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养猪过程中的常发疾病
- 点击:
- 日期:2016-07-20 14:33
- 来源:中国猪病网
病毒性疾病
猪流行性感冒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往往突然发生,很快传染给整个猪群,如护理不当,也可能引起严重肺炎而导致死亡。体温升高至 40.0~41.5 ℃,高烧不退。咳嗽、流鼻涕,眼发红,鼻镜干燥,好睡。精神萎顿,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若不并发其他病,可逐渐恢复健康。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夏季注意通风,猪舍用具经常消毒。注意气候变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急性型猪瘟突然死亡,亚急性和慢性猪瘟体温达 41 ℃以上,持续高烧不退,拥挤钻垫草,拒食喜饮,结膜潮红,有眼屎;跛行,初便秘后腹泻,便中带血。皮肤出现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积黄白色浑浊恶臭的尿液。小猪多伴有神经症状,导致猪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肠淋巴结;切面周边暗红,中央灰白,呈现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脾边缘梗死。肺脏淤血或部分坏死。肾、膀胱和会厌软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大肠特别是回盲瓣口部形成“钮扣状溃疡”等。体温在 39.5~40.5 ℃稽留等,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如采用 ELISA试剂盒、兔体交互试验、酶标抗体技术等。可采用紧急接种的方法,即对体温正常尚未表现临床症状者可选用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5~10头份 /头并进行免疫接种。
伪狂犬
伪狂犬有散发、暴发症状,散发有结膜炎、小猪神经症状、颤抖、口吐白沫等,暴发一般是产房小猪会100%死亡,日龄越大,死亡率越低。100天育肥猪表现为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减料很厉害,并且60%以上猪群发病。解剖常见扁桃体坏死。一般来说,暴发过伪狂犬病的猪场有耐过作用,母猪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复发。散发场肥猪舍里很多猪场里就会咳嗽,不注意的话肯定还会反复。多数猪场基于母猪流产、仔猪呼吸道症状确定。
血液原虫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可选用血虫净、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等治疗。
猪弓形体病
本病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突然发病,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细菌性疾病
猪链球菌病
多发于春、夏两季,呈散发性传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d死亡。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肌注强效阿莫西林15mg/kg体重,2.5%恩诺沙星注射液2.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d,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引起断奶前后及保育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关节肿胀。剖检可见单个或多个脏器浆膜面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主要见于心包膜、胸膜、腹膜、心脏、肺脏、脾脏表面。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大理石花纹。关节肿大,关节腔有浆液性渗出性炎症。有渗出性而不是出血性脑膜炎。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在浆膜、关节、脑膜、肺部等部位数量较多,而浆膜、关节、脑膜毛细血管分布又少,肺部与血液也存在血肺屏障。一般药物很难到达副猪嗜血杆菌分布最多的部位。所以在药物的选用上,只进行药敏实验选用药物是不够的,必须选用穿透性强,组织分布浓度高的药物,才能深入副猪嗜血杆菌附着部位。
梭菌性肠炎
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又是毒血症经过,病死率高,往往用药疗效不佳。必要时可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口服有一定效果。结合对症的抗休克疗法。1.5%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注射液,等量或3:2混合,加温至37℃,腹腔或皮下注射,1日2次;同时可加注射用的抗生素药物,如2%-5%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一旦发病首先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母猪除进行全方位清洗消毒外,也应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其药物种类和剂量自定选择敏感药物。
混合感染(高热病)
今年出现极端天气气候现象比较多,并且夏季雨水比往年偏多。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诱发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高热病。发病猪大多出现高热(40.0~42.5 ℃)、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死亡猪有明显的败血症变化。有的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耳朵发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皮肤有紫红色斑块;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口吐白沫,转圈,抽搐等;个别病母猪还出现流产。其实高热病就是复杂的混合感染,对于这类多种病原体混合的疾病,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的免疫,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疫苗,严格按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免疫。小规模猪场在做好以上几种疫病免疫的同时,还要做好巴氏杆菌 A型弱毒苗或 A、B型联苗的免疫。具有一定规模的猪场应对猪群免疫状况进行抗体定期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加强饲养管理做到自繁自养、定期消毒;灭蝇灭鼠,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做好原料、饲料的贮存,防止霉变。
(来源:中国猪病网 作者:陈彩云)
- 2018-07-09哈兽研发现蓝耳新毒株,与美国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并发生一定程度变
- 2018-05-23猪伪狂犬病变异株的研究
- 2018-04-20华农爱情最美的模样:和你一起在《自然》上发论文!
- 2018-04-102018年第一季度7种常见猪场传染病病原监测数据分析及防控建
- 2018-02-282017年猪病检测大数据分析解读及2018年防控建议
- 2017-10-24当前国内新发猪病快讯
- 2017-09-15防疫大数据|8月份猪病流行情况
- 2017-08-162017年上半年猪病检测大数据结果分析
- 2017-06-192017年5月份猪病检测总结
- 2017-05-262017年4月猪病检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