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控制重点探讨
- 点击:
- 日期:2014-05-04 09:33
- 来源:硕腾(上海)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最早发生在1813 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牛场,引起病牛极度瘙痒,因此也被称为“疯痒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能感染除短尾猿以外的大多数哺乳动物,对猫、犬、羊等有致死性。猪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能够导致猪出现致死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临床症状主要和猪的年龄、感染毒株的毒力、感染量以及免疫状态等有关。上个世纪90 年代以后,我国猪群伪狂犬病的控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部分地区的种猪场可以做到阴性,但是在2011 年以后,我国猪群伪狂犬病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 近年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回顾
常规免疫阴性猪群快速转阳。许多常规免疫的PRV 阴性猪群在短时间内快速转阳,有的在1 月个之内,种猪群转阳率达80%以上。有的养猪地区,半年之内,无论大小猪场,95%以上猪场转阳。快速转阳的猪场以前使用的PRV 疫苗几乎涉及所有在售商品化疫苗。高水平的PRV-gB 抗体往往也不能阻止其猪群转阳。通过我们对发病场的调查,商品猪只注射一次PR 疫苗的猪场转阳率要明显高于免疫两次以上的。
转阳最初多发生在育肥猪群。猪群转阳多数首先发生在育肥猪阶段,之后才扩散至母猪群和年龄更小的猪群,很多客户往往是看到产房的典型症状后,才意识到伪狂犬感染。
转阳猪群临床表现和损失差异明显。同样都是短时间内发生血清转阳,但是在临床表现和生产损失上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猪场尽管血清转阳,但临床上并没有明显问题;有的猪场则就不一样,临床上会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有的母猪群流产率高达20%以上,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有的育肥猪群在血清转阳时发生明显发热,甚至死亡,多与细菌混合感染,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巴氏杆菌等,使得中大猪因呼吸道问题而急性死亡,个别猪出现神经症状。一般来说,原来阳性的猪群,损失总体上要小很多。
流行面广。自从2011 年我们发现华北地区有阴性猪群出现快速转阳后,在河南、山东、安徽、上海、浙江以及江西等多地陆续发生,一路向南,广东和福建部分地区在2013 年以后阳性猪群和阳性率大幅度上升,部分免疫猪场仍会出现典型的伪狂犬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主要养猪区域都发生这种现象。
2 导致目前猪伪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分析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近年伪狂犬病在猪群流行并呈现出上述的流行特点呢?到目前为止,业内仍有争议,我们认为主要是与PRV 新流行毒株的出现和PRV 本身的免疫特点有关。
新流行毒株的出现。多个研究机构表明,目前各地分离到的PRV 流行毒基因组同源性株非常接近,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流行毒株和以前的经典野毒株有一些差异。有专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流行毒株对小鼠的毒力较经典毒株要强,也发现目前商品化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对目前流行毒的中和能力较经典野毒要差(童光志等,2013)。有意思的是,有专家将目前市场上不同厂家生产的Bartha K61 株疫苗分别免疫猪只,然后测定产生的抗体对目前流行株病毒的中和能力,发现尽管“清伪灵”的抗原含量不是最高的,但是产生的对于目前流行株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却是最高的(个人通讯,2014)。到目前为止,已有专家完成流行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测定,但流行毒和经典野毒的基因差异对毒力和疫苗保护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个体免疫的保护水平。一般认为,进行PRV 疫苗免疫可以大幅度减少临床表现(Wittmann et al., 1982; De Smet et al.,1992)、大幅度提高感染的阈值(Nico, 1997, 100~1000倍)、降低攻毒后的排毒量和排毒持续时间(Visser, 1997, 1000~10000 倍)以及降低潜伏感染带来的风险,且潜伏感染猪只如果被激活,排毒量也显著少于非免疫猪(Schoenbaum et al.,1990)。但是,免疫常常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增殖和感染的发生(Zuffa et al., 1982; De Leeuw and Van Oirschot, 1985;Pensaert et al., 1990; Vannier et al., 1991)。PRV 疫苗免疫机制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以保护猪只免受PRV 攻击引起的死亡。但抗体水平与感染后减少病毒早期复制的相关性较差(Martin and Wardley, 1987; Marchioli et al., 1988; Kimman et al., 1992),细胞介导免疫(CMI)和抗体反应对于协同保护PRV 早期感染和有效减少病毒排出、潜伏感染都是必要的(Rooij et al., 2004)。
群体免疫的保护水平。群体免疫的保护程度对于现代养猪生产的意义重大,它决定了传染病在猪群中传播的难易程度。群体免疫的保护水平常用R 值(传染病群体传播能力,Diekmann et al., 1990)来评估,R 值越大,说明PRV 在免疫猪群传播能力越大;R 值越小,说明PRV 在免疫猪群传播能力越小;如果R>1,则说明猪群PRV 阳性率会越来越大;如果R<1,则说明猪群PRV 阳性率会越来越小。它受疫苗毒株、猪群健康状况、免疫程序、免疫次数、母源抗体、免疫途径以及饲养管理流程等多个因素影响。Nes(2001)发现免疫不同健康水平的猪群获得的R 值差异显著,SPF 猪群较常规猪群的R 值显著低(分别是0 和2.5);Stegeman 等(1994)发现对同一个猪群免疫1 次和免疫2 次PRV 疫苗后R 值差异显著,分别为3.4 和1.5,并且发现免疫2 次的日增重也明显优于免疫1 次的猪只;Bouma 等(1997)发现母源抗体显著影响免疫后的R 值;Małgorzata 等(2010)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弱毒苗对T 细胞的早期活化是成功的,但是,要获得长期的细胞免疫,至少需要加强免疫1次;同时,他发现太早免疫(1 周龄),甚至在8 周龄或12 周龄加强免疫后,T 细胞免疫力还是不能持续整个育肥期。接种途径对R 值影响的研究较少,肌肉接种是PRV 疫苗传统的接种方式,但是关于滴鼻,研究结果并不一致(De Leeuw, 1985; McCaw, 1993),多数研究者认为,滴鼻有利于回避母源抗体(MDA)的干扰(De Leeuw et al., 1982; De Leeuw and VanOirschot, 1985)和减少潜伏感染(Yoon et al., 2007)。
群体免疫保护水平还受其它如猪的易感性、是否潜伏感染、易感猪和感染猪的接触频率及生产流程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流行毒株的出现和伪狂犬病本身免疫的特点可能是导致近年PR 流行并出现1 中提到的流行特点的主要原因。
3 目前流行株不同感染状态猪群的控制重点探讨
目前流行株不同感染状态猪群分类。我们根据目前流行毒株感染的感染状态将猪群分为三类:没有感染流行株的猪群、正在感染(或爆发)流行株的猪群和爆发期过后基本平稳的猪群。没有感染流行株的猪群,是指还没有受到PRV 流行株感染的猪群,有可能是PRV阳性,也可能是PRV 阴性的猪群;正在感染(或爆发)流行株的猪群,是指刚发生流行株感染不久的猪群,可以是出现了临床表现,也可以是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爆发期过后基本平稳的猪群,是指爆发期过后,猪群种猪群血清大部分已经转阳,临床上基本恢复以前的状态,尽管病毒可能还在育肥甚至保育后期循环。
不同感染状态猪群控制重点探讨。
1)没有感染流行株的猪群。由1 知道,大多数猪场的PRV 转阳都首先发生在育肥猪群,这也和2 中提到的PRV 的免疫保护特点是相一致的,育肥猪群往往是猪场伪狂犬病的“命门”,最容易被PRV 首先攻破,因在中大猪上缺乏典型症状,也最容易被猪场忽略。所以,这类猪场除了要尽可能地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减少流行株的侵入以外,从免疫方面应在重视种猪群免疫(3~4 次/年)的同时,还一定要看重生长育肥猪的免疫,生长猪应至少免疫2 次,由上文1 知,“清伪灵”能诱导猪只产生针对流行毒株更好的中和抗体,建议用“清伪灵”根据猪场情况可以在6~9 周龄和10~12 周龄各免疫1次。
2)正在感染(或爆发)流行株的猪群。首先,在感染初期,因为首先感染的是育肥猪,如果能够尽早诊断,并且立即淘汰感染的肥猪对于切断流行株进一步进入整个猪群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一旦流行毒株传到更小的仔猪或母猪,淘汰感染猪则意义减弱,这时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尽快让母猪群稳定和尽量减少哺乳仔猪的死亡。这时可用“清伪灵”加强母猪的免疫,1 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同时,为了减少其它细菌病的影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雅定兴”1kg/吨饲喂7~10 天;哺乳仔猪1~3 日龄滴鼻免疫,6~9 周龄和10~12 周龄各肌肉接种免疫一次,来减少伪狂犬病造成的损失。
3)爆发期过后基本平稳的猪群。执行一段时间的滴鼻免疫以后,可以考虑不再滴鼻,因为仔猪在产房感染的机会会大幅度下降(除非母猪免疫失败和出现无乳少乳等问题,哺乳仔猪没有摄入充足的有抵抗力的初乳)。这类猪场种猪群阳性率会较长时间较高,需要通过更新阴性后备种猪和淘汰阳性种猪来逐渐降低种猪群的阳性率,但是,育肥猪群的阳性率下降是前提,如果没有使育肥猪群阳性率降低到低水平,运用更新阴性后备种猪和淘汰阳性种猪的方法来降低种猪群的PR 野毒阳性率往往会事倍功半,很长时间效果不好。这时,除了关注更新阴性后备种猪、淘汰阳性种猪和定期免疫种猪群以外,免疫重点要放在育肥猪上,如果没有对育肥猪群进行加强免疫和合理的生产流程控制,育肥猪群在很长时间内阳性率都会很高。我们的经验是这样的:运用“清伪灵”或“扑伪佳”对6~9 周龄和10~13 周龄的猪群进行加强免疫,配合合理的猪群流动控制,是可以逐渐降低育肥猪群PR 野毒感染的阳性率的。有不少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超过60%的猪场,通过我们提供的免疫方案结合生产流程的控制,做到了育肥猪群野毒阳性率为零。
原标题:现阶段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控制重点探讨
原标题:现阶段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控制重点探讨
(编辑:苏祥)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 2019-01-09猪伪狂犬病净化的技术性措施
- 2018-05-31经验分享丨某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过程
- 2018-05-23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
- 2018-04-25这样做才是解决猪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
- 2018-04-18生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
- 2018-04-12欧洲国家的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 2018-03-12宣长和:伪狂犬病诊断与防治
- 2018-01-17经验分享:一例猪伪狂犬病案例的诊断与防控
- 2018-01-02猪伪狂犬病如何防治?
- 2017-12-20那些关于猪伪狂犬病的疑问,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