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PRRS管理
- 点击:
- 日期:2009-09-02 10:03
- 来源:
蓝耳病在北美的养猪企业当中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通过联合采取几项关键措施,蓝耳病造成的猪群和效益的损失已经明显降低。今年冬天在芝加哥的一次会上,兽医学博士Dale Polson报告了一个蓝耳病控制/根除试点项目,讨论了这些措施在地区/区域性蓝耳病控制项目当中的可行性。
Polson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了两条假定,“假定一:多项互补的措施同时实施的时候,可以减少野毒在猪群内部以及猪群之间的传播,这是地区/区域性蓝耳病管理所必需的。”
“假定二:这些措施要想获得最有效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行业内的各个单位之间展开比平常更为密切的合作和协调,”他说。
这个试点项目的“A计划”目标是根除这种病毒。在这项研究涉及两个不同的地区,总共22家母猪场(33,000头母猪),两家隔离场,一家种公猪站,88家断奶-肥育场,12家保育场,154家肥育场,还有一家饲料厂。
该地区为了根除病毒,以前采取过两次清群重畜措施,都没成功,这也可以说明项目实施的环境背景。此外,整个系统的生产性能低下,当时已经在寻求出售。大家对已有的蓝耳病疫苗的信心也很少,几乎没有,然而业主有意愿通过多方面的、合作的方法来控制/根除这种病毒。
Polson博士指出了蓝耳病健康管理的五个步骤:
明确目标
明确当前状况
理解当前的限制因素(包括蓝耳病风险)
列出、挑选并实施蓝耳病管理措施
对进展进行测量与监控。
“无非是计划、团队、方法和工具,”他说。在上一个试点项目当中,他认为若干个风险因素导致了根除目标的失败。包括:
隔离驯化区过小,加上“生产焦虑”造成无毒青年母猪未按计划地过早地引进
无毒青年母猪引入系统时,系统内其它主场当中仍有病毒在流传
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具有局限性,造成病毒在新近青年母猪当中传播,并进一步传到系统其它的地方
对整个程序以及各个重要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后来针对上一次出现的问题,又开发了一套新的“B 计划”,对蓝耳病控制的目标进行了修订,据Polson博士说。新计划的目标包括:
提高生猪出栏吞吐量(提高母猪群断奶仔猪生产量,提高断奶-肥育存活率)
使母猪群蓝耳病情达到稳定状态
寻求母猪群重组(达到并维持目标存栏量,重新建立正常的胎次结构)
“尽管不能象最初的目标那样根除蓝耳病毒,但该生产系统在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Polson博士指出。
“这个B 计划接下来实现了青年母猪/经产母猪分胎次隔离,并实施了一套地区隔离的全进全出生产流程。该系统还针对蓝耳病进行免疫接种:相隔30天采用转型活苗给更新后备母猪接种两次;每年四次给整个母猪群进行大规模接种(同时,偶尔情况下,当检测到将断奶仔猪当中出现病毒传播的时候,还对母猪场进行紧急接种)。以前我们把根除病毒作为目标的时侯,我们在7日龄和37日龄对断奶仔猪进行两次免疫,但后来目标改为控制病情之后,两次免疫变为一次免疫,给生长猪接种。”
Polson博士说,该集团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断奶仔猪产量、生长猪存活率以及生猪出栏量都提高了。最重要的是,企业出现了盈利。
- 2007-08-1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
- 2007-08-04控制PRRS的最佳管理实践
- 2007-07-28应对PRRS的几种方案
- 2007-09-28正确的透析与防治“蓝耳病”
- 2007-12-28仔猪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 2008-02-21蓝耳病免疫知识
- 2008-01-30猪养殖之蓝耳病诊治与预防
- 2008-01-15猪蓝耳病防控有招可循
- 2008-10-17猪对蓝耳病毒免疫的过程和该病毒免疫逃脱的机理
- 2010-07-13控制猪蓝耳病(变异株)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