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的防治经验分享
- 点击:
- 日期:2012-06-13 10:17
- 来源:猪场动力网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地区或猪场受到不同程度猪“高热病”的影响,而且今年3、4月份广东部份地区已出现了“高热病”的迹象,损失非常严重。该病是以出现高热发烧、全身发红、流鼻涕、喘气、怀孕母猪多发生流产甚至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变异株蓝耳病病毒引起、混合感染其它疾病的“高热病”。根据笔者多年处理“高热病”的情况,现和大家分享“高热病”的防治经验。
1.流行病学调查:
1.1多个地区猪场发生此病,部分猪场甚至是五号病和“高热病”共同爆发。
1.2不同日龄猪群、不同季节均可发生。
1.3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一周左右时间可传遍全场。
1.4死亡情况与混合感染情况呈正相关。
1.5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同死亡差异非常显著。
1.6发病猪只以体温升高且呈稽留热为主要特征。
1.7一般外购猪苗的肉猪场或不是自繁自养场更易发生。
2.发病症状:
2.1不同地区患猪临床症状有不同差异,发病猪初期表现为发烧,体温40-42℃左右,以40.5℃的体温为最多,一般呈稽留热。
2.2精神沉郁,不吃,全身发红,特别是耳部和腹部皮肤。
2.3眼结膜潮红,有分泌物,耳朵开始时潮红,后期变红、变紫。
2.4出现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泡沫或血液等分泌物。
2.5个别猪出现呕吐、神经症状或舌麻痹等病症, 大部分猪有泪斑、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或下痢。
2.6病程长的猪只全身苍白、贫血,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80%,而怀孕母猪则表现为流产、死胎,个别甚至死亡。整个病程一般为1-3周,通常死亡在发病后5-7天开始出现。
2.7只有少量猪可以耐过并逐渐康复,部分高热病母猪康复后出现繁殖障碍,如子宫内膜炎增加、不发情或发情期延长,配种受胎率明显下降,公猪精液品质变差。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3.病例剖检变化:
3.1放血后发现血疑不良,血液呈淡红色。
3.2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3.3内脏主要病变在肺脏和淋巴结,肺部呈现斑状褐色病变、肿胀并有红色或紫色病变、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黄染、水肿,并有出血。
3.4肾脏有出血点,黄染,有变性坏死等畸形,呈花斑状。
3.5整个大肠充血、淤血变红,肠系膜淋巴结黄染并有出血。
3.6部份病猪脾脏边缘有锯齿状病变或坏死灶。
3.7部份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呈黄土色,质脆。
3.8个别病猪膀胱粘膜充血,胃底部有充血。
3.9一般易发生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
4.病因分析:
4.1“高热病”猪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根据发病省份、相关研究机构和国家兽医诊断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猪“高热病”的发生主要由猪蓝耳病毒、猪瘟、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大肠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等两种或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
4.2长途运输或环境改变造成猪的抵抗力下降。
4.3饲养密度过高、通风能力低或隔热条件差,造成猪易发生应激,抵抗力下降;饲养管理水平低,如营养水平跟不上,易导致猪群抵抗力低。
4.4猪只摄入霉变饲料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
4.5夏季高温和潮湿环境导致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
4.6卫生条件差,蚊、蝇、蜱、老鼠等生物媒介增多也加剧了病原菌的传播。
4.7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猪群抗体偏低。
4.8不合理、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使用易产生免疫抑制的药物,如利巴韦林、氟苯尼考、磺胺类、激素类等和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导致猪群中毒或抵抗力下降。
4.9保健意识差,以治疗为主。应改变思路:重于治疗<防治并重<防重于治<养重于防。
- 2019-12-23新生仔猪溶血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案
- 2019-07-29仔猪球虫病的检测及防治
- 2019-06-24夏季来了,猪血液原虫病该如何防治?
- 2019-05-16夏季仔猪顽固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 2019-05-10中西医结合防治断奶仔猪腹泻
- 2019-04-23母猪产后不食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
- 2019-02-22母猪乳房炎的诊断及防治
- 2018-11-30母猪为什么会出现假怀孕?下列情况详细表明
- 2018-11-30青年母猪产后无奶,看专家给您支招
- 2018-11-05腹泻泛滥于冬春,始于深秋!4个方法猪养猪人深秋防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