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 点击:
  • 日期:2015-07-01 14:35
  • 来源:广西南丹县芒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仔猪副伤寒是严重危害断奶期仔猪生长的传染病,该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对于急性病例表现症状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表现出的症状是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该病一般是以6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染,特别是1月龄~4 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d~23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最易感染的猪群是2月龄~4月龄断奶仔猪。该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无季节性,只要外界气候环境因素稍微变化或者饲养方式方法有所不当都可以引发该病的发生。通常为大规模的断奶仔猪交叉传染发病,最高致死率可以达到20%, 病发期间还会伴发或继发其他仔猪传染性疾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也会增加仔猪死亡率。仔猪副伤寒病在全国均有发生,尤其是一些饲养卫生环境达不到仔猪生长需要相关要求的猪场会经常发生该病。

1 病原菌

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孔成道夫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细菌。此外,还有都柏林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它们是一群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可运动,有周鞭毛的兼性厌氧杆菌,没有荚膜,不形成芽胞,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无色。该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存活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细菌可被一般消毒药物(酚类、氯制剂和碘制剂)杀灭。

2 流行病学

仔猪副伤寒病通常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 全国各地一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还是以气候寒冷变化较多的春冬季节发生的频率最高。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对仔猪的整体饲养管理不当而致,例如,圈舍环境潮湿,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造成营养不能满足身体需要直接影响仔猪的发育,使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再加上外界因素,如气温骤变等等,都是仔猪发病的主要诱因。

仔猪副伤寒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及带菌猪(临床上健康猪的带菌现象相当普遍),主要的传播易感猪群是1个月~4个月内的体重为10kg~15kg左右的仔猪。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病猪把粪尿不断排泄到猪栏内, 粪便和尿液直接带有病原菌,导致整个饲养环境被污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给健康仔猪而感染发病, 并从一个猪栏传染到其他所有的猪栏。

3 临床特征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最长的可达数月。在兽医学临床诊断上通常按该病的具体发病情况和特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3.1 急性型

多见于断乳后的仔猪, 常突然死亡。如细心观察,可见患猪精神不振和厌食症状,体温上升至41℃以上。病程稍长者可见有腹痛、腹泻及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d~4d不等。

3.2 亚急性或慢性型

这是该病的常见病型, 感染后症状较轻。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逐渐消瘦,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贫血。长期腹泻,泻出灰白或黄绿色恶臭水样物,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分泌物。后躯沾有灰褐色粪便,被毛粗乱,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拉稀时发时停,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4.1 急性型急性型

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尸体膘度正常,耳、腹、肋等部位的皮肤有时可见淤血或出血,并有黄疸。全身浆膜、喉头、膀胱等黏膜有出血斑。脾肿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全身其他淋巴结也有不同程度地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肝和肾肿大、充血或出血,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

4.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多见于盲肠、结肠,有时波及回肠后段。肠黏膜上覆有一层灰黄色腐乳状物,强行剥离则露出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面。如滤泡周围黏膜坏死,常形成同心轮状溃疡面。肠系膜淋巴为索状肿,有的呈干酪样坏死。脾稍肿大,肝有可见灰黄色坏死灶。有时肺发生慢性卡他性炎症,并有黄色干酪样结节。

5 实验室诊断

5.1 镜检取剖检病死猪的肝、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无芽胞和荚膜。

5.2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肝、脾和心血,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观察。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光滑、无色、半透明、似米粒大小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湿润隆起的菌落。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置37℃24h后观察,可见肉汤液浑浊,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5.3 生化试验取上述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 结果表明该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不分解乳糖、蔗糖、山梨醇;靛基质、VP试验阴性,MR 试验阳性,不分解尿素,能产生H2S,并能被A~F 沙门氏菌多价血清所凝集。

5.4 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啉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等药物不敏感。

6 鉴别诊断

猪副伤寒与肠型猪瘟症状相似,临床上极易误诊。但肠型猪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 坏死性肠炎病灶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发展,因而形成同心轮层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表面,色褐或黑,中央低陷,有的有剥脱现象。猪副伤寒的溃疡灶为表面粗糙、大小不一、边线不齐。二者可依此区别。

7 预防与防治

7.1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原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应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常发该病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这不但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对预防仔猪副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亦有明显效果。但应注意地区抗药菌株的出现,如发现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时,应改用其他药物。当发生该病时立即对猪只进行隔离消毒,对病猪尸体应深埋,以防止病菌散布和人食入后中毒。

7.2 免疫接种在该病常发地区, 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 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按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钠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9 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mL~10mL,掺入少量新鲜冷饲料中,让猪自行采食。口服免疫反应轻微, 或将1头剂疫苗稀释于5mL~10mL 冷开水中给猪灌服。

7.3 治疗对病猪要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注射的用药剂量要准确,注射的时间要根据治疗效果适当调整,已达到最好的诊治结果。同时,要改善猪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可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疗效。

7.3.1 抗生素疗法:常用的是土霉素、新霉素和强力霉素。土霉素:口服,每日每千克体重50mg~100mg,分2次~3 次服用;肌注,每千克体重40mg,一次注射。新霉素:口服,每日每千克体重5mg~15mg,分2次~3 次服用。强力霉素:口服,每次每千克体重2mg~5mg,每日1次。

7.3.2 磺胺类疗法: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噁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mg~40mg, 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4mg~8mg,混合后分2次内服,连用1周。或用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70mg,首次服用量加倍,每日内服2 次,连用3d~7d。

7.3.3 大蒜疗法:将大蒜5g~25g捣成蒜泥,或制成大蒜酊内服,1d3次,连服3d~4d。

8 小结

对于该病的预防,关键在于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以增强仔猪抵抗力。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注意给仔猪提前补料,对断乳仔猪可根据体质强弱和大小进行分槽饲喂, 要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同时要防止突然更换饲料避免应激。(罗泽虎

    (编辑:daisy.huang)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