恐惧

断奶后仔猪由条件较好的分娩舍移至相对较差的保育舍,温度、湿度、气流都会发生改变,必定会产生不适反应。仔猪的皮下脂肪较薄,保温能力较差,环境温度的降低对仔猪的应激较大。研究发现仔猪的采食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采食量越多日增重越快。断奶后仔猪转到保育舍饲养,母仔间的天然联系随之被打破,同时不同窝的仔猪混群,这些变化都会引起仔猪心理极大的恐惧和应激甚至诱发疾病。

2、断奶猪应激的因素分析

1)营养的因素断奶后仔猪的采食方式由吸吮易消化的母乳变为采食固体饲料。在干物质的磨损作用下,仔猪的小肠黏膜萎缩、绒毛变短、隐窝加深。蛋白的摄入也由原来的容易消化吸收的酪蛋白变成了消化率较低的植物性蛋白,饲料中还有难消化的粗纤维,容易导致腹泻

2)免疫因素新生仔猪缺乏主动免疫的能力, 只能靠母乳提供的抗体和活性成分来获得被动免疫。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 4~5 周龄才能发挥较 弱的作用;8 周以后,所有的免疫指标才能达到成年指标,所以仔猪断奶后到 8 周龄内,一方面无法获得母源抗体,另一方面自身的免疫 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发病。

3)消化因素仔猪消化功能能否充分发挥与消化道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仔猪出生后从母乳中获得营养物质,消化道中的乳糖酶活性较高。断奶后,仔猪由吸吮乳汁变为采食固体饲料,而相应的消化酶活性尚未提高,必然导致仔猪消化功能的下降。研究表明,28 日龄断奶仔猪断奶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 1/3,大部分酶的活性需 要在断奶 2 周后才能恢复或者达到断奶前水平,而胰脂肪酶活性即使 在断奶 2 周后仍未见恢复。另外,采食固体饲料会对肠绒毛造成损伤,也会影响仔猪的消化吸收。

4)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断奶应激反应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升高,吴金节等研究了断奶应激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断奶后3d,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升高,血清球蛋白(GLOB)水平降低,断奶后腹泻仔猪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升高。发生应激反应时,糖皮质激素含量立即升高,而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类生化因子,反过来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5)仔猪行为的变化断奶应激会对仔猪的行为造成影响。研究发现断奶会对仔猪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断奶    3、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和参考免疫日龄

仔猪母源抗体对断奶前的仔猪有天然的保护作用,然而,断奶后1~2周母源抗体急剧下降直到消失,自身疾病,下面对几个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的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做简要论述,以期为做好疫苗免疫、相关疫病防控提供支持。

1)的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故而容易出现免疫空白期而感染猪瘟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 A 类传染病,我国也将该病列为一类传染病余琼等(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维持初乳的 0 日龄仔猪无猪瘟母源抗体,1 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 1~28 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猪在35 日龄还有保护,但是,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确定正确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应于 28~35 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是仔猪在保育阶段避免发生猪瘟的重要保障,同时做好猪群猪瘟抗体的监测工作。

2)圆环病毒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张毅等(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试验母猪产前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检测,新生仔猪在哺乳前几乎检测不到 PCV2 母源抗体,吮初乳后则逐渐上升,10~20 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并在 20 日龄左右达到峰值,30 日龄以后迅速下降,40 日龄左右降至临界值。因此在 14~20 日龄免疫圆环病毒疫苗最佳。哺乳仔猪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能够降低血清中 PCV2 病毒血症的出现,从而抑制 PCV2 在机体内的复制,保护仔猪在早期免受 PCV2 感染,并且能减少仔猪粪便、血清和免疫器官中的病毒数量。母猪接种 PCV2 疫苗后,使该病毒对仔猪的感染下降,但并不代表该场整个仔猪群都得到了完全保护,要想仔猪得到完全保护, 仔猪必须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国外研究证实仔猪早期初乳摄入量少是引起断奶仔猪综合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地进行母猪和仔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新生仔猪及时吃到足量初乳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关键。

3)蓝耳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猪蓝耳病是目前猪场普遍感染和引起持续损失的疾病,免疫程序非常重要。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表明,蓝耳病母源抗体 21 日龄开始急剧下降,半衰期 9 d 左右,在断奶前后母源抗体基本下降到临界值。韩先桂(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 14、21、28 日龄免疫蓝耳病活疫苗的检测结果看出,14~21 日龄免疫效果最好。根据蓝耳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和蓝耳病病毒特有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以及蓝耳病活疫苗产生中和抗体缓慢的特点,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宜早不宜晚,建议 14~21 日龄免疫,同时做好母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的监测和商品猪群蓝耳病稳定性的监控。

4)伪狂犬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伪狂犬病是一个会严重影响猪场商品猪经济效益的疾病, 特别是2012 年河北、山东部分省市暴发伪狂犬病,以商品猪的高死亡率和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为特征,因此对伪狂犬病的防控必须加强。首先必须了解伪狂犬病母源抗体的变化,根据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表明,母猪产前 30 d 免疫可以使仔猪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但是目前市面的伪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为 4~5 个月,因此建议母猪免疫采用普免3~4 次/年的免疫方法;仔猪随着日龄的增大母源抗体开始下降,抗体阳性率由 4 周的 100%下降到 10 周龄的 54.55%,其中 6~8周龄下降最快。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还表明,仔猪5周龄前免疫,伪狂犬病毒 gB 抗体阳性率和 S/N 值转化值均下降,说明母源抗体可能抑制仔猪主动免疫的建立,疫苗抗原中和母源抗体后出现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低于同期母源抗体水平。因此,在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设计上,克服被动免疫获得的母源抗体对仔猪主动免疫的抑制是关键。根据 2013 年发病猪场的检测发现,120-150 日龄的肥猪的伪狂犬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非常低,建议仔猪伪狂犬病的加强免疫方案为:1 日龄滴鼻、8~10 周龄、12-14 周龄共 3 次免疫。

5)口蹄疫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口蹄疫是以水疱性病变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之首,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损伤越严重。余琼等(2012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 0 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1 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 1~14 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 21 日龄还有保护。28~35 日龄首免后 21d 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 70%,28d 后达到峰86.7%,1 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逐渐降低,至 5 个月后已不能保护。曾存芳等(2010 年)的研究建议,对 120 日龄左右的育肥猪强化一次口蹄疫免疫,以保证口蹄疫的免疫效果。

4、综合饲养管理措施

4.1 仔猪提前训料

断奶仔猪目前主要采取提前训料、 缓慢过渡的方法来解决断奶应激题,可以使仔猪断奶后适应饲料的变化。断奶后的饲料过渡:断奶前 3d 减少母乳的供给 (给母猪减料) , 迫使仔猪进食较多的乳猪料。断奶后维持原饲料(原料槽再喂 1 周) 、原圈(赶母留仔) 、原窝(转 群)三不变,逐渐过渡,5~7 d 全部换成断奶仔猪料以减少断奶应 激。2 周内保持饲料不变,并适量添加抗菌素、维生素,以减少应激反应,饲料要保持清洁,防止霉变,剩料及时清除。2 周后饲料中逐 渐增加仔猪料,减少乳猪料。3 周后全部采用仔猪料。仔猪食槽口 4个以上,保证每头猪的日饲喂量均衡,避免因突然进食大量干料造成腹泻。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仔猪充足的清洁饮水,断奶仔猪采食大量干料,常会感到口渴,如供水不足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4.2 分群

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仔猪达到断奶日龄时,将母猪调回配种舍,仔猪仍留在产房饲养 1d,使仔猪有一个离乳、转群 的适应过程,第 2 天全群转入保育舍。转入保育舍前,要对该保育舍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维修,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保育舍仔猪一般 为每个栏位 8~10 头猪。仔猪断奶、转群后,情绪不安,为减少应激 损失,避免并群后争斗,最好采取原窝转群,减少混群并群。如必须 混群并群,则采用对等比例混合,夜并昼不并,切忌将单个仔猪混入一窝猪群内。

4.3 环境控制

4.3.1 温度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26~28℃为宜。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清新。

4.3.2 湿度育仔舍湿度过大会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

4.3.3 环境卫生每日必须清扫 3~4 次栏舍,保持栏舍内干净卫生。夏天应在上午9 时左右冲刷猪舍,每周消毒 1 次。

4.3.4 定位训练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 卧位、 饮水、 排泄区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理想的睡卧和排泄区,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

5、小结

断奶猪特别是断奶后 2~4 周内极易患病,必须对引起断奶应激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有充分全面的了解,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减少和杜绝由于断奶应激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同时,必须对猪瘟、圆环病毒感染、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等主要病毒性疾病的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正确地选择免疫时机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让仔猪断奶关获得正常过渡和商品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编辑:盼盼)
    仔猪保育阶段的这两种新的猪病-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