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情形下的疫病防治
- 点击:
- 日期:2012-07-17 11:49
- 来源:《广东养猪业》
一、前言
猪免疫系统由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及其相关组织和器官组成,它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其中免疫细胞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杀伤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等,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有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等。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伤害都可视为对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严重的伤害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伤和免疫功能降低,从而造成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的机理在于免疫抑制性因素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传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某些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直接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在生猪生产中,以遭受各种应激的猪只容易产生免疫抑制;而且猪群有免疫抑制方面问题时更易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征,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
二、几个案例
案例一:博罗某猪场8月中旬从湖北进20kg猪苗520头,回场三天后注射伪狂犬苗1头份,整群采食下降,部分猪发病,发烧、神经症状、每天死亡3-6头,6天后再注射某进口伪狂犬苗, 4、5天后发病及死亡又增多,之后注射某猪瘟脾淋苗1.5头份/头,发病仍然出现,一个月内前后死亡60多头。
后喜牧公司人员到场剖检并同时抽取5头病猪血液检测。并用以下方案治疗:
饮水:乳酸环丙沙星+煲煮中药+退热药;拌料:三环癸安+头孢类;个别猪打针:协和+板蓝根注射液分点注射,连续三天。一周之后回访,治疗期间死亡2头,5头抽血猪神奇好转,走动良好,猪群整体采食增加,明显好转,部分猪发烧打针后有好转,但几天后反弹。建议转药:饮水:日泰氟奇霉素,饲料添加日泰氟奇霉素+抗敌素。9月底到场观察猪群已全部正常。
病原基因检测报告显示蓝耳病变异毒株和副猪嗜血杆菌是该猪场发病的主要病原,由此综合分析,该场猪主要是因为应激引起,在有高致病性蓝耳病原存在的背景下爆发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在对症治疗、护理治疗、多管齐下的原则下针对这两种病原进行用药、护理后总体转归良好。但令人意外的是5头猪只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注射过两次的伪狂犬病抗体竟然全为零,猪瘟抗体也全为零。由此建议该场猪群在稳定后全群再次注射猪瘟苗,后场主反映部分猪只经常发烧打针好了几天又反弹的情况也不再出现了。
案例二:东莞某猪场8月从进猪300头,进场即预防用药,10天后注射猪瘟苗,再过10天后注射伪狂犬苗。9月初该批猪开始发病,采食严重下降,毛松、皮肤发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下出血,部分神经症状,死亡等。曾用人家自配无标签的磺胺、强力等治疗,但结果死的死,残的残,僵的僵(20%),猪群喘气、咳嗽、用药效果差,同时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并传染给其它猪群……。调查其发病原因,原来该批猪只在预防用药及疫苗注射期间饲喂大量不知名的原料药,有近十种药加在每吨饲料上,剖检见到肠和肾明显的中毒症状和药物残留。
案例三:惠州某500头母猪猪场种猪群无注射蓝耳苗史但检测蓝耳抗体66%以上阳性,近半年来保育猪有10~15%左右发生明显副嗜血杆菌感染症状,其肉猪猪瘟苗首次免疫为30~35天龄,次免60天龄,8月份保育后期仔猪及生长猪猪瘟抗体检测显示抗体滴度竟然基本为零,而同时送检的母猪猪瘟抗体则很理想。后采取3、7、21天惠诺威注射预防,猪瘟首免改为断奶前进行,教槽料、保育前期料添加药物,病残猪明显减少了,再次检测显示猪瘟抗体合格率达90%以上。
四、应对措施
病毒性因素:针对猪瘟、蓝耳、圆环、伪狂犬等病毒,对公母猪采取“健康免疫、选择清除”原则,肉猪采取“早期健康免疫、中西药帮护渡关”的原则。猪群健康的状态下选择有效疫苗免疫方能产生有效抗体,猪场既然存在以上病原威胁的情况下,肉猪就必须在有母源抗体保护、机体健康的早期进行免疫,提升抗体保护仔猪渡过风险巨大的断奶期、保育期,否则就避免不了保育期疫苗免疫抗体的低下、不整齐,或者是一定的病残猪比例存在。
毒素因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可采用清理霉菌源头(选择好的,过筛等)和脱毒(艾维清、毒排清、中药制剂清霉净)进行处理。
药物性因素:长期使用地塞米松、磺胺类、氯霉素等药物可导致免疫系统损坏,一定要合理用药,轮换用药,中西结合用药,有句话--选对的比选贵的更重要。
营养性因素:某些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缺乏或过多或各组分间搭配不当可导致免疫抑制,选用好的营养药物也是一种学问。(阿梅诺)
应激因素:减小应激,重视环境和操作,养猪如养人(你不舒服,猪也不舒服;你不想的,猪也不想!)
保健:多用饮水投药,多用有效中药,多用广谱小剂量药物轮换用药,注重营养和免疫(多用有效免疫增强剂—免疫佳、转移因子、康力仙)。
当前流行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由于血清型多样及各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差, 为其免疫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副嗜血杆菌可能是当前猪场所有致病菌中, 耐药性产生速度最快的一种细菌;感染或潜伏感染副嗜血杆菌的病猪, 都有发烧的表现,容易造成免疫失败,猪场副嗜血杆菌感染严重时, 免疫效果都很差, 通过控制副嗜血杆菌后, 免疫效果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普遍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对猪场的影响, 仅仅限于小猪, 而对中大猪或公母猪的影响不大, 但从临床看, 猪副嗜血杆菌病, 同样对中大猪及公母猪存在巨大影响。近半年此病除了常规的发烧、皮肤发红、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之外多见皮肤淤点状或表皮黑色出血症状,腹股沟起麻点状等;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 皮肤逐渐苍白, 发青, 变紫;关节肿大, 下痢,被毛粗乱(典型的毛毛猪, 如刺猬),耳沿发绀,全身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结淋巴结严重肿大。
据经验,副猪嗜血杆菌常伴发沙门氏菌感染,下黄痢、黒痢症状(肠炎),副嗜血杆菌病常在其诱发因素(产房操作、转群、饲料落差、气候变化及运输等)存在下多发;母猪常不表现明显症状或有临产前乳腺收缩、产后无奶。副嗜血杆菌感染发病过程比较长,后期见到皮肤、淋巴变化、明显发烧等已经是发病中后期,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如不当会加速死亡 。
药物预防
三针保健:第四代头孢1~3天龄0.3ml、7~10天龄0.3ml、断奶前或转保育舍后0.5~1ml(惠诺威或赛福魁);断奶及保育期药物预防(新恩+抗敌素+中药)。
惠诺威—2.5%头孢喹肟、河南兽药研究所产品,巧妙地解决了常规性混悬液不易注射,透针性差和头孢类抗生素不易久存、易氧化,药效降低之不足,系半合成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用法用量:预防:同上。治疗:2~5ml/头,视情况分点加注双黄连粉针1~2g/头或炎毒清5ml。
作者:吴瑞云 曹学导 东莞市喜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 2021-04-15切记!仔猪护理永远不要做的8件事!
- 2021-01-11“让猪说话”丨精细化智能养殖中的猪身份识别
- 2019-11-21母猪怎么高产?母猪多胎高产培育管理技术
- 2019-11-21产房管理的19个漏洞,快来查漏补缺
- 2019-11-06猪咳嗽、呼吸困难,选用阿莫西林好是替米考星?
- 2019-10-16圈养猪异常行为的矫正措施有哪些?
- 2019-10-16非瘟当下,育肥猪哪些疫苗必须免疫,该如何免疫?
- 2019-09-12初秋来临,猪场该怎么让母猪排卵多产仔?
- 2019-08-22母猪的产后消炎对仔猪、种猪的影响以及效果评价判断标准
- 2019-08-20母猪一般的分娩周期和生育年限是多久?如何减少母猪分娩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