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纪念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
台风暴雨多发季节 给养猪户的几点建议

台风暴雨多发季节 给养猪

养猪网综合报道: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六点钟发布暴雨预报:预计,今天白天到夜
如何做好中小型养猪场的防疫工作

如何做好中小型养猪场的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中小型养殖场都采
如何鉴定母猪发情及猪人工受精技术介绍

如何鉴定母猪发情及猪人工

猪的人工授精,主要包括采精、精液品质评定、精液稀释、保存和运输及输精等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频道 > 养猪技术 > 猪群管理 > 正文

低碳养猪与标准化养殖的几点意见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07-27 09:53
  • 编辑:admin
  • 来源:畜牧与兽医
  • 评论
zoetis

低碳养猪与标准化养殖的几点意见

  摘要:低碳经济的理念最早是由英国人于2003年提出的,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转经济发展方式”、生产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这些战列方面着手:1在养猪规模上,采用“适度规模、多点分散”的养猪模式;2在疾病控制上,需要调正技术路线;3在粪污处理上,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4在养猪产业化上,要更多考虑农民的分配利益;5在猪种资源上,要充分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能很好利用青粗饲料的优势;6在饲料上,可以用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7在猪舍建筑上,少用钢材、水坭,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温,采用节能设计;8在资源再利用上,可科学利用声调泔水养猪;9在病死猪的处理上,可建立集中处理的病死畜禽化制厂,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关键词:低碳;养猪;资源节约型;标准化养殖

  1、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低碳经济的理念最早是由英国人于2003年提出的,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人类自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进入了以农业为主、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神权体制到君权体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近两千年,发展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公元500-1500年的中国建立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与繁荣发达的农业文明。这可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元朝中国的疆域等方面得到证明。农业社会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温饱、生存问题。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效率更高的工业文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工业文明最早在英国出现,但当时的英国从游牧社会转到农业社会才几百年的时间,其农业发展程度远远没有中国高。工业文明的特点是使用了机器来替代手工劳动,规模化生产使人类所获得的商品迅速丰富起来,但在高速生产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也急剧加速。在工业文明时代,特别在和平发展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消耗,人类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等问题。

  低碳经济时代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低碳的实质和内涵是,要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高能耗、高速度、高增长),应用新世纪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概念。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2010年10月15~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要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等。这些战略性调整都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完全一致。

  2、标准化养猪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养猪业是消耗资源又污染环境的行业,养猪业如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值得研究。我认为,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2.1 在养猪规模上,采用“适度规模、多点分散”的养猪模式

  中国千家万户、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养猪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不能参与世界现代化养猪市场的竞争。因此,养猪业必须朝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养猪的规模化比例有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满意。据2001年统计,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上肉猪的小农户70.37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只占全国出栏肉猪的27.53%,其中,年出栏500头肉猪的农户有2.6517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只占全国出栏肉猪的10.89%。至2008年,在全国7238.183万养猪户中,年出栏50头以下肉猪的小农户占96.65%,年出栏50头以上肉猪的小农户增至242.1378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提高到占全国出栏肉猪的55.95%,其中,年出栏500头肉猪的农户达16.41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提高到占全国出栏肉猪的27.28%。

  在中国,单个养猪场规模以多大为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要有几百、上千亩的土地去建设一个大型猪场,是相当困难的。2008年,我们提出“中等规模、多点分散”的观点,即单个母猪场在300头(20~600头)左右,肉猪场在3000头(500~5000头)左右。场与场之间距离在1~3km。这样粪污较易处理。对猪的主要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也容易控制,即使被感染,采用全部朴杀,重新建场,损失也不太大。完全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推广的养猪模式也就是这样做的。如温氏集团的“公司养母猪和仔猪,农户饲养肉猪”的模式;湖北的养猪“150模式”;重庆的养猪“120模式”等,都是采用这种“中等规模、多点分散”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虽然一个公司的规模可以很大,年出栏肉猪可达到100万头至500万头以上(如我国广东的华农温氏集团,2009年生产肉猪350万头,母猪总数达5700头),但单个养猪场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猪场过大,对粪污处理、疾病控制等问题不好解决。

  继续增加年出栏500头肉猪以上规模的猪场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当这一养猪群体的数量占相当比例时,养猪生产才能比较平稳的发展。据台湾报道,从1997年至2005年,母猪数稳定在89万头至75万头之间,人均猪肉占有量在39-41kg之间;2005年统计,在12793个农户中,年出栏肉猪在500头以上的农户占30.99%,出栏肉猪占全部肉猪的84.84%。

  2.2 在疾病控制上,需要调正技术路线

  近30年来,由于我国生猪大量无序的流通和不断地进口种猪,使许多传染病,特别是危害很大病毒性疾病在全国流行。2006年在全国暴发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大批猪死亡,猪价上升,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 

  “健康养殖和对主要传染病的控制”是我们关心的热点。减少仔猪死亡就是最好的减少排放。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每生产1kg肉类,就会排放出36.4kg的二氧化碳。少死亡1头40kg的肉猪(按产肉20kg计),就可少排放72kg的二氧化碳。

  在过去的10年中,政府采用“依靠疫苗,不断研制新疫苗,在全国强制免疫,设立检疫站”的路线。经过实践,国家虽然花了大量资金,但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在带毒活猪大量无序流动的情况下,病毒也在随带毒活猪流动,不同毒株间发生杂交和变异,产生了新的毒株,原有的疫苗对不上号,而新疫苗的研制又要有较长的时间,永远赶不上病毒的变化。而所谓各地的“检疫站”,对带毒活猪来说,无法检验,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需要采用另一种技术路线,即“切断传染原,减少带毒活猪流动,防止病毒变异,再结合疫苗控制”的路线。采用“减少或禁止生猪(包括健康猪和带毒活猪)流动,提倡就近屠宰,集中屠宰,把冷却肉运到大、中城市”的方法。这样做,可以减少带毒活猪的流动,切断传染原,因为病毒离开活猪,在猪肉中是很难生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同病毒株间的杂交与变异。在此基础上,再分地区,用对号的疫苗,一个猪场、一个猪场地净化,才有希望建立健康的猪群。这个路线,我们在2003年和2004年多次提出,但一直未被有关部门的领导所重视。

  减少和重新布局屠宰厂是问题的关键之一。我国目前大约有3万多个屠宰厂,但多数都是中小型为主。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公告,商务部控制的定点屠宰厂每月所屠宰的生猪数大约在1700万一1800万头,也就是1年屠宰约2亿头。只有全国年出栏总数6亿头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肉猪都不在商务部定点屠宰所控制的范围。由于未实行“就近屠宰”,形成生猪远距离大流通,健康猪和“带毒猪”一起流动,致使我国猪主要传染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由于体制的原因,定点屠宰场属商务部管,生猪检疫则属农业部管。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但并不是不可解决。只要国务院统一协调,认识统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3  在粪污处理上,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

  对中大型养猪场的粪污处理是规模化养殖的另一个关键点。一个有600头母猪、年出栏万头肉猪的场,年排出的粪约2300t,每天约6.3t,用水冲粪时,年排出尿和污水约70856 t,每天约194t。如不很好处理,必对环境产生很大污染。

  对粪污的处理,经过10年的实践,已有多种方法。一是水冲粪法,用漏缝地板、高压水枪把粪污一起冲到排污沟、贮污池,(有的用干、湿分离)再往外排放。这是外国许多猪场的处理方法,也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外国规模化养猪时所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用水量大,污水难处理,臭味也大,对空气污染大,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二是干清粪法,把粪用工具单独清扫,运至有机肥厂,加工成有机肥。污水则通过“厌氧”和,“好氧”处理,然后用于灌溉。三是把粪污水一起送到污水池,用于生产沼气和沼气发电,但沼渣难以处理,北方在冬季又不易产生沼气。四是在南方和我国中部地区,把污水用泵送到丘陵山坡,由果树、山坡野草自然消纳,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五是用“发酵床”处理,粪污排在“发酵床的垫料”中,可以大大减少猪舍的用水量。这种方法目前各地正在试验推广中,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保育仔猪,在原料、管理上虽有一些小问题,但总的发展是好的。

  在粪污处理中要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无论何种方法,处理粪污有机物的最终途径是在土壤中由相应的微生物对它分解和消化。这是大自然生态循环的必然道路。但土壤对有机物的消纳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不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饲养无限多的猪。养猪的数量要有所节制。据我国土肥学家的研究,每亩农用地每年至少可消纳1~3t有机肥料。丹麦的可持续发展经验是,每公顷(15亩)农地养猪9头为最佳承载率。

  采用“中等规模、多点分散”的养猪模式,则可把粪污分散处理,直接到田,可以节约很多投资。目前,有的地区提倡在150亩农田中建一个小猪舍,养100头肉猪的方案,就地进行猪粪发酵,消纳猪粪,这是一个很好的农牧结合的方案。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