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技术
- 点击:
- 日期:2007-11-19 21:55
- 来源:
猪育肥的最终目的是使养猪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猪肉供应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从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此,生产者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满足生长肥育猪的各种营养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1. 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
cc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1.1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此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此时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
1.2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此阶段猪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逐渐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有很大改善;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也逐步提高,逐渐能够快速适应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此阶段猪的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
2.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的,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
动物为能而食,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此时瘦肉率降低,胴体品质变差。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为了获得最佳的肥育效果,不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由于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率很有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饲料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能量摄入量减少,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因此猪日粮粗纤维不宜过高,肥育期应低于8%。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长期过量或不足,将导致代谢紊乱,轻者增重减慢,严重的发生缺乏症或死亡。生长期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粮含消化能12.97~13.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6%~18%,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217.57粗蛋白克/兆焦DE,钙0.50%~0.55%,磷0.41%~0.46%,赖氨酸0.56%~0.64%,蛋氨酸+胱氨酸0.37%~0.42%。肥育期要控制能量,减少脂肪沉积,饲粮含消化能12.30~12.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3%~15%,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粗蛋白质克/兆焦DE,钙0.46%,磷0.37%,赖氨酸0.52%,蛋氨酸+胱氨酸0.28%。
3.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3.1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3.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3以生饲料喂猪: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3.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3.5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3.6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3.7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3.8调教与卫生;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3.9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3.10去势、驱虫与防疫;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长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3.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3.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1. 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
cc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1.1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此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此时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
1.2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此阶段猪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逐渐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有很大改善;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也逐步提高,逐渐能够快速适应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此阶段猪的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
2.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的,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
动物为能而食,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此时瘦肉率降低,胴体品质变差。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为了获得最佳的肥育效果,不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由于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率很有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饲料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能量摄入量减少,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因此猪日粮粗纤维不宜过高,肥育期应低于8%。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长期过量或不足,将导致代谢紊乱,轻者增重减慢,严重的发生缺乏症或死亡。生长期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粮含消化能12.97~13.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6%~18%,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217.57粗蛋白克/兆焦DE,钙0.50%~0.55%,磷0.41%~0.46%,赖氨酸0.56%~0.64%,蛋氨酸+胱氨酸0.37%~0.42%。肥育期要控制能量,减少脂肪沉积,饲粮含消化能12.30~12.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3%~15%,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粗蛋白质克/兆焦DE,钙0.46%,磷0.37%,赖氨酸0.52%,蛋氨酸+胱氨酸0.28%。
3.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3.1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3.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3以生饲料喂猪: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3.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3.5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3.6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3.7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3.8调教与卫生;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3.9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3.10去势、驱虫与防疫;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长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3.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3.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来源:不详
(编辑:本站编辑)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 2021-04-15切记!仔猪护理永远不要做的8件事!
- 2021-01-11“让猪说话”丨精细化智能养殖中的猪身份识别
- 2019-11-21母猪怎么高产?母猪多胎高产培育管理技术
- 2019-11-21产房管理的19个漏洞,快来查漏补缺
- 2019-11-06猪咳嗽、呼吸困难,选用阿莫西林好是替米考星?
- 2019-10-16圈养猪异常行为的矫正措施有哪些?
- 2019-10-16非瘟当下,育肥猪哪些疫苗必须免疫,该如何免疫?
- 2019-09-12初秋来临,猪场该怎么让母猪排卵多产仔?
- 2019-08-22母猪的产后消炎对仔猪、种猪的影响以及效果评价判断标准
- 2019-08-20母猪一般的分娩周期和生育年限是多久?如何减少母猪分娩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