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纪念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频道 > 养猪技术 > 饲料营养 > 正文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8-04-21 15:43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1、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饲料中的水分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游离水(又叫初水),二是吸附水。因此水分的测定一般包括初水和吸附水的测定,总水的计算。有些饲料如子实、糠麸类饲料和秸杆、干草等都处于风干状态,因此只测吸附水(也就是总水),不测初水和计算总水分的含量。
1.1 初水分的测定
1.1.1 仪器设备
工业天秤,电热式恒温烘箱,剪刀,粉碎机,样本瓶,药匙,培养皿,筛子。
1.1.2 测定原理
含水分高的新鲜饲料在60-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逸失的重量即为初水。
1.1.3 测定步骤
取平均样品200-300g,置于已知重量的培养皿中,先在80℃条件下,烘15min,然后放在60-65℃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到样品容易磨碎(5-6h)。将烘干的样品放在室内自然的条件下冷却4-6h(不少于2h),便成为风干状态。称重: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5g为止。
1.1.4计算:
初水分=烘干前后重量之差/鲜样品重*100%
1.2 吸附水分测定(干物质测定)
1.2.1 测定原理
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试样吸附水分。在该温度下干燥,不仅饲料中的吸附水被蒸发,同时一部分胶体水分也被蒸发,另外还有少量挥发油挥发。
1.2.2 仪器设备
称量瓶 ,烘箱,药匙,干燥器(用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分析天平,坩埚钳,小毛刷。
1.2.3 测定步骤
洁净的称量瓶,在105℃烘箱中烘1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称重,准确至0.0002g。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在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称取两份平行试样,每份2-5g(含水重0.1g以上,样厚4mm以下),准确至0.0002g,称量瓶不盖盖,在105℃烘箱中烘3h(温度到达105℃开始计时),取出,盖好称量瓶盖,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同样烘干1h,冷却,称重,直到两次重量差小于0.0002g。
1.2.4 测定结果的计算
1.2.4.1 计算公式见下式:
水分=(W1-W2)/(W1-W0)*100%
式中:W1为烘干前试样及称量瓶重(g);W2为105℃烘干后试样及称量瓶重(g);W0为已恒重的称量瓶重(g)。
1.2.4.2 重复性: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两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差不得超过0.2%,否则重做。
精密度:含水量在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含水量在5-10%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含水量在5%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相对偏差=每个平行测定结果与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之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
1.2.5 注意事项
1.2.5.1 加热时样本中有挥发物质可能与样本中水分一起损失,例如青贮料中的VFA。
1.2.5.2 某些含脂肪高的样品,烘干时间长反而增重,为脂肪氧化所致,应以增重前那次重量为准。
1.2.5.3 含糖分高的易分解或易焦化试样,应使用减压干燥法(70℃,600mm汞柱以下,烘干5h 测定水分)。
1.3 SC69-02C型水分快速测定仪
1.3.1 原理:使试样受红外线辐射波的热 能后,游离水分迅速蒸发后,即能通过仪器上的光学投影装置直接读出试样物质含水率的百分比。
1.3.2 操作步骤
1.3.2.1 干燥预热:预热5分钟,关灯冷却至常温。
1.3.2.2 开灯20分钟后,用10g砝码校正零点。在加码盘中放置5克砝码,并在天平或仪器上称取试样5g。
1.3.2.3 加热测试:开启红外灯,对试样进行加热,在一定的时间后刻度移动静止,表示水分蒸干,记录读数即为水分数。
1.3.2.4 取下被测物和砝码。
1.4 饲料总水分的计算
饲料分析结果,通常都用风干状态样本的百分含量表示。为了将这些数字换算成原始饲料或绝干饲料的百分含量,必须计算总水分。
计算公式:OB=Y+(100-Y)*X/100
式中:OB为饲料中总水分的百分数;Y为初水分的百分数;X为吸附水百分数。
2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2.1 国标法
2.1.1 测定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含氮量,即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并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测得含氮量,乘以氮与蛋白质的换算系数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2.1.2 仪器设备
样品粉碎机,常量直接蒸馏装置或半微量水蒸汽蒸留装置,凯氏烧瓶(100或150ml),三角瓶(150或250ml),洗瓶(50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10ml),消化电炉。
2.1.3 试剂及配制
2.1.3.1 浓硫酸:比重1.84。
2.1.3.2 硫酸铜、硫酸钾或硫酸钠。
2.1.3.3 40%NaOH溶液:40gNaOH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1.3.4 标准硫酸胺:优级纯于105℃烘1-2h,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2.1.3.5 2%硼酸溶液:2g硼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1.3.6 0.1mol/L盐酸:8.3mlHCL,加蒸馏水定容于1000ml 容量瓶中,混合均匀标定。
2.1.3.7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0.1%甲基红酒精溶液与0.5%溴甲酚绿酒精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阴凉处保存3个月以内。
2.1.3.8 盐酸溶液的标定:基准物无水碳酸钠于270-300℃灼烧1h至恒重,称0.2g(准至0.0002g),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2滴指示剂,用HCL溶液滴定至灰红色。
C(HCL)=W(Na2CO3)/0.053V(HCL)
2.1.4 测定步骤
2.1.4.1 试样的消化
取0.5-1g试样(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无损地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0.4g硫酸铜、6g硫酸钾,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浓硫酸10ml和2粒玻璃球。把凯氏烧瓶放在通风柜里的电炉上小心加热,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再加大火力(360-410℃),直至全部内容物呈透明的浅蓝色或白色为止。
试剂空白测定:另取凯氏烧瓶一个,加入0.4g硫酸铜、6g硫酸钾,再加浓硫酸10ml和2粒玻璃球。加热消化至瓶内溶液澄清。
另称量标准硫酸铵0.2g,同时按上述方法处理。结果应为21.19±0.2%。
2.1.4.2 氨的蒸馏
2.1.4.2.1 常量直接蒸馏法
待试样消化液冷却,加蒸馏水60-100ml,摇匀,冷却。沿瓶壁小心加入50mlNaOH 溶液,立即与蒸馏装置相连,蒸馏装置冷凝管的末端应浸入25ml硼酸吸收液1cm。加混合指示剂2滴,轻摇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匀,加热蒸馏。直至馏水液体积约150ml。先将吸收液取下,再停止加热。
2.1.4.2.2 半微量水蒸汽蒸馏法
待试样的消化液冷却,加蒸馏水20ml,移入100ml容量瓶,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试样分解液。取20ml硼酸溶液,加混合指示剂2滴,使半微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浸入此溶液。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20ml,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入口,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10mlNaOH溶液,小心拉起玻璃塞使之进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且在入口处加水封好,防止漏气,蒸馏4min,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min,用蒸馏水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吸收液。
注: 上述两种蒸馏法测定结果相近,可任选一种。
2.1.4.3 滴定
吸收氨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1mol/L盐酸标准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色即为终点。将试剂空白测定之消化液和测回收率的硫酸铵的消化液同样处理。
2.1.5 测定结果计算
2.1.5.1 计算公式
粗蛋白质= C(V1-V2)*0.014*6.25/(WV3/V)*100%
式中:C为HCL标准液的浓度(mol/L);W为样本重(g);V1为滴定样品时所用HCL标准液体积数(ml);V2为空白滴定所用盐酸标准液体积数(ml);V为试样分解液总体(ml);V3为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0.014为氮的毫克当量;6.25为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2.1.5.2 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当CP含量在25%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当CP含量在10-25%,允许相对偏差为2%;当CP含量在10%以下,允许相对偏差为3%。
2.2凯氏定氮仪法
2.2.1 仪器及试剂准备
同仲裁法
2.2.2 操作步骤
2.2.2.1 消化前准备
2.2.2.1.1将抽气泵的螺口同水咀的内螺纹联接牢,然后将毒气罩上的胶管一头接在抽气泵的横出口处,抽气泵下端用胶管能止下水道(注:出水胶管长度不得超出30cm并不准弯曲),开足水咀,使抽气泵有足够的吸力。
2.2.2.1.2 接通消化炉上的电源插座,开电源开关。
2.2.2.2 消化操作
2.2.2.2.1称取0.3-1g试样、液体2-5ml(含氮量5-80mg)准确到0.0002,干净无损失地转入清洗干净的消化、加入催化剂6.4g再加入浓硫酸8-25ml。
2.2.2.2.2 将装有试样的消化管放在消化炉支架上,盖上毒气罩,向下压紧毒气罩锁牢两面锁钩。
2.2.2.2.3 手提毒气罩中间连同装有试样的消化管一起移到电热炉上保持消化管在电炉中心,开始样品消化,保持消化管中液体连续沸腾 ,沸酸在瓶颈部下冷凝回流。待溶液消煮至无微小碳粒、呈兰绿色时继续消煮30-40min。
2.2.3 蒸馏
2.2.3.1 蒸馏前准备
2.2.3.1.1仪器保持目测水平
2.2.3.1.2 接通进水口、排水口,注意 排水胶管出水口,不得高于仪器底平面,同时关闭排水阀门。
2.2.3.1.3 接通电源 ,电源线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线,时时必须保持同仪器相同,禁止接地借用零线,再检查电源是否牢靠。
2.2.3.2 蒸馏操作
2.2.3.2.1 先于电源总开关后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经过给水口分别进入冷凝管和稳压泵,由稳压泵对蒸汽发生炉供水并进行汽的稳压。注意水流量以保证冷凝管起到冷却作用并预热15分钟。
2.2.3.2.2 开蒸馏开关,待蒸汽导出管放出蒸汽时,关闭蒸汽开关,从观察窗观察待蒸发炉水位稳定(水位保持在电极底部)。
2.2.3.2.3 在接收瓶托架上,放上已经加入适量(15ml)接收液(硼酸和混合批示剂)的锥形瓶,使蒸馏导出管未端浸入接收液中。
2.2.3.2.4 按下消化管托架将消化好并冷却后的消化管,单个套在防溅管的密封圈上稍加旋转,其保持接口密封,抬上托架,关上防护罩。
2.2.3.2.5 开蒸馏水开关,加蒸馏水约10ml左右,再加碱液开关,加适量NaOH溶液至蒸馏液碱性颜色变黑为止。
2.2.3.2.6开抽吸开关,抽出消化管内残存废液,然后关抽吸开关,开蒸馏开关至蒸汽清洗约1min后关蒸馏开关,取下消化管,按上步骤可连续蒸馏。
2.2.4 滴定
吸收氨后的吸收液,用标定后的盐酸溶液进行滴定,溶液由兰绿色变为灰紫色为终点。
2.2.5 空白测定
用0.1g糖代替样品或不加样品作空白测定。
2.2.6 测定结果计算
2.2.6.1计算公式
粗蛋白质%=(V2-V1)*C*0.014*6.25/W*100
式中:V2---滴定试样时消耗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时消耗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酸标准溶液的mol/L浓度
W---度样质量
2.2.6.2平等测定的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后二位。
2.3 饲料中真蛋白质的测定
2.3.1 原理
蛋白质在一定碱性条件下,能与重金属盐类发生盐析作用而析出沉淀,此沉淀物不溶于热水,而非蛋白氮则易溶于水中。用热水洗沉淀,将水溶性含氮物洗去,剩下的沉淀再测蛋白,得出真蛋白质的含量,用真蛋质与粗蛋白质含量之比(蛋白质比率),可判断出鱼粉中是否掺入水溶性非蛋白含氮物质。
鱼粉真蛋白质比率与指标:进口鱼粉中真蛋白质比率不得小于80%,国产鱼粉中真蛋白质比率不得小于75%。
2.3.2 仪器设备
样品粉碎机,常量直接蒸馏装置或半微量水蒸汽蒸留装置,凯氏烧瓶(100或150ml),三角瓶(150或250ml),洗瓶(50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10ml),消化电炉,中速定性滤纸,表面皿,玻璃棒,漏斗。
2.3.3 试剂与溶液
2.3.3.1 浓硫酸:比重1.84。
2.3.3.2 硫酸铜、硫酸钾或硫酸钠。
2.3.3.3 40%NaOH溶液:40gNaOH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3.3.4 标准硫酸胺:优级纯于105℃烘1-2h,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2.3.3.5 2%硼酸溶液:2g硼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3.3.6 0.1mol/L盐酸:8.3mlHCL,加蒸馏水定容于1000ml 容量瓶。
2.3.3.7 硫酸铜水溶液:100g/L。
2.3.3.8 25g/L NaOH溶液:25gNaOH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2.3.3.9 氯化钡试液:50g/L氯化钡水溶液。
2.3.4 样品选取与制备
同仲裁法
2.3.5 测定步骤
2.3.5.1 试样的处理:称取试样1-2克(精确至0.0001g)于200ml烧杯中,加水50ml煮沸,加入10%的硫酸铜溶液20ml和2.5%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1min,放置1小时以上或静置过夜,沉淀物以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用70℃以上热水反复洗残渣,直至滤液无硫酸根离子为止(取5%氯化钡试液5滴于表面皿中,加2mol/L盐酸1滴,滴入滤液,在黑色背景处观察应无白色沉淀)。将滤纸与残渣包好,放入烘箱,在65-75℃干燥2h.
2.3.5.2试样的消化:将烘干的试样连同滤纸一起放入消化管中,以下操作同仲裁法或凯氏定氮仪法。
2.3.6 结果计算
2.3.6.1 计算公式
粗蛋白质与真蛋白质含量计算方法同仲裁法或凯氏定氮仪法。
真蛋白质比率(%)=真蛋白质含量/粗蛋白质含量*100
2.3.6.2 重复性
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时允许相对平均偏差2%;
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下时允许相对平均偏差2.5%。
3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饲料脂肪的测定,通常是将试样放在特制的仪器中,用脂溶性溶剂(乙醚、石油醚、氯仿等)反复抽提,可把脂肪抽提出来,浸出的物质除脂肪外,还有一部分类脂物质也被浸出,如游离脂肪酸、磷脂、蜡、色素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所以称为粗脂肪。
测定粗脂肪的方法常用的有油重法、残余法、浸泡法等。
3.1粗脂肪测定仪法
3.1.1 仪器和用具
3.1.1.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1.1.2 实验室用粉碎机或研钵
3.1.1.3干燥箱
3.1.1.4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3.1.1.5脱脂棉、广口瓶、脱脂细纱、脱脂线
3.1.1.6脂肪测定仪及用具
3.1.1.7滤纸筒:用直径125mm圆形滤纸摺成外径24mm左右,长度50mm左右的滤纸筒
3.1.2 试剂
无水乙醚,AR级
3.1.3 操作步骤
3.1.3.1 检查电源 上否完好,水源是否接牢,开电源开关,设定温控仪和调温旋扭温度,预热15分钟。
3.1.3.2 将抽提筒用开水洗净,洗至筒内无任何杂质,置于干燥箱内烘1小时左右(105℃)取出编号,称重后移入干燥器内冷却备用,编号并称重。
3.1.3.3 试样准备
3.1.3.3.1 粮食、饲料等低油样品,可直接称取粉碎样品2克左右,精确至0.0002克,先在滤纸筒内底部塞一层脱脂棉,然后将样品转入筒内,再用脱脂棉盖在试样上。
3.1.3.3.2 油料等高油样品在备用试样中称取2克左右试样,倒入烘盒中,放入干燥箱中在105℃温度下烘30分钟趁热加入研钵中进行研磨,磨粹后,加入适量的脱脂细砂(约2克左右)与试样同磨,将试样研至出油状后,干净地转入在底部塞脱脂棉滤纸筒内,用脱脂棉醮少许乙醚,揩净研钵上试样和脂肪,并入滤纸筒内,再用脱脂棉盖在试样上。
3.1.3.4 试样转入仪器,手握提把,使速节通近软轴提至适当位置,将滤纸筒上口对准速节吸合即可,然后拉下提把,将滤纸筒移至适当高度(使抽提筒放入时不碰),并观察滤纸筒时否在冷凝管中心。
3.1.3.5 将抽提筒从干燥器中取出,置于托架上,在抽提 内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醚约50ml,然后手握托架手柄将抽提筒移入加热板上,然后用托架将抽提筒抬上,使抽提筒上口对准下保护套的园柱孔,保证二平面接触良好,拉下压杆使锁紧勾子同座子锁牢,然后再将抽提筒稍加旋转,以保证二平面接触良好。
3.1.3.6 接通水源给水管、排水管,开启冷凝管旋塞至手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
3.1.3.7 手握提把上移,将试样降入抽提筒底浸泡,此时,将温控仪和调温旋扭温度设置为60-70℃,具体按溶剂沸点及室温度。
3.1.3.8 从溶剂挥发开始浸泡适当时间,将滤纸筒年长约5cm,进行抽提,再将滤纸筒提升1cm,同时将冷凝管旋塞塞至手柄方向平行于水平面进行溶剂回收,时间约为15分钟。
3.1.3.9 关闭电源,左手握住压杆,拉开锁紧勾子,使冷凝管复位,同时右手握住托架手柄将托架上抬,等冷凝管复位后,用托架皎抽提筒在加热板上取出,待溶剂完全挥发后转入干燥箱中烘去水分,一般为45分钟(105℃)后移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计算含油量,最好使所得油脂达到恒重(即多次烘干、冷却、称量,使最后二次称重,前后重差在0.002g以内)。
3.1.3.10 将滤纸筒移至适当位置,摘下滤纸筒后,取出回收溶剂,回收时将溶器放在冷凝管下部,容器口对准冷凝管下口完全打开旋塞,等到聚集在冷凝管内的溶剂流完为止,取出盛有回收溶剂的容器,倒入大容 器中以备用。
3.1.3.11 使用结束 ,关闭电源 ,擦洗干净。
3.1.4 时间表
含油量(%)        浸泡时间(h)        提抽时间(h)
0.5-5        0.5        1
5-15        1        1
15-25        1        1.5
25-35        1.5        1.5
35-45        2.5        2
45-60        3        2.5
3.1.5 结果计算
粗脂肪%=W1/W2*100
W1---粗脂肪重量
W2---试样重
3.2 国标法
3.2.1 测定原理
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反复浸提饲料样本,使其中脂肪溶于乙醚,并收集于盛醚瓶中,然后将所有的浸提溶剂加以蒸发回收,直接称量盛醚瓶中的脂肪重,即可计算出饲料样本中的脂肪含量。
3.2.2仪器设备
索氏脂肪抽提器,恒温水浴锅,干燥器,坩埚坩,烘箱,镊子,称量瓶,分析天平,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
3.2.3 试剂
无水乙醚(化学纯)。
3.2.4 测定步骤
3.2.4.1 索氏提取器应干燥无水,将抽提瓶洗净于105℃±2℃干燥箱中烘干30min,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如此反复进行,至最后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8g为止。
3.2.4.2 精称风干样品2g左右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并用铅笔注明标号,放入105℃烘箱中烘干2h。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可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
3.2.4.3 将滤纸筒或包放入抽提管中,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60-100ml,在60-75℃的水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每小时约为8-10次。浸提时间依样品中脂肪含量而定。一般约需8-16h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3.2.5 结果计算
3.2.5.1 计算公式
粗脂肪=(W2-W3)/W1*100%
式中:W1为样品重(g);W3为抽提瓶重(g);W2为盛有脂肪的抽提瓶重量(g)。
3.2.5.2 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3%。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4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4.1 粗纤维测定仪
4.1.1仪器和用具
4.1.1.1粗纤维测定仪
4.1.1.2分析天平
4.1.1.3干燥箱
4.1.1.4高温炉
4.1.1.5粉碎机及分样筛
4.1.1.6干燥器
4.1.2 试剂
硫酸、氢氧化钠、95%乙醇、乙醚、正辛醇
4.1.3 操作前准备
4.1.3.1试剂制备
4.1.3.1.1 硫酸溶液(0.128mol/L):取浓硫酸约75ml,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用已知浓度的NaOH液标定后,调整其浓度至1.28±0.005mol/L的硫酸原液,用前用蒸馏水稀释10倍即可。
4.1.3.1.2碱溶液(0.312mol/L):取饱和NaOH溶液(680g/L)约190ml,用不含CO2蒸馏水稀释500ml,用已知浓度的酸液标定后,调整其浓度至3.12±0.005mol/L的碱原液,用前用蒸馏水稀释10倍即可。
4.1.3.2 样品制备
4.1.3.2.1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拣去杂质,按四分法取25g左右。
4.1.3.2.2 将样品置在60-65℃烘箱骨干燥8小时左右,冷却后粉碎,全部通过0.84mm2(20目)筛子,其中大于40目的不得小于50%,小于60目不得大于10%。
4.1.3.2.3 样品中的脂肪含量超过1%需要脱脂,(可用测定粗脂肪后残渣分析)。
4.1.3.2.4 将坩锅用开水洗净,洗至坩锅内无杂质,置于干燥箱内105℃烘1小时,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编号,再置于干燥箱内备用。
4.1.4 操作步骤
4.1.4.1 在已编号后的坩锅内准确地称取净干的平均试样或烘干无水的脱脂1-3g(谷物2-3g)准确至0.0001g。
4.1.4.2接通电源、水源、开启主机电源开关(自来水尽是开足保证冷凝)。
4.1.4.3打开酸、碱预热瓶上盖,分别 加入已制备的酸碱溶液及蒸馏水,加至预热瓶的90%,盖上冷凝球。
4.1.4.4开启酸预热电源开关,预热酸至微沸。
4.1.4.5将装有试样的坩锅移入仪器温室中,下部放入坩锅座中心,上部对准消煮管下的保护套的内孔,压下手柄并锁紧再一次检查坩锅位置是否准确后,将下阀全部关闭,逐个拉出加热器手柄。
4.1.4.6开启酸阀,逐个开上阀,在消煮管内加入少量约5ml硫酸溶液,再开吸开关,逐个开下阀,抽尽溶液 ,关吸开关和全部下阀。然后将乙预热好的硫酸溶液加至150ml后,再在每个消煮管内加入3-4滴正辛醇,开定时器同时按需要分别开中热器电源开关,调节选位旋钮可观察单个加热电压。并将电压调至最高(220V)同时开启蒸馏水预热开关(预热水至沸点)。待消煮液微沸,将电压逐个调至样品无沉淀时将定时旋钮旋至30min,保持消煮液微沸(如发现试样粘壁可补加消煮液),到时加温自动停止。
4.1.4.7开吸开关,再逐个开下阀将消煮液快速抽掉(在10min内抽尽)并用热水洗涤残渣至中性(约三次)后抽尽洗液,在抽滤过程中如发现坩锅被堵塞时关吸开关,开吹开关用气流反冲,发现消煮管内出现气泡后关吹开关开吸开关继续抽吸。
4.1.4.8按4.6步骤进行碱消煮。
4.1.4.9按4.7方法抽洗碱消煮液,逐个推进加热器手柄。
4.1.4.10脱色和胶脂,全部关闭下阀,用胖肚吸管分别在消煮管上口分三次加入95%乙醇浸泡、抽滤(总共约20ml,每次泡浸时间约1min)后,再分三次加入乙醚冲洗(每次约20ml),若已脱脂样品不需要用乙醚冲洗。
4.1.4.11左手压下手柄拉出锁紧勾子缓缓上升,使其复位,带好手套取出存有试样的坩锅,待乙醚和乙醇全部挥发完,再移入干燥箱内在130℃温度下烘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A1)。
4.1.4.12将称重后的坩锅置 入550℃电阻炉内灼烧30min,待炉温降至200℃以下,从电阻炉内取邮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A2)。
4.1.5结果计算
CF%=(A1-A2)÷S1×100
CF—粗纤维的百分含量(%)
A1—坩锅+粗纤维+残渣及灰分质量(g)
A2—坩锅+残渣及灰分质量(g)
S1--试样重量(g)
4.2 国标法
4.2.1 测定原理
用固定量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醇除去醇溶解物,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量,所余量即为粗纤维。粗纤维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主要由纤维素和少量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成。
4.2.2 仪器设备
抽滤装置(抽真空装置、抽滤瓶及漏斗),电炉,马福炉,高型无嘴烧怀,冷凝球,古氏坩埚,干燥箱,量筒(200、50ml)、酸洗石棉。
4.2.3 试剂及配制
4.2.3.1 硫酸溶液(0.128mol/L):取浓硫酸约75ml,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用已知浓度的NaOH液标定后,调整其浓度至1.28±0.005mol/L的硫酸原液,用前用蒸馏水稀释10倍即可。
4.2.3.2 碱溶液(0.312mol/L):取饱和NaOH溶液(680g/L)约190ml,用不含CO2蒸馏水稀释500ml,用已知浓度的酸液标定后,调整其浓度至3.12±0.005mol/L的碱原液,用前用蒸馏水稀释10倍即可。
4.2.3.3 乙醚、95%乙醇、正辛醇。
4.2.4 测定步骤
4.2.4.1 酸处理:精称样本1-2g左右(若样本脂肪含量在8%以上,须先用乙醚脱脂),小心放入500ml高型无嘴烧杯,用量筒准确加入200ml硫酸 ,加一滴防泡沫剂,并在液面处划一刻度线。然后放在电炉上,装上冷凝球,通入冷水,加热使溶液在1min内沸腾,记时,维持微沸状态30min,取下加入蒸馏水200ml,静置15-20min,待样品下沉后,在抽滤装置上抽去上清液,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漏斗。滤布处附着样本于无嘴烧杯中,然后用NaOH溶液中和至沉淀液呈中性(用广泛试纸检查)。
4.2.4.2 碱处理:在无嘴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至200ml刻度处,将无嘴烧杯在电炉上如酸处理一样微沸处理30min,取下加入蒸馏水200ml,静置15-20min,抽去上层清液,冲洗滤布后,用硫酸调至中性。
4.2.4.3 抽滤:将经酸、碱处理后的中性沉淀液移入辅有石棉的古氏坩埚中抽滤,然后将烧杯壁残渣完全洗于坩埚中抽滤,再用乙醇25ml冲洗坩埚中的残渣。
4.2.4.4 烘干灰化:取下坩埚,用纱布将其外壁擦净,放入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于电炉上小心炭化至无烟后,放入550℃高温电炉灼烧30min,称重,再灼烧15min,冷却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4.2.5 结果计算
4.2.5.1 计算公式同粗纤维测定仪法
4.2.5.2 重复性: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粗纤维含量在10%以下,允许绝对值相差0.4;粗纤维含量在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4%。
5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试样经灼烧完全后,余下的残留物质(如氧化物和盐)称为灰分。灰分有水溶性与水不溶性,酸溶性、酸不溶性。水溶性灰分大部分是钾、钠、钙、镁等氧化物和可溶性盐,水不溶性灰分除泥沙外,还有铁、铝等的氧化物和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酸不溶性灰分大部分为污染掺入的泥沙和原来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经灼烧成的二氧化硅。
5.1 测定原理
饲料中灰分的测定一般采用灰化法。将试样在550℃烧灼,使构成饲料有机物的主要元素C、N、H、等氧化,所余残渣即饲料中所含各种矿物元素的氧化物、氯化物及碳酸盐,以及混杂在饲料中粘土、砂粒等,称为粗灰分。
5.2 仪器设备
样品粉碎机,分析天平(感量0.0001g),电炉,坩埚钳,马福炉,瓷坩埚(50ml),干燥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40目分样筛。
5.3 试剂及配制
0.5%氯化铁墨水溶液(称0.5g氯化铁溶于100ml蓝墨水中)
5.4 测定步骤
5.4.1 将带盖坩埚洗净烘干后,用钢笔蘸0.5%氯化铁墨水溶液编号。
5.4.2 将坩埚和盖一起放入马福炉,在550℃±20℃下灼烧30min,称重再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量。
5.4.3 在已知重量的坩埚中称取2g左右试样(不超过坩埚容量的一半,灰分重量应在0.05g以上),在电炉上低温碳化至无烟为止。
5.4.4 炭化后将坩埚移入马福炉中,于550℃下灼烧3h,使全部样品变成灰白色或红棕色(含有锰)。待灰化结束后,待炉温降至200℃下时打开炉门,将坩埚取出于空气中冷却1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同样灼烧1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 为恒重量。
5.5 结果计算
5.5.1 计算公式:
粗灰分=(W2-W0)/(W1-W0)*100%
式中:W0为已恒重量空坩埚重(g);W1为坩埚加试样重(g);W0为灰化后坩埚加灰分重(g)。
5.5.2 重复性: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灰分含量在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0.5%;粗灰分含量在5-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粗灰分含量在5%以下,允许相对偏差为5%。
5.6 注意事项
5.6.1 样品开始炭化时,应打开部分坩埚盖,便于气流流通;温度应逐渐上升,防止火力过大而使部分样品颗粒被逸出的气体带走。
5.6.2 为了避免样品氧化不足,不应把样品磨得太细,压得过紧,样品应松松地放在坩埚内。
5.6.3 灼烧温度不宜超过600℃,否则会引起磷、硫等盐的挥发。
5.6.4 灼烧残渣颜色与试样中各元素含量有关,含铁高时为红棕色,含锰高为淡蓝色。但有明显黑色炭粒时,为炭化不完全,应延长灼烧时间。

6 饲料中钙的测定
钙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EDTA络合滴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高猛酸钾法操作繁复,但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国家标准仲裁分析法。EDTA络合滴定法手续简便、快速、适合于大批样品的测定,为国家标准快速测定钙方法。
6.1 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
6.1.1 测定原理
饲料样品灰化后,用盐酸溶解,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草酸铵,使钙成为草酸钙白色沉淀,然后用硫酸溶解草酸钙再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游离的草酸根离子。
6.1.2 仪器设备
烧杯,量筒,吸耳球,定量滤纸,洗瓶,电炉,容量瓶(100ml),漏斗,移液管(10、20ml),表面皿,玻璃棒,酸式滴定管(25ml:)。
6.1.3 试剂及配制
6.1.3.1 1:3盐酸溶液。
6.1.3.2 1:3硫酸溶液。
6.1.3.3 1:1氨水溶液。
6.1.3.4 4.2%草酸铵溶液。
6.1.3.5 甲基红乙醇溶液(0.1g溶于100ml乙醇中)。
6.1.3.6 浓硝酸
6.1.3.7 0.05mol/L高锰酸钾溶液
6.1.3.7.1 配制:称取高锰酸钾约1.6克,溶于1000ml水中,煮沸10min,冷却静置1-2天,用沙芯漏斗过滤,滤液保存于洁净的棕色瓶中备用。
6.1.3.7.2 标定:准确称取0.1克基准草酸钠(105℃烘干2h),准确至0.0002g,溶于50ml水中,再加硫酸溶液10ml,将此溶液加热至75-85℃。用配好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且1min内不褪色为止。滴定结束后,溶液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按以下公式计算:C=m/0.067(V-V0)
C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
V0空白滴定时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
M基准草酸钠质量(g)
6.1.4 测定步骤
在粗灰分测定样本中,加HCL10ml和数滴浓HNO3 ,小心煮沸,将此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再加以热水冲洗坩埚,冷至室温后,定容混匀备用。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样本液10-20ml于烧杯中加入甲基红两滴,滴加氨水溶液至溶液由红变橙黄色。再滴加盐酸溶液至溶液又呈红色(PH为2.5-3.0)为止。加热煮沸后趁热加入草酸铵10ml边加热边搅拌。若溶液由红变黄(或桔黄),则需滴加HCL又呈红色,煮沸3-4min后,放置过夜(或在水浴上加热2h)。
用定量中速滤纸过滤,弃去滤液,用1:50氨水溶液冲洗烧杯及滤纸上的草酸钙沉淀6-8次,直至草酸钙被洗净为止(接取滤液2-3ml,加硫酸数滴,加热80℃后,加高锰酸钾1滴,如溶液呈微红色,且1-2min不褪色即可)。
沉淀和滤纸转移入原烧杯中,加硫酸溶液10ml,蒸馏水50ml,加热至75-85℃,立即用高锰酸钾-滴定至溶液呈微红且30s不褪色为止。
在干净烧杯中加滤纸1张,硫酸10ml,蒸馏水50ml,=# > 1#3 后,加热至75-85℃,立即用高锰酸钾-滴定至溶液呈微红且30s不褪色为止。
6.1.5 结果计算
6.1.5.1 计算公式:
C(Ca)=(V3-V0)*C*0.02*V1/V2/W*100%
式中:W为样本重(g);V1为样本灰化液稀释用量(ml);V2 为测定钙时样本溶液用量(ml);V3 为滴定样本高锰酸钾用量(ml);V0为滴定空白液高锰酸钾用量(ml);C为高锰酸钾溶液浓度(mol/L)。
6.1.5.2 重复性:样品应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Ca含量在5%以上,允许相对偏差3%;含量在5-1%时,允许相对偏差5%;含量在1%以下,允许相对偏差10%。
6.1.6 注意事项
6.1.6.1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不稳定,至少每月标定一次;
6.1.6.2 每种滤纸空白值不同,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液的用量不同,至少每盒滤纸做一次空白测定。
6.2 EDTA络合滴定法
6.2.1 试剂及配制
6.2.1.1 硝酸
6.2.1.2 三乙醇胺(分析纯)(1+1)水溶液
6.2.1.3 钙红指示剂,1g钙试剂羧酸钠盐与99gNaCl(分析纯)混匀研细。
6.2.1.4 盐酸羟胺(分析纯)
6.2.1.5 孔雀绿指示剂:0.1g 指示剂溶于100ml蒸馏水。
6.2.1.6 20%NaOH
6.2.1.7  EDTA标准液(0.05mol/L):精称分析纯乙二胺乙酸二钠盐19g溶于水,稀释成1000ml,摇匀备用。
6.2.1.7.1 标定滴定度:含钙1mg的标准液10ml按样品测定法进行,这时EDTA:对钙的滴定度为:T=CV/V0
C为钙标准溶液浓度;
V为吸取钙标准溶液的体积;
V0为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的体积。
6.2.1.7.2 浓度标定:称取1克于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氧化锌,称准至0.0002g。用少量水湿润,加20%盐酸溶液至样品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取30-35ml,加70ml水,用10%氨水溶液 中和至PH7-8,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54gNH4CL,溶于水,加15mol/L氨水394ml,稀释至1L)及5滴铬黑T指示液(5g/L),用配制好的EDTA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计算公式为C=m/[(V1-V0)*0.08138]
其中:V1为EDTA之用量;
V0为空白试验之用量;
m为氧化锌之质量。
6.3 测定步骤
按高锰酸钾法制各样本分解液后,准确吸取分解液10ml于150ml三角瓶中,加三乙醇胺溶液2ml,蒸馏水50ml,孔雀绿指示剂1滴,用20%NaOH溶解至无色,再加以NaOH液2ml,立即加0.1g盐酸羟胺和少量钙红指示剂,并立即用EDTA标准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止。
6.4 结果计算
C(Ca)=TV2V0/(10mV1)
式中:T为滴定度
V2实际消耗EDTA标准液的体积
V1分取试样分解液的体积
V0试样分解液的部体积
m试样的质量
或C(Ca)=CEDTA(V-V0)40.1/m
式中V为消耗EDTA的体积,
V0为空白试验之用量
m为试样的质量。
7 总磷的测定
7.1 测定原理
先将试样中有机物破坏,在酸性溶液中使磷酸与偏钒酸和钼酸铵生成黄色化合物,在波长420mm下进行比色测定。
7.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容量瓶或具塞比色管(50ml),容量瓶(100ml或1000ml),刻度移液管。
7.3 试剂及配制
7.3.1 盐酸(1:1水溶液)
7.3.2 浓硝酸
7.3.3 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偏钒酸铵1.25g,加硝酸250ml;另取钼酸铵25g,加蒸馏水100ml溶解之,在冷却条件下将此溶液倒入上溶液,且加蒸馏水调至1000ml,避光保存。如生成沉淀则不能使用。
7.3.4 磷酸标准溶液:将磷酸二氢钾在105℃干燥1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0.2197g,溶解于蒸馏水中定量转入1000ml溶量瓶中,加硝酸3ml,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即成50ug/ml的磷标准溶液。
7.4 测定步骤
在粗灰分测定样本中,加HCL10ml和数滴浓HNO3 ,小心煮沸,将此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再加以热水冲洗坩埚,冷至室温后,定容混匀备用。
7.4.1 标准曲线绘制:准确移取磷标准溶液0、1.0、2.0、4.0、6.0、8.0、10.0、15.0ml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钒钼酸铵显色试剂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以上。以0ml溶液作参比,用1cm比色池,在420波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各溶液的吸光度,以磷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4.2 试样测定: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10ml(含磷量50-500u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钒钼酸铵显色试剂10ml,按标准曲线绘制的方法显色和比色测定,测得试样分解液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查得试样分解液的含磷量。
7.5 结果计算
7.5.1 计算公式(%)=100X/mV
式中:m为试样重(g);V为比色测定时所移取试样分解液体积(ml);X为由标准曲线查得试样分解液含磷量(ug)。
7.5.2 重复性:每个试样称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含磷量在0.5%以上允许相对偏差3%;含磷量在0.5%.以下,允许相对偏差10%。
7.6 注意事项
7.6.1 比色时,待测液磷含量不宜过浓,最好控制在每毫升含磷0.5mg以下。
7.6.2 待测液在加入试液后应静置10min,再进行比色,但不能静置过久。
8 饲料级DL-蛋氨酸的测定
8.1 测定原理
在中性介质中准确加入过量的碘溶液,将两个碘原子加到蛋氨酸的硫原子上,过量的碘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回滴。
8.2 试剂与材料
8.2.1 磷酸氢二钾溶液:500g/L
8.2.2 磷酸二氢钾溶液:200g/L。
8.2.3 碘化钾溶液:200g/L。
8.2.4 碘溶液:C(1/2 I2)约0.1mol/L。
8.2.5 硫化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S2O4)约0.1mol/L。
8.2.6 淀粉溶液:10g/L 。
8.3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23-0.25g(精确至0.0002g)移入500ml碘量瓶中,加入70ml无离子水,然后分别加入下列试剂:10ml磷酸氢二钾溶液、10ml磷酸二氢钾溶液、10ml碘化钾溶液,待全部溶解后准确加入50ml碘溶液,盖上瓶盖,水封,充分摇匀,于暗处放置30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碘,近终点时加入1ml淀粉指示剂,滴定至无色并保持30s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8.4 结果计算
8.4.1 计算公式
以质量分数表示的蛋氨酸含量(X1)按下式计算:
X1=C(V-V0)*0.0746/m
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为滴定试样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为空白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试术的质量(g)0.0746为与1.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S2O4)=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蛋氨酸的质量。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8.4.2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0.1%。
9 饲料级L-赖氨酸盐酸盐含量的测定
9.1 试剂和溶液
甲酸、冰乙酸、a-萘酚苯基甲醇指示剂0.2%(m/v)冰乙酸指示液、高氯酸:浓度约为0.1mol/L的冰乙酸标准溶液。
9.2 测定步骤
试样预先在105℃干燥至恒重,称取干燥试样式0.2g,称准至0.0002g,加3ml甲酸和50ml冰乙酸,再加入5ml乙酸汞的冰乙酸溶液,加入10滴a-萘酚苯基甲醇指示液,用0.1mol/L高氯酸的冰乙酸标准溶液滴定,试样液由橙黄色变为黄绿色即为滴定终点。用同样方法另作空白试验以校正之。
9.3 结果计算
9.3.1 计算公式:赖氨酸盐酸盐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0.09132*C*(V-V0)/m
式中:c为高氯酸标准溶液之浓度(mol/L);V为试样消耗高氯酸标准液之体积(ml);V0为空白试验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之体积(ml);m为试样之质量(mg);0.09132为每毫摩尔赖氨酸盐酸盐之质量(g)。
9.3.2 两个平行试样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2%,以其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10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检测范围氯元素含量为0-60mg。
10.1 方法原理
溶液澄清,在酸性条件下,加过量标准硝酸银使样品溶液中的氯化物形成氯化银沉淀,除去沉淀后,用硫氰酸铵滴定过量的硝酸银,根据消耗的硫氰酸铵的量,计算出其氯化物的含量。
10.2 试剂
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6682中三级水用水的规格。使用的试剂除特殊规定外应为分析纯。
10.2.1 硝酸。
10.2.2 硫酸铁(60g/L):称取硫酸铁60g,加水微热溶解后,调成1000ml。
10.2.3 硫酸铁指示剂:250g/L硫酸铁水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物,与等体积浓硝酸混合均匀。
10.2.4 氨水:1+19水溶液。
10.2.5 硫氰酸铵[c=0.02mol/L] :称取硫氰酸铵1.52g溶于1000ml水中。
10.2.6 氯化钠标准贮备液:基准级氯化钠于500℃灼烧1h,干燥器中冷却保存,称5.8454g溶解于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氯化钠标准贮备液的浓度为0.1mol/L。
10.2.7 氯化钠标准工作液:准确吸取氯化钠标准贮备液20.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氯化钠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0.02mol/L。
10.2.8 硝酸银标准溶液[c=0.02mol/L] :称取3.4g硝酸银溶于1000ml水中,贮于棕色瓶内。
10.2.8.1 体积比:吸取硝酸银溶液20ml,加硝酸4ml,指示剂2ml,在剧烈摇动下用硫氰酸铵溶液滴定,滴至终点为持久的淡红色,由此计算两溶液的体积比(F),计算公式为:
F=20/V2
式中:F为硝酸银与硫氰酸铵溶液的体积比;20为硝酸银的体积(ml);V2 为硫氰酸铵溶液体积(ml)。
10.2.8.2 标定:准确移取氯化钠标准溶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4ml,硝酸银标准溶液25ml,振荡使沉淀凝结,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5min,干过滤入干锥形瓶中。吸取滤液50ml,加硫酸铁指标,用硫氰酸铵溶液滴定出现淡红棕色,且30s不褪色为终点。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如下:
c=m*(20/1000)*(10/1000)/[0.05845(V1-FV2*100/50)]
式中:c为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m为氯化钠质量(g);V1为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ml);V2为硫氰酸铵溶液体积(ml);F为硝酸银和硫氰酸铵溶液的体积比;0.05845为与1ml硝酸银标准溶液[1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氯化钠的质量。
10.3 仪器设备
10.3.1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10.3.2 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10.3.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10.3.4 刻度移液管:10ml、2ml。
10.3.5 移液管:50ml、25ml。
10.3.6 滴定管:酸式,25ml。
10.3.7 容量瓶:100,1000ml。
10.3.8 烧杯:250ml。
10.3.9 滤纸:快速,直径15cm。
10.4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密封保存,以防试样组分变化或变质。
10.5 测定步骤
10.5.1 氯化物的提取
称取样品适量(氯含量在0.8%以内,称取样品5g左右;氯含量在0.8-1.6%,称取样品3g左右;氯含量在1.6%以上,称取样品1g左右),准确至0.0002g,准确加入硫酸铁溶液50ml,氨水溶液100ml,搅拌数分钟,放置10min,用干的快速滤纸过滤。
10.5.2 测定
准确移取滤液5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浓硝酸10ml,硝酸银标准溶液25ml,用力振荡使沉淀凝结,用水烯释至刻度,摇匀,静置5min,干过滤于150ml锥形瓶中或静置(过夜)沉化。吸取滤液(澄清液)50ml,加硫酸铁指示剂10ml,用硫氰酸铵溶液滴定,出现淡橘红色,且
30s不褪色为终点。
10.6 结果计算
计算见式
CL(%)=(V1-V2F*100/50)c*150*0.0355*100/50m
NaCL(%)=(V1-V2F*100/50)c*150*0.05845*100/50m
式中:m为样的质量(g);V1为硝酸银溶液体积(ml);V2为滴定时硫氰酸铵溶液消耗体积(ml);F为硝酸银和硫氰酸铵溶液的体积比;C为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0.0355为与1ml硝酸银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氯元素的质量;0.05845与1ml硝酸银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氯化钠的质量。所得结果以表示至两位小数。
10.7 允许差
每个样品应取两份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分析结果。
氯含量在3%以下(含3%),允许绝对误差0.05;氯含量在3%以上,允许相对偏差3%。
10.8 快速测定方法
称取5-10g样品,准确至0.0001g,加入水200ml,搅拌15min,放置15分钟,准确移取上清液20 ml,加水50ml,10%铬酸钾指示剂1ml,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呈现砖红色,且1min不褪色为终点。
计算见式:CL(%)=V2*c*200*0.0355*100/20m
式中:同10.6。
11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11.1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11.1.1 方法原理
本法通过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对溶液中氯离子的选择性响应来测定氯离子的含量,以饲料中氯离子含量的差异来反映饲料的混合均匀度。
11.1.2 仪器
11.1.2.1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
11.1.2.2 双盐桥甘汞电极。
11.1.2.3 酸度计或电位计:精度0.2mv。
11.1.2.4 磁力搅拌器。
11.1.2.5 容量瓶:50ml
11.1.2.6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11.1.2.7 移液管:1ml、5ml、10ml
11.1.2.8 烧杯:100ml、250ml
11.1.3 试剂与溶液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规定的三级水。
11.1.3.1 硝酸溶液:浓度约为0.5mol/L,吸取浓硝酸35ml,用水稀释至1000ml。
11.1.3.2 硝酸钾溶液:浓度约为2.5mol/L,称取252.75g硝酸钾于烧杯中,加水加热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
11.1.3.3 氯离子标准液:称取经500℃灼烧1h冷却后的氯化钠8.2440g于烧杯中,加水微热溶解,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中含氯离子5mg/ml。
11.1.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1.1.4.1 本法所需的样品系配合饲料成品,必须单独采制。
11.1.4.2 每一批饲料至少抽取10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每个样品的数量应以畜禽的平均一日采食量为准,即肉用仔鸡前期饲料取样50g;肉用仔鸡后期饲料与产蛋鸡饲料取样100g;生长肥育猪饲料取样500g。样品的布点必须考虑各方位深度、袋数或料流的代表性,但是,每一个样品必须由一点集中分取样。取样时不允许有任何翻动或混合。
11.1.4.3 将上述两个样品在化验室充分混合,以四分法从中取10g试样进行测定。对颗粒饲料与较粗的粉状饲料需将样品粉碎后再取试样。
11.1.5 测定步骤
11.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氯离子标准液0.1,0.2,0.3,0.6,1.2,2.0,4.0,6.0ml,分别加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0.5mol/L硝酸溶液,10ml2.5mol/L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得到0.50,1.00,1.50,3.00,6.00,10.00,20.00,30.00mg/ml的氯离子标准系列,将它们分别倒入100ml的干燥烧杯中,放入磁性搅拌子一粒,以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min(转速恒定),在酸度计或电位计上读取指示值(mv),以溶液的电位值(mv)为纵坐标,氯离子浓度为横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
11.1.5.2 试样的测定:称取试样10g(准确至0.0002g)置于250ml烧杯中,准确加入100ml水,搅拌10min,静置10min后用干燥的中速写性滤纸过滤。吸取试样滤液1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硝酸溶液及10ml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读取电位值,从标准曲线上求得氯离子含量的对应值。
11.1.6 混合均匀度的计算
以各次测定的氯离子含量的对应值为X1、X2、X3…… X10,其平均值Xˉ,标准差S:与差异系数CV按式11.1.6.1至式11.1.6.3计算。
11.1.6.1 X-=( X1+X2+X3+… X10)/10
11.1.6.2 S=√[(X1-X-)2+(X2-X-)2+(X3-X-)2+……+(X10-X-)2]/9
11.1.6.3 CV(%)=S/X-*100
11.2 甲基紫法
11.2.1 方法原理
本法以甲基紫色素作为示踪物,将其与添加剂一起加入,预先混合于饲料中,然后以比色法测定样品中甲基紫含量,以饲料中甲基紫含量的差异来反映饲料的混合均匀度。本法主要适用于混合机和饲料加工工艺中混合均匀度的测试。
11.2.2 仪器与试剂
11.2.2.1 分光光度计:有5比色皿。
11.2.2.2 标准筛:筛孔基本尺寸100um 。
11.2.2.3 甲基紫(生物染色剂)
11.2.2.4 无水乙醇。
11.2.3 示踪物的制备与添加
将测定用的甲基紫混匀并充分研磨,使其全部通过100um标准筛。按照配合饲料成品量十万分之一的用量,在加入添加剂的工段投入甲基紫。
11.2.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与氯离子选择电极法相同。
11.2.5 测定步骤
称取试样10g,放在100ml的小烧杯中,加入30ml无水乙醇,不时地加以搅动,烧杯上盖一表面玻璃,30min后用滤纸过滤(定性滤纸,中速),以无水乙醇作为空白调节零点,用分光光度计,以5mm比色皿在590nm的波长下测定滤液的吸光度。
以各次测定的吸光度值为X1、X2、X3;……X10,其平均值X-,标准差S与变异系数CV按式11.1.6计算。
11.2.6 注意事项
11.2.6.1 同一批饲料的10个样品测定时应尽量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以保证测定值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11.2.6.2 由于出厂的各批甲基紫的甲基化程度不同,色调可能有差别,因此,测定混合均匀度所用的甲基紫,必须用同一批次的并加以混匀,才能保持同一批饲料中各样品测定值的可比性。
11.2.6.3 配合饲料中若添加首稽粉、槐叶粉等含有色素的组分时,则不能用甲基紫法测定混合均匀度。
12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
本测定法适用于规定的标准编织筛测定配合饲料成品的粉碎粒度。
12.1 仪器
12.1.1 标准编制筛:筛目4、6、8、12、16目 ;净孔边长5、3.2、2.5、1.6、1.25mm。
12.1.2 摇筛机:统一型号电动摇筛机。
12.1.3 天平:感量为0.01g。
12.2 测定步骤
从原始样品中称取试样100g,放入规定筛层的标准编织筛内,开动电动机连接筛10min,筛完后将各层底物筛上物分别称重,计算公式:
W=m1/m2*100
该筛层上留存百分率W
该筛层上留存粉料的重量m1
试样重量m2
检验结果计算到小数点后第1位,第2位四舍五入。
过筛的损失量不得超过1%,双试验允许误差不超过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
12.3 注意事项
12.3.1 测定结果以统一型号的电动摇筛机为准,或手工筛5min计算结果。
12.3.2 筛分时若发现未经粉碎的谷粒与种子时,应加以称重并记载。
13 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测定法
本方法适用于经挤压、膨化等工艺制得的各种颗粒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13.1 测定原理
β-淀粉酶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定量地将糊化淀粉转化成还原糖,转化的糖量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成比例关系。用铁氰化钾法测其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淀粉的糊化度。
13.2 仪器和设备
13.2.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13.2.2 多孔恒温水浴锅。
13.2.3 定性滤纸;中速。
13.2.4 碱式滴定管。
13.2.5 移液管。
13.2.6 玻璃漏斗
13.2.7 容量瓶。
13.3 试剂和溶液
13.3.1 10%磷酸盐缓冲液
甲液:溶解71.64g磷酸氢二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乙液:溶解31.21g磷酸二氢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取甲液49ml与乙液51ml合并为100ml,再加入900ml蒸馏水即为10%磷酸盐缓冲液。
13.3.2 6%β-淀粉酶溶液(活力大于10万单位):溶解6.0gβ-淀粉酶(精制)于100ml10%磷酸盐缓冲液中成乳浊液。(β-淀粉酶贮于冰箱内,用时现配)。
13.3.3 1.79mol/L硫酸溶液:将10ml浓硫酸用蒸留水稀释至100ml。
13.3.4 12%钨酸钠溶液:溶解12.0g钨酸钠于100ml蒸留水中。
13.3.5 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溶解32.9g铁氰化钾和44.0g无水碳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内。
13.3.6 醋酸盐溶液:溶解70.0g氯化钾和40.0g七水硫酸锌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再缓缓加入200ml冰乙酸并稀释至1000ml。
13.3.7 10%碘化钾溶液:溶解10.0g碘化钾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氧化,贮于棕色瓶内。
13.3.8 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溶解24.82g硫代硫酸钠和3.8g硼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内(此液放置一星期后使用)。
13.3.9 10g/L淀粉指示剂:溶解1.0g可溶性淀粉于煮沸的蒸馏水中,再煮沸腾1min,冷却,稀释至100ml。
13.4 试样的制备
取要检测的颗粒饲料样品20g左右,在实验室样品磨中粉碎,其细度通过40目编织筛,混匀,放于密闭容器内,贴上标签作为试样。样品应低温保存。
13.5 分析步骤
13.5.1 分别称取试样1g(淀粉含量不大于0.5g)4份,置于4只150ml三角瓶中,标上A1、A2、B1、B2。另取一只150ml三角瓶,不加试样,作空白,并标上C。在这5只三角瓶中各用50ml量筒加入40ml10%磷酸盐缓冲液。
13.5.2 将A1、A2置于沸水浴中煮沸30min,取出快速冷却至60℃以下。
13.5.3 将A1、A2、B1、B2 、C置于恒温水浴锅中预热3min后,各用5ml移液管加入5ml6%β-淀粉酶溶液,保温(60℃)1h(每隔15min轻轻摇匀一次)。
13.5.4 1h后,将5只三角瓶取出,用移液管分别加入2ml硫酸溶液摇匀,再加入2ml钨酸钠溶液摇匀,并将它们全部转移到5只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荡洗三角瓶-次以上,荡洗液也转移至相应的容量瓶内)。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并贴上标签。
13.5.5 摇晃容量瓶,静置2min后,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留滤液作为下面测定试样。
13.5.6 用5ml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滤液5ml,放入洁净的150ml三角瓶内,再用15ml移液管加入15m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准确加热20min后取出,用冷水快速冷却至室温,用25ml移液管缓慢加入25ml醋酸盐溶液,并摇匀。
13.5.7 用5ml移液管加入5ml10%碘化钾溶液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溶液颜色变成淡黄色时,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各三角瓶分别逐一滴定,并记下相应的滴定量。
13.6 结果计算
13.6.1 所测试样糊化度两次平行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k1=(c-b1)*100/(c-a1)
k2=(c-b2)*100/(c-a2)
式中,c为空白滴定量(ml);a1、a2、b1、b2为完全糊化样品溶液滴定量(ml)。13.6.2 精密度:双试验的相对误差:糊化度在50%以下时,不超过5%;糊化度在50%以上时,不超过10%。
14 颗粒饲料硬度的测定方法
颗粒饲料硬度是指颗粒对处压力所引起变形的抵抗能力。
14.1 原理
用对单颗粒径向加压的方法使其破碎。以此时的压力表示该颗粒的硬度。用多个颗粒的硬度的平均值表示该样品的硬度。
14.2 仪器设备
木屋式硬度计
14.3 样品制备
从每批颗粒饲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约20g,用四分法从各部分选取长度6mm以上,大体上同样大小、长度的颗粒(以颗粒两头最凹处计算)20粒。
14.4 测定步骤
将硬度计的压力指针调整至零点,用镊子将颗粒横放到载物台上,正对压杆下方。转动手轮,使压杆下降,速度中等、均匀。颗粒破碎后读取压力数值(X1)。清扫载物台上碎屑。将压力计指针重新调整至零点,开始下一样品的测定。
14.5 计算
14.5.1 X-=(X1+X2+…+X20)/20
式中:X-为样品硬度(kg);
X1…X20为各单粒样品的硬度。
如果颗粒长度不足6mm,则在硬度数值后明平均长度。
14.5.2 允许差:2份样品的绝对误差不大于1.0kg。
15 颗粒饲料粉化率及含粉率的测定方法
颗粒饲料粉化率是指颗粒饲料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粉未重量占其总重量百分比。
含粉率是指颗粒饲料中所含粉料重量占其总重量的百分比。
本方法适用于一般硬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含粉率测定。
15.1 原理
本法通过粉化仪对颗粒饲料产品的翻转磨擦后成粉量的测定,反映颗粒的坚实程度。
15.2 仪器设备
15.2.1 粉化仪
15.2.2 标准筛一套
15.2.3 标准筛振筛机
15.3 样品制备
15.3.1 颗粒冷却后1小时以后测定,从各批颗粒饲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1.5kg。
15.3.2 将实验室样品用规定筛号的金属筛分3次用振筛机预筛1,将筛下物称重计算3次筛下物总重的百分娄,即为含粉率(%)。然后将筛上物用四分法称取2份试样,每份500g.
15.4 测定步骤
将称好的2份样品分装入粉化仪的回转箱内,盖紧箱盖,开动机器,使箱体回转10min(500转),停止后取出样品,用规定筛格在振筛机上筛理1分钟,称取筛上物重量得B1、B2,计算2份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15.5 测定结果
15.5.1 含粉率与粉化率的计算
Q1=m1/m2*100
式中:Q1为样品含粉率(%)
m1预筛后筛下物总重(g)
m2预筛样品总重(g)
Q2=(1-m/500)*100
式中:Q2为样品粉化率(%)
m为回转后筛上物总重(g),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一位。
15.5.2 允许差:2份样品的绝对误差不大于1,在仲裁分析时绝对误差不大于1.5。
15.6 不同颗粒直径采用的筛孔尺寸表
颗粒直径(mm)        1.5        2.0        2.5        3.0        3.5        4.2        4.5
筛孔直径(mm)        1.0        1.4        2.0        2.36        2.8        2.8        3.35
颗粒直径(mm)        5.0        6.0        8.0        10.0        12.0        16.0        20.0
筛孔直径(mm)        4.0        4.0        5.6        8.0        8.0        11.2        16.0
15.7 补充说明:在样品量不足500克时,也可用250克样品,回转5min,测定粉化率。
16 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含有铁源的微量素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16.1 原理
本法通过预混合炰中铁含量的差异来反映各组分分布的均匀性。通过盐酸弮羟胺将样品液中的铁还原成二价铁,再与显色剂邻菲罗啉反应,生成橙红色的络合物,以比色法测定铁的含量。
16.2 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752分光光度计、烧杯、移液管、容量瓶。
16.3 试剂和溶液
16.3.1 盐酸
16.3.2 邻菲罗啉溶液:溶解0.1g邻菲罗啉于约80ml80℃的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ml,保存于棕色瓶中,并置于冰箱内可稳定数周。
16.3.3 盐酸羟胺溶液:溶解10g盐酸羟胺(化学纯)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保存于棕色瓶中,并置于冰箱内可稳定数周。
16.3.4 乙酸盐缓冲溶液:溶解8.3g无水乙酸钠于蒸馏水中。加入12ml冰乙酸,并用水稀释至100ml。
16.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6.4.1 本法所需的样品系预混合饲料成品,必须单独采制。
16.4.2 包装成品在成品库取样,一个包装为一个点,每个样品由一点集中取一样。
16.4.3 每批饲料抽10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室样品,每一样品为50克。各实验室样品的分布点必须考虑代表性,取样前不允许翻动或再混合。
16.4.4 将上述每个实验室样品在试验室充分混匀,以四分法从中分取1-10g(视含铁量不同)试样进行测定。
16.5 测定步骤
称取试样1-10g于烧杯中,加20ml浓盐酸,充分混匀后用水稀释至100ml,使样品中无机铁直接溶解,待溶液澄清后吸取上清液1ml(含铁量约在40ug以下,否则要少称样或少用上清液,若溶液混浊,则应过滤)于25ml窜量瓶中,加入盐酸羟胺溶液1ml充分混匀,5min后加入乙酸盐缓冲溶液5ml,摇匀后再加邻菲罗啉溶液1ml,用水稀释至25ml,充分混匀,放置30min,以水作参比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只测样吕混合均匀度时可直接用试样溶液的吸光度计算。须计算铁含量时,则以定量的分析纯铁丝或硫酸亚铁铵作标准曲线。由每个试样溶液测定值减支空白溶液值后从标准曲线上求得样品液的铁含量。
16.6 注意
16.6.1 试样中加入浓盐酸时必须慢慢滴加,以防样液溅出。
16.6.2 对于高铜的预混合饲料可酌情将显色剂邻菲罗啉溶液的用量提高至3-5ml。
16.7 结果计算
X-=( X1+X2+X3+… X10)/10
S=√[(X1-X-)2+(X2-X-)2+(X3-X-)2+……+(X10-X-)2]/9
CV(%)=S/X-*100
17 油中杂质的测定
17.1 仪器和用具
抽气泵、抽气瓶、安全瓶、2号玻璃砂芯漏斗、胶管、称量皿、镊子、量筒、玻棒、天平。
17.2 试剂
石油醚(沸程60-90℃)、95%乙醇、酸洗石棉、脱脂棉、定量滤纸等。
17.3 操作方法
17.3.1 准备抽气装置:用胶管连接抽气泵、抽气瓶、安全瓶。用水将石棉分成粗细两部分,先用粗的,后用细的石棉铺垫玻璃砂芯漏斗约3mm厚,先用水沿玻棒倾入漏斗中抽洗,后用少量乙醇和石油醚先后抽洗,待石油醚挥净后,将漏斗送入105℃电烘箱中,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
17.3.2 抽滤杂质:称取混匀试样15-20g(W)于烧杯中,加入20-25ml石油醚,用玻璃棒搅拌使试样溶解,倾入漏斗中,用石油醚将烧杯中的杂质干净的洗入漏斗内,再将石油醚分数次抽洗杂质,洗至无油迹为止。
17.3.3        烘干杂质:用脱脂棉揩净漏斗外部,在105℃下烘至恒重(W1)。
17.3.4 结果计算
杂质(%)=W1/W*100
双试验结果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0.04%。
18 油的酸价
酸价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8.1 仪器和用具
滴定管、250ml锥形瓶、试剂瓶、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天平。
18.2 试剂
18.2.1 0.1mol/L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18.2.2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
18.2.3 1%酚酞乙醇溶液。
18.3 操作方法
称取均匀试样3-5克(W)于锥形瓶中,加入混合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入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秒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18.4 结果计算
酸价=V*C*56.1/W
其中:C为碱液的浓度;
56.1为氢氧化钾溶液的当量浓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bbs.gdswine.com查看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图片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