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猪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 点击:
  • 日期:2011-11-04 10:00
  • 来源:

    2007年7月10日江苏省淮安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发生了一起以体温升高,两耳、背腹部、后躯等部位发绀,渐进性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蓝耳病变异株、圆环病毒2型和猪瘟混合感染。后经采取封锁、扑杀、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外来父母代种猪400头,自繁自养,6月底7月初以来,由于该地区连续发生了十余天的大到暴雨,致使该地区受洪涝灾害及高温高湿的影响,于2007年7月10日其中一间保育舍内的300头猪,体重在20-25kg,零星出现皮肤发红、打堆,体温升高,两耳、背腹等处发绀,消瘦等症状。第二天疫情开始向其它栏舍扩散,到7月17日疫情已经波及所有栏舍内的所有猪群。而与此间保育舍相邻另一间保育舍内的242头体重在25-30kg正准备待售的保育猪,于7月15日也零星出现了以上症状,到23日也波及全群。这次发病初始传播速度不快,但随着感染猪只数量的增加,传播速度加快,在同一栏内的猪零星发病而同栏的其它猪要经3-5天左右才开始发病或者同一栏内个别猪发病后症状轻重不一。此次疫病的发病率为100%,病程为25-30天,两舍的死淘率平均为40%。此外这两间舍在没有发病之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咬耳、咬尾现象,尤其是咬耳,经统计达到30%-35%的猪出现咬耳现象。

2、临床症状

    病初猪只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静卧时可见全身发红,打堆,体温升高,达40-42℃;眼睑肿胀,咬耳咬尾,经统计有30%-35%的猪不同程度的咬耳;病猪拱吸其它猪只包皮、乳头、喝其它猪只的尿液;个别患猪出现呕吐,腹泻腹泻物水样,呈黄绿色;部分病猪全身发绀,尤其在两耳、鼻盘、颌下、背部、腹下、后躯、四肢等处显著,个别猪只的皮肤见出血斑点。部分猪只站立不稳,摇摆,后躯无力,抽搐,四肢划动,口吐白沫,共济失调,部分猪只苍白,渐进性消瘦,咳漱,后期呼吸有喘鸣音,最后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3、病理变化

    肺出血或淤血,肺间增宽,呈间质性肺炎、肺尖叶、心叶、膈叶、中间叶可见暗红色肉样实变,心脏松软,心外膜及心冠脂肪见出血点,脾脏边缘见梗死点,肾苍白或土黄色、肾皮质见针尖大小出血点,髓质及肾盂、肾乳头出血,淋巴结出血、肿大,肝见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胃粘膜脱落、坏死,胃底及胃浆膜出血。肠粘膜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脑膜出血或淤血。

4、诊断

    4.1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4.2采病料送至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和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实验室进行诊断显示:对送检的病料用RT-PCR检测为蓝耳病变异株。以PCR方法从病料从病科中检出圆环病毒2型阳性感染。以NASBA方法从病料中检出猪瘟阳性。送检的血清中流感抗体检测阴性。

5、防控措施

    5.1 对发病的猪群,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置。对病死猪群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5.2 对受威胁猪群紧急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仔猪2ml/头,母猪4ml/头;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2-4头份/头。

    5.3 加强或改善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降温和通风换气工作,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

    5.4 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抗菌药物,在饲料中添加水溶性“加康”、头孢类、阿奇霉素、枝原净、强力霉素等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添加免疫增强剂如腾骏“抗疫键”、黄芪多糖等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夏季高温高湿饲料极易霉变,应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如“霉消安”、“脱霉素”等,以消除霉菌毒素对猪群带来的影响。

    5.5发病早期可选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配合使用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新必妥等。也可采用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复方柴胡注射液、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等与抗菌素混合注射,以防继发感染。要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否则会传染得更快。

    5.6 做好周围环境及猪舍猪群的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向环境的排放,采用对病毒和细菌效果好的消毒药物如“复合醛”,“百胜-30”等,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严格消毒。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严禁人员相互串舍。

6、小结与讨论

    6.1 6月底7月初以来,由于本地区连续发生了十余天的大到暴雨,致使该地区受洪涝灾害及高温高湿的影响,加之该场饲养密度较大(0.34m2/头),致使室内通风换气不畅,猪群的抵抗力下降,是导致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因素。

    6.2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也为此次疫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受高温高湿的影响,仓库中的玉米与麸皮曾有不同程度的霉变,加工后的饲料贮藏时间过长并有不同程度的结块。

    6.3 由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使猪群的免疫系统遭受破坏,加之高温高湿环境下,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影响,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失败及免疫耐受,导致注射猪瘟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较低,猪群抵抗力下降,外界的病原侵入猪群,从而引起了猪瘟的发生。由于混合感染了猪瘟,使得治疗效果不佳,死淘率增高。

    6.4 切实做好猪瘟的免疫接种工作,为了提高猪瘟及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注射疫苗时,可使用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新必妥),在饲料中添加“抗疫键”、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来增强机体的免疫效果。

     6.5 目前本病的发生尚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养殖场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日应加强消毒,搞好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防止饲料霉变,实行全进全出制;在高温季节要减少环境应激因素,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加强抗体水平的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做好疫苗的冷链保存工作,确保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以及其它疫苗的免疫接种的质量。

 

    (编辑:本站编辑)
    猪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