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新闻

对部分新出现和再出现的重要猪病的一些认识

  • 点击:
  • 日期:2009-08-19 11:57
  • 来源:

      今世界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禽流感的肆虐和疯牛病的时而出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需求。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根据自身的地域和自然环境,在肉食品摄取方面选择了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从而成为全世界养猪最多的地域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虽然有不少人曾想学习西方国家以牛羊肉为主的饮食习惯, 但由于草原资源有限,无法施展其鸿图。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其最明显的特征为:集约化经营;全价饲料;良种猪在全球这个平台上频频交流。然而伴随养猪业发展而出现的疾病控制、食品安全以及污染环境的矛盾日显突出,其中疾病控制技术,尤其被养猪经营者和兽医工作者关注,一系列的新出现和再出现的重要猪病,严重影响了养猪效益和食品安全,同时也影响治污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近10年来笔者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德国参加了4次大型国际猪病会议,对国内近千个猪场的病案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综合分析,就当前国内外新出现和再出现的一些重要猪病和控制技术作一个概述,供作参考。
 
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1.PRRS是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新出现的疾病。本病自1987年首次暴发以来,目前几乎遍及全球所有养猪国家,中国1995年北京首例发病至今,所有省市无一幸免,根据奉贤区猪病诊断室的检测结果表明:全国八成以上的规模化猪场染疫。历史已经证明,PRRS是近10年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猪的传染病。

     2.控制技术日趋完善,为全面消除危害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比较成熟的经验有:全群免疫定向流转;三点式饲养二阶段保育;小单元保育全进全出等。在实施上述措施的猪场,PRRS的危害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3.疫苗研究和免疫技术成效显著。回顾历史足以证明,对PRRS患病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乃是有效控制PRRS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全美国70%的大型猪场实施PRRS疫苗接种,几乎所有养猪国家都对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评果,其结论都持较积极的态度,笔者所知意大利和菲律宾90%以上的猪场采用PRRS弱毒苗免疫,丹麦在1996年以后曾一度禁止使用PRRS弱毒苗,最近几年又重新启动弱毒苗免疾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对PRRV的基因变异的研究更趋理性化。早期的研究突出了基因的变异和可能发生重组的风险,现在的研究证明:所有RNA病毒聚合酶的误配率都很大,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NA聚合酶(RNA-RNA聚合酶)的误配率约为4.5×10-4或约2200个碱基有一个错误。可以推断PRRSV的15000碱基基因组中平均约有7个碱基误配。作者还认为:通常突变点出现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础位置(所谓不稳定位置),因此不能改变病毒的毒力或抗原性等重要的表型特征。对PRRSV重组的研究证明,至少某些基因重组参与了建立PRRSV的多样性。有这样一个实验,让猪同时接触5种不同的PRRSV毒株,结果在病毒血症中发现了包含多达4种新代毒株的重组病毒,通过对重组体的分析,1个新代毒株(毒力最毒株)提供了编码病毒聚合酶的大部分领域。另一实验还证明强毒株与弱毒株在猪体内的重组可能性不大,当猪同时感染400000000 TCID50的减弱(疫苗)PRRS株和40 TCID50强毒株(感染后第7天第1次从血清检出),强毒株在猪体内成为优势或唯一的毒株。

     5.PRRS研究中的一些新热点

     (1)对其他动物的携带和传播PRRSV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已证明野鸭可感染和携带PRRSV,近期美国学者(J.Brman)的研究证明:在用PRRSV标准参考毒株感染60头猪舍中的2000头苍蝇,在距此猪舍0.4、0.8、1.3、1.7、1.9km处,分别设制捕蝇点,在猪感染后14天中,共捕获苍蝇182只,并用PCR检测到与感染的参考PRRSV一致的RNA(ORF5),进一步的实验又证明,这些带毒蝇对猪有感染性。

     (2)PRRSV灭活疫苗对异源毒株的保护率差。美国学者(H.Joo)的研究表明:在经过灭活疫苗免疫过2次的母猪中,选用2头妊娠100天和6头妊娠80~90天时采用ORF5核苷酸序例同源性为82.1%~84.4%的异源毒攻击,结果8头孕猪中7头发生流产,共产死胎63只、活仔14只。而有趣的是经多个学者的研究证明,美洲株弱毒苗免疫的母猪,用同源性仅为70%的欧洲株强毒攻击却能有效保护。这也许是PRRS弱毒苗为越来越多的养猪业主采用的原因,目前世界市场上已有多个经美国和欧共体注册的PRRSV弱毒苗,一些原本禁止弱毒苗的国家和地区亦相继开放了市场。

     (3)国内研究PRRS疫苗的动态。1996年以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奉贤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及时开展了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经许多省市和地区的区域试验,反映良好,目前许多研究所、大学、生物制品厂看好PRRS疫苗市场,纷纷上马并把产品推向市场,其中亦不乏为控制PRRS作出了贡献,但良莠不齐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用户做好免疫检测,择优选用。

     (4)类疫苗毒株的流行值得关注。韩国学者研究表明:在无症状的PRRS抗体阳性猪场分离到的PRRSV经基因检测明显有别于有症状猪场分离到的PRRSV野毒,而同毒式来源疫苗株有高度同源性,故称之为类疫苗株,用野株攻击孕猪能引起流产和产死胎,而用类疫苗株攻击则无害。目前笔者在国内发现有此类似情况,虽未采用免疫措施,未见明显PRRS固有的危害,但也发现此类猪场中由于从有PRRS症状的种猪场买种猪,而引发PRRS暴发的,值得同类猪场引以为鉴。

二、圆环病毒(PCV-2)及其相关疾病

     1.PCV-2。自2000年第16届世界猪病大会(IPVS)以来,成为与PRRS并列的世界猪病热点。PCV-2回顾性的血清学研究证明,其存在的历史至少已有30多年,当前的严重危害与PRRSV的出现和集约化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有关。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证明,PCV-2需要在PRRSV或者某些免疫增强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加深了对淋巴系统的侵害,造成淋巴细胞缺少和淋巴肉芽肿的特殊病变,继而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引发多种相关疾病。

     2.断奶仔猪衰竭综合症(PMWS)。本病自1996年首次报道后,近8年中几乎遍及所有养猪比较发达的国家,使许多规模化猪场受到重创,致使不少染病猪场保育猪死、淘率高达20%,少数猪甚至高达50%左右。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消瘦,腹股沟淋巴结突露性的明显肿大。剖检病变主要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部病变以间质水肿和肺浆膜面斑点状出血。实施“小单元”、“二阶段”全进全出的保育管理措施和同步做好PRRS的免疫和选择性的保健投药,已被公认为控制本病的黄金守则。

     3.PRDC(呼吸系统综合症)。该疾病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PMWS的孪生病,其发病原因,系由猪群在PRRS或PRRS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后续感染出现的综合征,这些病原包括: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病毒方面的混合感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伪狂犬病毒,有时还可发现猪瘟强毒的混合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有时部分猪有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股、前肢腋下皮肤淤血、出血和淤血斑点。剖检病理变化可见:大叶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浆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变化。本病的防制对策除采用PMWS的黄金守则之外,应对相关病原作出正确的实验诊断,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作为保健和治疗极其重要。对某些混合感染病毒作出正确诊断后,应采用相应的正确的免疫措施。

     目前在一些保育期PMWS、PRDC控制好的猪场和以外购断奶仔猪为主的生长阶段猪群中,这二种病的发生正在逐步增加,病死率虽然较保育期小,但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仍不可忽视,究其原因主要与保育期未作PRRS疫苗防疫或PRRS的免疫失败,或生长期的管理不能做到全进全出有关。

     4.PDNS(皮炎肾炎综合征)。本病主要发生在生长猪阶段,皮炎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散在性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上述特征可明显与疥螨性皮炎和渗出性皮炎及猪痘相区别。肾炎如不对尿液作实验室检查,一般不能正确诊断,剖检是诊断肾炎的直观手段,肾外观呈土黄色贫血状态,早期肿胀,肾包膜较难剥离,皮质易碎,中晚期质地坚实,透过肾包膜可见到散在性的斑点状、大小不一的白色的坏死灶。现在研究证明上述皮炎和肾炎系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堵塞皮肤毛细血管和肾小管所致的III型超敏反应,又称之为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ICD)。该病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有人工复制成功的实验,但在自然的临床病例中大多数能分离到PCV-2和混合感染一些通常致病性不高的病原菌,所以多数学者认为PDNS与PCV-2有关。本病在北美发病率较低,病死率亦很轻微,但在欧洲较常见,病死率可高达10%~20%。本病在欧美国家未见呈季节性的报道,但在我国夏秋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笔者认为高温高湿的气候和蚊蝇的叮咬可能是一种诱因。对本病的防治除搞好环境卫生、对病猪使用地噻米松等免疫抑制药并辅之以环丙沙星或加康(成药:氟苯尼考多种抗菌药合剂),有较好的效果。中药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不仅能减少已形成的抗体数量,而且能抑制抗体细胞生成,对已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笔者认为益母草易得,价格便宜,值得有兴趣者一试,如能辅以鸡血藤、红花等活血化瘀中草药则更好。

     5.PCV-2与肠炎。据欧美一些国家报道,在一些PCV-2和PRRS控制较差的猪埸场,保育猪和生长猪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究其原因同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的限制越来越严和PCV-2及PRRS所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关,从而导致肠道病原菌的增殖和危害。常见的病原菌有劳拉氏菌、密螺旋体、沙门氏菌等,笔者曾了解江西某猪场的保育猪因本病死亡率高达30%。泰妙菌素和疾菌净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6.PCV-2与母猪繁殖障碍。国外报道PCV-2致使孕猪发生死产和流产已有多年,发病对象以初产母猪居多,并且已得到实验证实,近2年来我国也时有发生,发病对象也以初产母猪为重,特别发生在从无PCV-2的种猪场引进的后备母猪,据报道个别严重的猪场,死、流产的初产母猪的发病率高达80%。“粪便返饲”和引进的后备猪与自留种猪尽可能早地混群饲养颇益于对本病的控制,笔者一河南知交在2个猪场作对比实验,实施“粪便返饲”的猪场,其初产母猪的分娩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猪场。

     7.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病。现有的研究已证明:PCV-2与PCV-1一样能引发初生仔猪发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一般发病率在1%~3%,但也有高达20%的。本病的病死率高低取决人工辅助喂乳,人工加喂掺有5%~10%淘汰老母猪血清的脱脂牛奶,对提高病仔猪成活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猪瘟

     1.发病特点。由于大规模的实施猪瘟疫苗的计划免疫,在集约化猪场里,已基本杜绝了种猪和生长猪的临床发病病例。但在一部分猪场中,种猪的亚临床感染依然存在,其有持续感染和潜伏感染二种表现特点,前者表现为繁殖障碍(死胎、流产)和2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后者主要表现在保育期仔猪的发病死亡。持续感染的母猪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抗体或者只有低水平的抗体,而且加强免疫不可能改善其猪瘟抗体水平的提高,流产胎仔PCR检测猪瘟抗原呈阳性结果。潜伏感染的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偏高,通常较常规免疫抗体高2个滴度以上。

     2.免疫。种猪免疫:每年注射疫苗2次或每胎次注射1次。剂量:每次450~600个兔体感染量,即目前药厂标示剂量的3~4头份。仔猪免疫有超前免疫和常规免疫两种方法可循,前者在染疫猪场应用,即在仔猪出生后马上注射猪瘟疫苗,并隔离1h再吮初乳,由于猪的产程一般都在2~3h,甚至更长时间,所以疫苗稀释后要置于带氷的保温杯(桶)内,超免的剂量经研究证明注射1头份已足矣。仔猪常规免疫有二次免疫和一次免疫两种方法,一次免疫法的首免在20日龄,二免在60日龄,大量的实践和试验证明,首免由于母原抗体的干扰,导致免疫失败,成了无效劳动。因此笔者建议,应推广50~60日龄1次免疫的方法,剂量每仔3头份。

     3.过敏反应。通常见于实施超前免疫的初生仔猪,尤以高瘦肉率的品种猪,特别是皮特兰和含有皮特兰血统的后裔为多见,可能与氟烷基因有关。由于猪瘟疫苗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在成品苗中非抗原蛋白的含量偏高,即过敏原的含量偏高,因此对哺乳仔猪免疫时以使用1头份剂量为安全。

四、猪口蹄疫

     1.流行毒株的变化。根据国内外有关实验室的报道,南亚和东南亚相邻国口蹄疫流行对牛、猪都可感染,猪口蹄疫的毒株已由O型泛亚株(Pa n Asia)株,按国际贯例应用流行毒株制备灭活疫苗为佳,反之亦然。

       2.免疫。中国的国境线特长,邻国多,又多数属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地区,口蹄疫疫情比较复杂,中国对受威胁地区的易感动物免疫,达到“免疫无口蹄疫”堪称上策。台湾1997年暴发猪口蹄疫后,实施全岛猪群免疫接种,已连续3年无猪口蹄疫发生,2003年3月经国际兽疫局检查认定为“免疫无口蹄疫”地区。

       3.免疫程序。有关研究和实践证明,在种猪群每年实行2~3次免疫的情况下,仔猪何时进行首免至关重要,由于细胞中和试验结果不能表达仔猪的母源抗体,因此只能以IHA试验效价来确定,当抗体水平大于1∶16小于1∶32时为适时免疫日期,此时仔猪的日龄正值10~12周龄。第2次免疫间隔2~4周。
 
五、猪蓝眼病(BEP)

     1.发生。蓝眼病是由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本病1980年始发于墨西哥,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混乱、角膜混浊和繁殖障碍。

     2.危害。2~15日龄的猪最易感,暴发阶段所产仔猪20%~65%会感染BEP,病死率可高达87%~90%,30日龄以上猪的发病症状轻,病程短,感染率仅1%~4%,很少死亡。但也曾有报近15~45kg病死率高达20%,有30%的猪发生角膜炎。母猪的繁殖障碍以死产率上升4.5%~19.6%和木乃伊胎增加6.8%~36.2%为主。公猪常伴有睾丸炎,发病阶段约有29%~73%公猪暂时或永久性失去配种能力。
 
     3.特征。在自然条件下,猪是唯一感染BEP后出现症状的动物。小鼠、大鼠和鸡胚能被实验感染;兔、犬、猫和野猪感染BEP后不出现症状。但兔、猫和野猪能产生抗体。自然感染猪产生的BEP抗体常可持续终生,但可在易感后代和新引进的易感猪群中重新暴发。

     4.控制。墨西哥已成功研制生产出以油或氢氧化铝为佐剂的细胞培养和鸡胚灭活疫苗,中国如需要从墨西哥进口猪及其产品应将BEP列为检疫对象。
 
六、猪尼帕(D. Nipah)病毒病

     1.发生。尼帕病毒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新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毒属副粘病毒亚科的巨粘病毒属的成员,临床症状以脑炎为主,与日本脑炎有类似之处。病毒由病猪口腔粘膜和唾液排出体外。

     2.危害。1997-1999年3年中,马来西亚全国2100个猪场中有40%发病,病死率达38%,使100万头猪遭扑杀淘汰。与病猪直接接触的人员可被感染,包括饲养员、屠宰工人、猪场管理人员等,迄今已有269人被感染,病死102人,病死率接近40%,症状也为脑炎。

     3.特征。本病与日本脑炎根本区别在于,患者均为青壮年,未发现有儿童感染。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也未发现有感染者。犬、猫等动物也能被感染。本病在1997年曾一度波及新加坡屠宰场的工人。

     4.控制。马来西亚政府十分重视扑灭NPV,经过头3年大规模扑杀病猪和可能感的动物后,已未见本病在猪群和人类发生临床病例。但经对猪群的血清学调查,隐性感染的情况依然存在。NPV的灭活疫苗已研究成功,由于多年未见临床病例,所以未推广使用。并研究证明,果蝠为无症状病毒(NPV)携带者。中国应对从马来西亚进口猪、犬、猫等动物时,把NPV列入检疫对象。

七、曼南格尔( Menangle )病毒

     1.发生。病毒于1997年首次在澳大利亚某猪场发现,是猪的一种重要疾病,同时也可感染人。病原属副粘病毒,分类尚未确定。病毒能适应多种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和合胞体形成;常用的细胞为BHK-21。

     2.危害。染病母猪主要表现为分娩死产仔猪和木乃伊胎,仅有少数活仔猪。流产极少,妊娠期可延长到21周;产仔数明显减少,受孕率明显下降,死产猪先天性畸形,常见肌肉发育不全,下颌过短,驼背,偶见无趾;脑组织和脊髓容量明显减少;少数病例有明显的肺发育不全;组织病理变化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包括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脑炎,脊髓炎,脑膜炎,有时还有心肌炎和肝炎。
 
     3.流行病学。与猪场接触的各种动物包括犬、猫、大鼠、小鼠、绵羊、牛、狐和多种鸟类,采集血清作中和试验均为阴性。猪场附近的果蝠没有发现死亡和发病,但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猪场工作人员可被感染,表现严重的流感症状和出疹。推测感染途径可能通过伤口和眼结膜。没有发病者可从其血清中检出抗体。尚未见相关控制措施的研究报道。

    (编辑:本站编辑)
    对部分新出现和再出现的重要猪病的一些认识-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