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人工受精环节的两个关键性措施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8-01-17 19:50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近几年,猪人工授精技术发展较快,规模化猪场基本上已经展开了人工授精工作,并且出现了一些以出售公猪精液为主的大型种公猪站(公司),主要包括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所属的农业部北方地区SPF种公猪站和北京浩邦猪人工授精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与此同时,在农村散户养猪比较集中的地区,个体农户自己投资建设的3头~5头公猪的小型公猪站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笔者总结在北京养猪育种中心SPF种公猪站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猪人工授精环节的两条关键控制链,现将两条关键控制链进行阐述。
人工授精的环节中两条关键控制链分别为清洁链和温度链,这两条链贯穿了人工授精的各个环节。清洁链的主要内容包括种公猪站的管理、采精室和采精人员的管理、实验室精液稀释的管理、输精程序等。温度链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精前的准备、精液的稀释、精液的分装和精液的保存与运输等。
清洁链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每天定时打扫猪舍卫生,训练种公猪吃食、睡觉和排泄三点定位,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食槽的清洁,食槽至少每周用高压清洗机清洗一次;每次饲喂前检查饲料的质量,发现发霉变质的饲料要进行销毁,不得饲喂种公猪;及时清扫猪圈内的粪便和尿液,减少公猪身体和包皮污染的机会;定期对公猪进行刷拭猪体,清除种公猪身上的灰尘和皮屑;每周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2次,采用广普高效消毒药物如百菌消-30、灭毒威、消毒威、过氧乙酸等,按照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消毒浓度配备,消毒前混合均匀,消毒液用量要保证0.3L/m2,定期更换消毒液。
采精室和采精人员的管理
采精室要做到清洁、干燥,地面没有异物。采精室顶棚采用铝扣板或塑钢板材,减少灰尘落上,并且每周清扫1次。采精人员头戴卫生帽子,防止头发和皮屑脱落污染精液。采精前及时挤掉包皮积尿,清水清洗包皮后用卫生纸把包皮彻底擦干净。采精员采精时必须带手套,防止精液交叉污染,同时采精员必须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过长划破手套污染精液。采精过程中前段精液和末段精液不要收集,前段精液可能会混有少量尿液,后段精液胶状物含量多并且精子含量少,不宜收集。精液采集后把采精袋扎好并立即盖上保温杯盖子。
实验室精液稀释的管理
每天定时清扫实验室,尽量减少实验室的地面、台面、墙面和顶棚尘土。精液稀释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更换工作服和鞋帽。每次用完采精杯、稀释杯、玻璃棒和稀释粉瓶要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用双蒸水润洗两次,然后进行高压或者干烤消毒(根据仪器的性质)。精液稀释必须用双蒸水或者去离子水进行,并且双蒸水和去离子水的保存期不能超过1个月。
输精液程序
输精过程注意清洁,减少子宫炎症的发生。将试情公猪放在发情母猪前面,刺激母猪。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洁母猪外阴、尾根及臂部周围,用干净的卫生纸擦干净母猪外阴部。轻轻地混合精液,使精液在输精瓶中均匀分布,将输精管插入到母猪阴道内。注意以上细节是保证母猪子宫不受污染的可靠保障之一。
温度链
采精前的准备
在精液采集前所有与精液接触的物品包括手套、采精杯、精液分装瓶等全部要在恒温箱37℃预热,保证在采精的时候精液与其接触物品温度相差不高于2℃。精液稀释也要提前至少1个小时放在37℃水浴锅中预热,保证稀释液混合均匀。实验室空调设置为25℃最为适宜。
精液的稀释
精液采集完后马上进行精液品质检查,包括精子颜色、气味、活力和密度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合适比例的精液稀释。稀释液和原精的温差不得高于2℃,否则将严重影响精液稀释后的精子活力。
精液的分装、保存与运输
精液稀释后要立即进行分装,从恒温箱中取出精液分装瓶,使稀释后精液和精液分装瓶的温差不高于2℃。精液分装后不宜将精液立即放入17℃保温箱中保存,让精液在室温25℃缓慢降温后,再将其放入保温箱。精液运输过程中同时要应用恒温箱,以保证精子的活力不受到任何影响。
来源:不详
- 2012-09-29如何处理母猪精液过敏
- 2012-09-20提高猪人工受精成功率的细节
- 2012-08-27公猪精液保存与运输过程
- 2012-07-26人工授精公猪调教经验分享
- 2012-07-17种猪场公猪精液采集操作步骤及注意要点
- 2012-07-17猪精液稀释方法介绍
- 2012-05-02养猪细节决定人工授精成败
- 2012-04-24如何开展规模化养猪场的人工授精技术
- 2012-03-26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 2012-03-26猪场简易人工授精站的精确设计与操作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无公害优质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128
- 饲养怀孕母猪注意事项 128
- 提高母猪人工授精成功率的措施 81
- 养猪资金预算及成本核算 77
- 母猪产仔前后的喂养 67
-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制策略 61
- 猪肉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概况 61
- 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 57
- 后备母猪不发情的防治 53
- 猪肉质性状的评定及其主基因的研究进展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