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过程中不同饲养阶段与发病的关系分析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01-16 09:20
- 编辑:admin
- 来源:互联网
- 评论
养猪生产的目的是为屠宰加工商和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屠宰猪胴体和瘦肉产品。选育和引种是提高繁殖种猪群的遗传水平、出栏率和上市猪售价的主要途径。引种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的疾病,种群更新容易造成猪场的繁殖力暂时下降,繁殖期饲喂管理不当容易引起母猪的事故性淘汰率升高。本文探讨减少这种损失的方法。
一、繁殖种猪群的生产目标
1.繁殖种猪群的特点
具有优良的生长发育、胴体性状和繁殖性能的遗传潜力;无特定病原,群体免疫水平稳定;种群的胎龄结构合理:父、母系之间杂交配合力高。
2. 繁殖种猪群的生产目标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小猪数量,即Pigs weaned/Sow/Year,简称PSY,达到18头以上;断奶仔猪健康、体重5.5千克以上,仔猪保育期成活率92%以上,8周龄的仔猪体重在20千克以上。母猪保持良好的再生产能力,平均的断奶-配种间隔在7天以下。
二、 种群更新的推荐方案
根据现代养猪生产理论,每头繁殖存栏母猪PSY至少要达到18头,否则,饲养600头母猪猪场的年出栏量达不到1万头。经过高度选育的瘦肉型母猪在第8胎排卵数最多、产仔潜力最大。但其实际的产仔能力往往在第3—4胎表现最好。所以,在生产中种群的胎龄结构非常重要,良好的胎龄结构是通过母猪30%—40%的年更新率、公猪40%-50%的年更新率来实现的。
通过现代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引种数量,最好把人工授精站建设在离原猪场100米以上的隔离地点。从场外隔离式的人工授精站或社会上商业性的人工授精站获得优良种公猪的精液,避免大批量地引入活种猪,以达到封闭种猪群的效果,维持群体免疫水平的相对稳定,保证仔猪在哺乳期从母体获得较好的被动免疫保护。具有年出栏1万头猪的规模生产场,推荐采用场内核心群闭锁的方法。
三、 后备、头胎母猪的特殊管理
引入的后备母猪,进场前必须执行严格的隔离、适应程序。考虑到蓝耳病的危害,最好采用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在不同地点的隔离饲养方案。后备母猪的产仔表现对其一生的繁殖力有较大的影响,据报道初产仔数较平均产仔数多1头的备母猪,其一生相当于多产了1窝猪。
然而,初产仔数多的母猪,若饲喂管理不当,容易造成体况急剧下降,在第2、3胎断奶时表现不发情或难发情,并且产仔数下降,原因是:与成年的经产母猪相比较,后备和头胎母猪仍处于自身机体的生长发育阶段,除维持正常的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生理活动外,还需要额外的营养产生净体增重。
四、 种母猪的饲喂管理
经过高度选育的现代瘦肉型母猪,瘦肉率高,采食量下降,对应激因子敏感。以前人们认为,种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都可以根据体况进行饲喂,在哺乳期的断奶前需要减少喂料量。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这些观点是错误的。采用大猪料喂后备母猪,容易引起体况过肥;采用中猪料饲喂后备母猪,钙、磷的摄入量不足,将造成母猪在第2、3胎分娩后的腿部疾患。如果在母猪的怀孕全程,根据体况调节的需要进行饲喂,对过瘦的母猪增加供料量,是可以增加体储,但哺乳期的采食量与妊娠期的采食量是呈负相关的,最终导致该母猪断奶后更加消瘦,直至产生繁殖障碍。进行体况评分时,生产者能够正确评估的只是体脂肪,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往往忽略针对体蛋白的实际营养需求。
- 2013-01-30猪预混料的使用误区和应对策略
- 2013-01-30关于猪场用药的一些知识
- 2013-01-30冬春之交话猪病
- 2013-01-30半生不熟青饲料不宜喂猪
- 2013-01-23肉骨粉在养猪上的应用
- 2013-01-22养猪场内引起未断奶仔猪打喷嚏的疾病介绍
- 2013-01-17养猪场发生疫情的技术处理措施及防控如下
- 2013-01-15冬春季节在养殖过程中胡萝卜喂猪效果好
- 2013-01-10纠正养猪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腹泻先护膜
- 2013-01-10乳猪仔猪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饲养管理要点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猪伪狂犬病最新症状 470
- 纠正养猪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腹泻先护膜 416
- 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技术 370
-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点与综合防治 365
- 猪腹泻的病因及其治疗技术措施 315
- 冬季养猪场如何自制母猪保温箱提高效益 315
- 仔猪腹泻治疗过程的误区 298
- 四季养猪的增重诀窍分享 291
- 冬春猪气喘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策略分享 286
- 养猪过程为何吃的多而不长肉? 285