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纪念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频道 > 养猪技术 > 猪群保健 > 正文

浅论我国养猪生产发展战略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11-29 19:30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近20年来,我国养猪生产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存栏数稳居世界第一,猪肉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养猪和猪肉生产大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入新世纪,面对我国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生产应如何发展,
   
    1、养猪生产的发展前景
   
    养猪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猪肉是养猪生产的终端产品,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当前人们食物构成中蛋白不足,尤其是动物蛋白质短缺,使食物中的营养比例失衡,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为促进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化,积极推动养猪生产的持续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高质猪肉的需求。
   
    《关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个问题》中提到:生猪生产的发展要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要加快生猪的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的生产比重。到2005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到66%(比1999年减少2%)。
   
    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和主要肉食来源,这种消费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有太大改变,养猪在我国畜牧业中确居特殊地位。猪的综合利用有待于深入开发,猪产品国际市场尚须进一步开拓,养猪生产发展产景广阔,确实是万年青的产业。
   
    2、养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我国养猪业走过20年的辉煌历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抓住机遇乘胜前进。
   
    2.1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我国养猪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使养猪业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使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减弱。使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减弱。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在养猪增产和增长中的贡献率为60%~80%,科技成果推广率约为70%,新技术的应用率约为90%,我国距此尚远。我国猪的单产和群体生产水平低,母猪年生产力低,肥猪饲养期长,饲料转化率低,产品发率低,病死率高,成本高,效益低。发达国家母猪年均产仔2.5窝,在我国大范围内进行科学统计,年产仔2窝已属不易;我国猪的出栏率为120%左右,较先进国家低70多个百分点;我国存栏猪平均产肉量95kg左右,较先进国家低80kg。
   
    2.2市场加强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已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开拓市场、提高综合效益是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如何面对国内和国际竞争激烈的两大市场,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和消费层次的要求,要尽全力提高产品质量,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达到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2.3生产方式我国养猪是以千家万户为主体,尽管具有灵活性和市场承受能力强等特点,但因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生产上势必呈现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弱点。重视经营体制,加快由分散型向集约型、传统型向科技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促进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2.4产品质量猪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保健作用倍受人们的关注,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很多,饲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劣质饲料不仅有害于养猪生产,其产品更有损于人体健康,有毒或带毒饲料对畜禽和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有毒饲料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有毒物质,需脱毒后喂猪;带毒饲料是指外界因子,如霉菌、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有机磷、有机氯、抗生药物、禁用的生物激素和某些合成类增重剂等-污染饲料。有毒和带毒饲料进入畜禽机体残留在组织器官和肉蛋奶中,人们食用后造成中毒,甚至造成更为严重后果。2001年我国某地人们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造成400多人中毒,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讲诚信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就意味自杀,造成严重后果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5兽医保护兽医保护薄弱,对畜禽的一些疫病控制能力尚低,在疫病监测、诊断、预防、扑灭等环节还存在体系不健全、设施简陋、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
   
    2.6环境保护不可轻视由于生态环境变劣造成畜禽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不可忽视因饲养畜禽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们所带来的危害。养殖场对环境污染不仅表现在粪尿中氮、磷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恶臭气味对空气的污染,同时病原体通过粪污扩散和传播,对人畜造成潜在威胁,发展养殖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2.7饲料资源饲料资源不足将是我国养殖业发展长期制约因素,人均耕地偏低,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受人增地减的制约,精饲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短缺,饲料粮整体转化效率低,要重视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稳定猪群数量,积极提高质量,在饲料资源方面要广拓思路,开辟饲料来源,做到合理利用。
   
    2.8地方猪种决不能为了暂时的和局部的利益,单纯追求生产水平的提高,盲目引种无计划的杂交,使我国猪种资源遭到破坏。用高产品种代替低产品种,在不断强化选种过程中,就会使品种与基因趋向单一化,使养猪生产系统的复杂多元结构与品种单一化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与多样性,必然对单一化高产品种狭窄的适应性带来挑战,单一化产品与产品市场的多极性不相适应。加强地方猪种保护,对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发展养猪生产
   
    养猪生产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应与我国的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相协调,寻求可行途径,采取综合配套措施。
   
    3.1明确面向和依靠对象养猪生产一定要面向人类健康,面向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养猪生产一定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现代经营管理,依靠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探索与创建科学的发展模式,生态养猪业,农牧结合型养猪业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向科技和管理要效益,用法律法规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2合理规划布局发展养猪生产要加强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
   
    3.3加强体系建设养猪生产的发展与五大要素,品种、饲料、疾病、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必须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支撑条件。
   
    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对种猪作用的认识,严格种猪选择,严把遗传基础大关,忽视遗传基础,只重视生后培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繁育体系包括各级各类猪场,明确分工,突出重点,保证质量,搞好测评,严格选种,充分发挥种猪的作用。
   
    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猪维持生命活动、运转代谢饲料和生产产品,增重、仔猪、猪乳等-都必须从饲料中获取营养,饲料是影响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为养猪生产提供量足质优的饲料,要重视饲料原料的生产与检测、加大饲料工业的管理和监督。
   
    疫病防制体系:依法从养,预防为主,搞好猪群保健、消毒与免疫,强化兽医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疫苗的研制与生产,严格兽药疫苗营销管理,健全疫病报告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养猪场应谢绝参观。
   
    产品检验和贮运体系:产品质量、商品标准、产品形态和商品性能要与国际接轨,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兽医卫生管理,实施认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兽医卫生标准进行猪的繁育、饲养、生产、屠宰、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
   
    环境保护与粪污处理体系: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搞好环境保护,创建生产、资源、环境三方面良性循环机制。场址选择依据要充分可靠,妥善处理粪污,可用作肥料,有机肥对生产无公害菜、果等食品有益,亦可作为能源生产沼气。
   
    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生产者的素质,让生产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让生产者尽快得益于科技进步。
   
    3.4落实相关政策和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和畜牧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要深入实际,即时发现和解决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生产者排忧解难。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多渠道经营,制止乱收和按户摊派税费的行为,在资金、贷款、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保护。
   
    3.5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市场为目标市场是养猪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综合效益和持续发展的核心。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出现,猪产品的国内市场已由短缺,走向相对饱和,国际市场潜力虽大,但对产品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我国养猪业置于国际市场竞争之中,一方面为我国猪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将国内市场为发达国家开放,立足于我们的优势-生产、价格、资源等+,严格按国际标准和对象国的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主动出击,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3.6以产业化经营,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主体养猪业是前联种植业,后联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养猪产业化是将猪产品转变为商品的过程,过程越短,产业链越长,效益越高。养猪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的,把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的结合为一体。骨干龙头企业上联国际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信息灵通,对追逐利润迫切,竞争意识强烈;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吸收能力强;企业是资本、技术、知识经济的综合载体,可有效的促进科技与经济和市场的结合;具有调节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发展与普及等方面的能力。
   
    面对我国养猪生产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对高质猪肉需求量的增加,千家万户的养猪生产者应在企业的带领下,联合起来闯市场。各类猪群宜采取干料生喂,保证饮用水的卫生,为满足猪的饮水,最好采用自由饮水,饲料质量再好,饮水不足会影响猪的健康。各圈舍的猪只应相对稳定,不能经常调群并圈,否则会引起应激,合群后2~3天内会发生频繁咬斗,影响采食和休息。实行分区饲养,自繁自养且有一定规模的猪场,生产区可分为两个饲养区,即配种、妊娠、分娩的猪为一区,断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为一区,应做到“全出全进”,以后一区为例,就是把同龄猪(或近似体重)同期进一栋猪舍,同期出一栋猪舍,经彻底清扫、封闭消毒,停用1~2周,再进下一批猪。根据猪的生活习性,建立稳定的管理制度。蚊蝇是传播疾病的大敌,应防止蚊蝇孳生和防止飞鸟进入舍内,经常灭鼠。
   
    3.5使用安全饲料
   
    饲料的安全性是生产“安全猪肉”的重要基础,猪肉品质受饲料的影响很大,外界因子污染的饲料,导致猪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造成器官损伤、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耐药性增强,严重时致残、致突变、致畸形、致癌。
   
    饲料原料应妥善存放,防止发霉变质,禁止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激素、增重剂等。农作物因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导致饲料中有机磷、有机氯等的超标,在选用饲料原料时一定要倍加注意,要从源头上重视“安全猪肉”的生产。抗生素喂猪对人体健康有害,其副作用是抗药性,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很多的研究表明,用益生素、多聚糖喂猪,既起到抗生素喂猪的效果,又无残留问题发生。
   
    生物饲料将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微生态理论和生产绿色食品出发,利用已知的、安全有益的微生物与饲料混合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含活性益生菌、安全的饲料。生物饲料可降解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消灭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不耐热毒素;可做微生态调节剂,改善饲料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和产品品质;可分解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减少环境污染等。
   
    3.6加强兽医卫生监督检查
   
    主管部门对兽药、疫苗的生产要严格审批,实施严格监控,从源头上杜绝违法兽药和疫苗的生产,加强对兽药、疫苗经销部门的资质审查,对违规经营者及时进行处理。养猪场要严把进药关,主动接受和邀请主管部门对兽药、疫苗、消毒液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7加强产品卫生和质量检测
   
    认真执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建设与生产“安全猪肉”相适应的屠宰加工体系,从屠宰和加工环节上减少污染。力求将“安全猪肉”进入超级市场,直接出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安全猪肉”一定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对肉品中有毒有害的残留物要认真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来源:中国养殖网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图片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